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闲话公共图书馆的定义

已有 6559 次阅读 2013-8-15 09:50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图书馆学, 公共图书馆

   关于公共图书馆的定义,大部分图书馆学概论类教材在有关“图书馆类型”的章节有涉及。可谓众所纷纭,至今未形成共识。
   读于良芝、许晓霞、张广钦编著《公共图书馆基本原理》,开篇介绍了公共图书馆的定义:“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简称国际图联或IFLA)2010年修订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这样定义公共图书馆:由社区通过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社区组织建立、支持和资助的图书馆;它向一个社区的所有成员,不管其种族、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身体条件、经济及就业状况如何,平等开放;通过向社区成员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使他们可以获取知识、信息及创作类作品。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基本内涵:(1)公共图书馆是一个社区设施,由社区建立、维持并为社区所拥有。这里的“社区”指一个地区及居住在那里的人民,既可以是一个小镇,也可以是一个城市,与我国城市街道所辖“社区”并非同一概念。之所以说公共图书馆是一个社区设施,且为社区所拥有,是因为它通常都由社区居民缴纳的地方税收支持,即社区居民是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出资人。(2)公共图书馆是在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社区组织的安排、协调和管理下建设起来的,或者说是社区委托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社区组织建设的。(3)公共图书馆需向所在社区的全体居民平等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以保证公众能够获取其需要的人类知识、信息和文学艺术类作品。”(参见:于良芝、许晓霞、张广钦编著. 公共图书馆基本原理.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4:1-2)
   国际图联这个定义也许是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最新定义,单看翻译过来的定义,会感觉到“公共图书馆”等于“社区图书馆”,虽然于良芝等进一步解读了这个定义的基本内涵,但笔者认为这个解读并不见得准确。我觉得徐引篪、霍国庆著《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的“图书馆类型的理论重组”章节,在所有图书馆学概论类教材中关于“图书馆类型”这一基本问题阐述最为明晰的,本土化最为彻底的,尤其是关于公共图书馆部分。笔者特此摘录一段:“缩小公共图书馆的概念,区分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保留最初的涵义,由公共基金维持,免费向特定地区的所有公民开放,但其延伸的功能‘使所有居民都能够方便地利用图书馆’,将由社区图书馆来承担。具体到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可以做以下调整:(1)公共图书馆的概念仅用于指完全由国家或地方税收支持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含儿童图书馆),县级以下的城市街道图书馆、乡村图书馆、儿童图书馆以及现有的工会图书馆均应改造为社区图书馆;(2)社区图书馆应归属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鼓励公共图书馆与居民区合办分馆体系,国家或地方政府应投入部分经费,将社区图书馆纳入以公共图书馆为骨干网的统一的公共——社区图书馆网络;(3)对于暂时无法建立分馆或服务点的居民区,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以图书流动车、邮寄借书等方式提供一定的图书馆服务。”(参见:徐引篪、霍国庆著.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216-217)该书中对社区图书馆的定义是“为特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图书馆”,社区界定为“一定地域中具有共同联系和社会互动关系的人类生活群体”,与公共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相比,社区图书馆具有区域性、全民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四个鲜明的特征。
   据笔者观察,文化部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的“公共图书馆”是指除国家图书馆之外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含儿童图书馆)。201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图书馆的定义是“本法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主办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和服务等工作的专业性机构,是满足公众知识和信息需求、开展社会教育、实现和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益性机构。本法所称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指以纸质、声像、胶片、数字、网络等载体形式存在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这个定义,笔者认为同徐引篪、霍国庆的“指完全由国家或地方税收支持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含儿童图书馆)”是基本一致的,但比国际图联2010年修订的“由社区通过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社区组织建立、支持和资助的图书馆”范围要小得多。
   综上,笔者以为,对于“公共图书馆”概念这样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国内图书馆界应该尽早达成基本共识,这对图书馆学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均是有益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716959.html

上一篇:图书馆学概论类教材印象
下一篇: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公共图书馆系列
收藏 IP: 180.127.81.*| 热度|

2 曹聪 赵美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