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为什么圕人堂服务体系如此复杂?
2025-9-6 15:43
阅读:1049

       圕人堂作为草根社群,依靠圕人志愿者力量,形成了当前的“圕人堂服务体系”。 圕人堂服务体系为一体两翼一检索平台,以圕人堂QQ群为体,以“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及“圕人堂微信公众号”为两翼。“一体两翼”的载体是《圕人堂周讯》。一检索平台指“圕人堂QQ群知识库”。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圕人堂LibChat)、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圕人堂周讯》)、圕人堂QQ群、圕人堂QQ群知识库(http://tuan.pub/),四者之间是“融合“的,共同构成“圕人堂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背后凝聚了“无数“圕人的心血。图谋试图让更多人知道、想到、用到。由衷感谢所有关注者、支持者、参与者!

      有成员觉得这个体系过于复杂,为什么会如此复杂?我简单说明一下。这个“服务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边干边摸索形成的。而且摊子越铺越大实际上是被动的。真的叫“摸着石头过河”。圕人堂走到今天,背后需要承受的压力真不小。上半年,圕人堂微信公众号被视作“大V”账号,需要填报各种材料。这个学期,又要进一步进行各种报备。圕人堂QQ群亦要求报备。我自己辛苦一点,某种程度上算是自找苦吃。让我更苦的是,我需要尽可能地让其它志愿者少吃苦、不吃苦。

       有成员提议“要建立机构组织,帮你分担”。为了维持圕人堂服务体系的基本运转,背后需要做大量的“公关”。建立正式的机构组织是不现实的,因为完全无利可图,得不偿失。圕人堂建群之初,有成员建立成立理事会或者注册公司。假如真这样做,圕人堂早就不存在了。圕人堂虽然不是正式的机构组织,但实际算是松散型的“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假如不是圕人志愿者共同分担,圕人堂不可能存在这么久。志愿者团队是动态的、无偿的。少数几名是建群至今在坚持的,多数为阶段性的。受到诸多制约,当前志愿者人数不如早期。宋晓莉老师是《圕人堂周讯》编辑组的负责人,她默默做了11年多。之前还设过多个工作组。比如“客服组“、微信公众号运维组等等。我当前所努力的,主要是期待圕人堂资源与服务得到更好地关注与利用。也算是努力让圕人堂志愿者的心血更好地发挥作用。

      圕人堂群交流的信息,好些属于碎片信息。有的话题,交流的深度较浅。11年多时光,圕主题话题的方方面面几乎均有所涉及。时不时,有人“点题“,具体要什么。实际上这样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圕人堂自建群开始,一直在对圕人堂议题式交流机制进行实践与探索,受到太多制约,效果不尽人意。圕人堂“议题式交流机制”的五要素:组织者(可以是一人或团队)、参与者(要有一定规模)、有意义(具备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有影响(形成理论成果或可以学以致用的讨论成果)、激励机制(必要的经费支持)。圕人堂“议题式交流机制”的作用:圕人堂保持一定活跃度的“保鲜剂”或“防腐剂”。“议题”可大可小,可以是封闭式(如实名讨论组形式)、半封闭式、开放式;“议题”讨论周期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长期”的。“议题式交流机制”是实现圕人堂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

       圕人堂服务体系(以 QQ 群为体、双平台为翼、周讯为载体、知识库为检索平台,四者融合)看似复杂,实则有深层原因。其并非刻意设计,而是 11 年多被动摸索形成,因响应需求逐步拓展摊子,属 “摸着石头过河”。外部需承受账号报备等压力,又无法建正式机构(无利可图,恐致其消亡),仅靠松散型动态无偿志愿者团队支撑。虽交流存碎片化问题,议题机制受制约,但体系复杂本质是践行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试图通过多载体融合,让志愿者心血转化为实用服务,看似繁实则为化复杂事务为便捷体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073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