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初景利: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中的十大关系
2025-9-17 20:55
阅读:351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初景利,李天硕,朱鑫汝.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中的十大关系探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5,43(04):57-65.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25.04.007.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5年第4期刊发初景利、李天硕、朱鑫汝《.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中的十大关系探究》。文章梳理总结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中的十大关系,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与“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基于对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新时代我国图书馆建设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综合把握,从信息资源、用户服务、技术设备、业务管理、专业方法五个维度,构建包括战略与当下、资源与服务、到馆与嵌入、馆员与用户、技术与人文、图书馆与学校、职业/专业/事业、研究与业务、馆长与团队、单馆与合作十大关系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理论框架,并依次对十大关系展开讨论和分析,以把握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高校图书馆在“十五五”以及未来的发展中应坚持守正创新,以服务创新为根本,统筹兼顾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技术运用、馆员培养、学术研究等各方面工作,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初景利等学者基于国家教育战略、信息技术应用及图书馆实践成果,从信息资源、用户服务、技术设备、业务管理、专业方法五大维度,提炼出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十大核心关系,为 “十五五” 战略规划提供关键参考,核心内容如下:

一、战略与当下

      战略规划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需统筹五大维度,平衡 “立足当下” 与 “谋划未来”:既要系统评估 “十四五” 落实情况,总结文献服务、数字资源建设等实践经验;又要对接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锚定知识服务与情报支撑核心任务,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优化管理体制与馆员培养体系,通过实践将战略转化为现实。

二、资源与服务

     二者呈 “统一→对立” 的演进特征:传统阶段 “资源即服务”,馆藏质量决定服务水平;数字时代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变革,数字、OA、预印本资源成为主体,用户需求从文献转向深层知识服务,资源与服务对立加剧。协调关键在于 “以服务为导向优化资源”:既保障本科生等普通用户的文献需求,更通过需求分析与预判,构建知识组织、情报分析、数据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块,提升资源向服务的转化能力。

三、到馆与嵌入

       均属用户服务维度,对应不同用户需求:到馆服务面向本科生,依赖物理空间再造(如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设 22 类功能空间),核心是 “让用户走进来”;嵌入式服务面向科研人员,突破物理边界,嵌入科研教学流程,提供参考咨询、情报分析、知识产权服务等,核心是 “让馆员走出去”,从信息中介变为科研合作者。前者证明图书馆存在,后者彰显其价值,需协同推进服务能力升级。

四、馆员与用户

       馆员是服务能力的核心载体,用户需求是服务设计的根本遵循:一方面需坚持 “馆员为先”,构建数智时代新型能力体系(学科服务、数据服务、智库服务等),弥补当前馆员知识结构断层;另一方面需 “以用户为检验标准”,联动馆员培训与用户满意度评价,将技术设备运用、专业方法掌握融入能力提升,确保服务匹配用户深层次需求。

五、技术与人文

       面对图书馆边缘化危机,“技术救图”(探索 VR、5G、数字孪生等技术)与 “人文救图”(挖掘特藏、传承文化、优化人文空间)并非对立:二者是 “一体两翼”,最终需转化为服务能力。图书馆既需积极应用新技术赋能服务创新,也需坚守人文精神,通过优质服务、空间优化、人文资源挖掘,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协同落地。

六、图书馆与学校

       图书馆依赖学校经费与资源支撑,却易因 “价值未显” 陷入边缘化:部分馆未能将投入转化为增值服务,导致学校资源削减、支撑能力弱化。破局关键是 “主动对接学校需求”:面向学生开展思政与信息素养教育,为科研人员提供嵌入式服务,为管理部门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评估显性(如科研支撑)与隐性(如校园文化)贡献,构建 “服务→认可→资源投入” 的良性循环。

七、职业 / 专业 / 事业

      三者构成馆员发展的三层维度:职业是获取劳务报酬的经济基础,专业是解决问题、产出成果的能力保障,事业是职业认同的情怀支撑。图书馆需保障馆员权益、提升职业归属感,鼓励馆员聚焦业务开展专业研究;馆员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以职业能力为基、专业能力为翼,将服务教学科研视为核心价值,实现个体与图书馆事业的融合。

八、研究与业务

       高校图书馆是 “学术性服务机构”,研究需植根业务而非仅为职称:区别于纯学术机构,图书馆研究以解决资源建设、技术应用、用户服务等现实问题为导向,成果包括研究报告、智库专报、规划设计等。需通过顶层设计组建研究团队、聚焦关键问题,加强研究能力培训,建立以 “服务提升” 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避免 “唯论文” 倾向。

九、馆长与团队

      馆长负责战略决策与管理,团队是落实主体,二者需协同共进:馆长需具备使命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眼光(关注教育与技术趋势)及综合能力(政治素质、管理创新力),无关专业出身;需发掘团队专业优势、倾听意见,激发创造力;团队需遵循部署、主动反馈,形成 “决策→落实→优化” 的良性互动。

十、单馆与合作

      单馆资源有限,合作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依托 CALIS、NSTL 等联盟,开展馆际互借、集中编目、资源共享,以先进馆带动后进馆,发挥不同类型图书馆(高校、公共、专业馆)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图书馆学协会需设计协同共享的利益机制,联动上下游资源与学校部门,缓解地域经费差异带来的发展鸿沟。

     十大关系本质是五大维度的深层矛盾映射,高校图书馆需以 “守正创新” 为原则、服务创新为根本,统筹协调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2422.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