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关于专业与规范的思考
2025-10-18 08:24
阅读:242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对图书馆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馆员职业能力)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进行观察与思考。图书馆这一行的专业化、规范化,图书馆学界、业界存在一种情结,与医疗行业(医院)进行“对标”,或多或少存在“自惭形秽”,但仍属于“见贤思齐”之举,努力学习与模仿。我自身同样受到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主动或被动,与医院打交道日渐增多,对医院的感知与认知有所增强。 我在某三甲医院看到一块醒目宣传牌,上边写着:“因为专业,所以规范。因为规范,所以专业。”种种原因,图书馆这行,种种原因,距离“专业”与“规范”尚比较遥远。这些年,我在尝试做一些努力,我不清楚是否有意义?不管有没有意义,西西弗斯的攀登仍在继续。专业与规范的共生关系,本质是“自由创新”与“秩序约束”的动态平衡。唯有理解其辩证性,才能在遵守规则的同时突破边界,真正实现“因专业而规范,因规范更专业”。受到诸多制约,高校图书馆工作距离专业与规范尚较为遥远,仍需努力。

       三甲医院的核心价值是 “医疗质量与安全”,而这一价值的落地依赖刚性规范—— 从诊疗流程(如手术操作标准、用药核对制度)到质控体系(如病历书写规范、感染防控流程),均需严格遵循国家卫健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行业规范。

       “因为专业,所以规范”:医疗行业中,“规范” 是底线而非附加项,即使医护人员具备专业能力,仍需以规范约束行为(如避免经验主义导致的诊疗偏差),因此该表述弱化了 “规范” 对医疗安全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因为规范,所以专业”:将 “规范” 作为 “专业” 的前置条件,符合医疗行业逻辑 —— 三甲医院的 “专业” 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通过 “每一步都符合规范” 具象化(如规范的术前评估降低风险、规范的术后护理提升愈后),患者能通过 “规范” 直接感知医疗安全,建立信任。

       受众感知:患者视角的 “确定性需求”。三甲医院作为医疗行业标杆,需传递 “敬畏规则、守护安全” 的价值观。患者选择三甲医院,核心诉求是 “降低医疗风险、获得可靠诊疗”,而 “规范” 是最易感知的 “确定性信号”:“规范” 可量化(如是否按指南用药、是否执行三级查房制度),患者能通过就医流程(如清晰的就诊指引、透明的收费标准)直观感受;从 “规范” 推导 “专业”,传递的是 “医院有体系化保障”,而非单纯依赖个体医护能力,更符合三甲医院 “团队协作、体系支撑” 的特点,增强患者对医疗质量的信任度。

       三甲医院 “因为专业,所以规范;因为规范,所以专业” 标语选择逻辑。 该标语放弃单一维度表述,采用 “专业 - 规范” 双向循环结构,本质是精准契合三甲医院 “体系化高质量医疗” 的核心定位,其选择逻辑可从三方面拆解:

     (1)破解单一表述局限,还原医疗核心的辩证关系

       医疗行业中,“专业” 与 “规范” 本就是相互支撑的闭环,而非单向推导:

       前半句 “因为专业,所以规范”:回应 “规范的源头是专业”—— 三甲医院的诊疗规范(如肿瘤多学科会诊流程、重症监护标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基于专家团队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体现 “专业能力是规范的科学基础”,避免让 “规范” 沦为僵化的流程。

       后半句 “因为规范,所以专业”:承接此前分析的 “规范是专业的落地保障”—— 即使医护人员具备顶尖专业能力,仍需通过规范(如用药核对 “三查七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避免个体经验偏差,确保每一次诊疗都稳定达到专业水准,体现 “规范让专业可复制、可信赖”。

       双向表述打破了单一逻辑的局限性,完整呈现 “专业支撑规范、规范固化专业” 的闭环,更符合医疗服务的本质规律。

    (2)精准匹配患者对 “高质量医疗” 的综合期待

      患者选择三甲医院,核心需求是 “兼具能力与安全”,双向标语恰好同时回应两类关键关切:

       对 “专业” 的期待:患者关心医院是否有顶尖诊疗能力(如专家团队、先进技术),“因为专业,所以规范” 直接传递 “我们有制定科学规范的专业实力”,打消 “规范是否落后” 的疑虑;对 “规范” 的需求:患者更担心医疗安全(如误诊、操作失误),“因为规范,所以专业” 则强调 “我们的专业能力通过规范落地,每一步都有保障”,缓解对 “专业是否可控” 的焦虑。相较于单一表述,双向结构能覆盖患者从 “能力认可” 到 “安全信任” 的全链条心理需求,建立更全面的信任感。

     (3)彰显三甲医院的行业标杆定位

       作为医疗行业标杆,三甲医院需传递 “体系化优秀” 而非单一优势:

       呼应国家评审导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既考核 “专业能力”(如重点专科建设、疑难病例救治率),也严格评估 “规范管理”(如质控体系、患者安全指标),双向标语精准契合 “能力与规范双达标” 的评审核心,展现医院符合行业最高标准。

       引导行业价值导向:标语传递的 “专业 - 规范” 闭环思维,为行业提供 “高质量医疗如何实现” 的清晰路径,避免基层医院陷入 “重专业轻规范” 或 “重规范轻专业” 的误区,体现三甲医院的行业示范责任。

       高校图书馆工作,日积月累,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批业务标准与规范。比如图书加工、信息组织、参考咨询、数字资源统计等标准规范并不少,且在努力与时俱进。受到诸多制约,被有意无意忽视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需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久久为功,任重道远。

       三甲医院 “专业 - 规范” 的双向闭环,恰是一面镜子:既照见图书馆行业 “见贤思齐” 的初心,也映出当下 “有规范却难落地” 的现实差距。高校图书馆并非无规可依 —— 图书加工、数字资源统计等标准早已沉淀,只是在诸多制约下被束之高阁,少了如医院般 “刚性执行” 的底气与共识。​笔者以西西弗斯式的坚持探寻方向,这份执着本身就是行业专业化的微光。事实上,图书馆的专业与规范无需复刻医疗模式,却可借鉴其 “闭环思维”:让既有的标准从文本走向实践,让专业能力在规范中沉淀,再以更优的专业水平迭代规范。这过程或许漫长,需凝聚学界与业界的合力,需打破 “忽视规范” 的惯性,但正如医院从零散诊疗走向体系化质控,图书馆的专业化之路,也正始于每一次对规范的重视、每一分对专业的坚守。​任重道远,但已有基石;前路漫漫,却方向清晰 —— 当共识凝聚、行动落地,图书馆终将实现 “因专业而守规范,因规范更显专业” 的良性循环,真正褪去 “自惭形秽” 的顾虑,走出属于自身的专业之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6394.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