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坪村优秀古建筑考释
2025-8-20 06:14
阅读:791

题记:中共乐安县委宣传部,乐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编《乐安优秀古建筑》,作者团队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王炎松教授领衔的乡村调研团队。该书图文并茂地详细记载了湖坪村的优秀乡村古建筑。P82-237.其中P82-187讲湖坪村(湖坪村分为东山村、汉上村、西头村、街上村,书中未提街上村,街上村原本有一些古建筑,目前所剩无几。)该书大量家用了族谱信息,且运用得比较好,信度较高。其中汉上村的有11处之多,与本人家谱(《湖坪王氏大兴公家谱》)密切相关,本人是39世。大约从2001年开始,本人开始关注与学习湖坪村历史文化,并利用博客等积极宣传与推广湖坪村历史文化。本文特此对《乐安优秀古建筑》所涉湖坪村优秀古建筑进行考释。囿于学识,尚存在不足甚至舛误,敬请诸君不吝教正。

导读:湖坪村的古建筑群,是清代官制文化、家族伦理与建筑艺术的鲜活载体。从国宝公祠的 “忠廉节孝” 匾额到 “大夫第”“州司马第” 的门楣题刻,既印证了 “功赠扬州府尹”“貤赠儒林郎” 等官制荣誉的物质呈现,也彰显了王氏家族 “忠孝传家” 的脉络。汉上村 11 处建筑尤为珍贵:尚质先生祠的助赈义举、规平先生祠的戍边忠魂、良纯两公祠的英烈往事,将家族史与地方史深度交织。《乐安优秀古建筑》的记载与家谱考释相互印证,补全了文献坊、青云塔等遗迹的历史细节,更揭示出瑞庭先生祠与兄弟议叙宅构成的家族建筑群规模。此外,国宝公祠的红军整编遗迹、王南宗宅的红色标语,让古建承载起革命记忆。虽部分建筑仍待挖掘,族谱与田野调查的结合,已为我们打开理解清代乡村社会的窗口。这些建筑不仅是砖石艺术的结晶,更是家族荣光与家国情怀的永恒见证。

湖坪(图谋摄2025年7月)682856B425B4CA3873805DCCA866DC1A.jpg

湖坪(图谋摄2025年7月)A39C91815F6F225363B0E22E20119D88.jpg

     湖坪乡是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下辖的一个乡,地处乐安县境西南部,距县城乐安49公里,与永丰县及流坑古村相邻。为省级风景区“流坑——金竹”中间站,地理拉置优越,交通便利。2012年被列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年2月被评为江西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湖坪乡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本次对湖坪乡下辖的10个行政村进行历史建筑普查的过程中,共统计有包括古井、古桥在内的历史建筑 229栋,其中以东山村为最多。(王启云注:实际上汉上村留下的古建筑更多,有不少未入选,尚有待进一步挖掘。2019年1月,湖坪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6月,大湖坪整编景区入选江西省4A乡村旅游点。2021年8月,湖坪村入选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1 国宝公祠(P82-87) 11世

调研报告摘录:

     国宝公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东山村,建造于清乾隆五年(1740),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前为风水池,有沿塘道,临塘设置石栏杆,其间柱上端睡有小石狮等饰物;祠院门前原有石构“文献世族”坊。于咸丰四年(1854)重建,后于“文革”中毁掉,现存的石牌坊于2013年重建;入门坊,穿庭院,为祠堂的通宽门廊,一对石柱撑起木构梁架,门口为一对雌雄石狮。

       建筑形制为前带门院,辟门廊的三进两天井硬山式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分下堂、上堂与后堂。前天井尺度较大,沿中轴线设步道通过,两边以橘扇拦住廊房和走道,后天井则较小;通过两个天井,逐步抬高地面。直通上堂,上堂设置供奉王氏祖先的神龛,但上堂部分在1942年火灾损毁,于2013年修复。

       内部柱子全部采用石柱,其上放置木构梁架,上堂厅堂梁架为抬梁式,上下堂顶部天花均设置藻井;木构梁架与外砖墙的结构为硬山搁惊式。

      砖墙墙体的屋檐下施以彩画;人口牌坊两侧的困墙内仲,与牌坊两边柱衔靠。围墙为清代原物,檐下饰有四层如意斗拱,极具特色,柱础、石狮雕刻细腻精致;其堂、廊和天井部分设置的藻井、轩棚、福扇和神龛均以精美的木雕装饰,左右两旁长廊的廊门上饰各种花纹与几何形图案;雀替雕刻鳌鱼、风凰以及各种花卉,祠堂内外木质构架上的挑、撑、垫等也都以精美木随饰之,图案丰富,形神兼备,寓意丰富。国宝公祠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国宝公祠是为祀奉湖坪王氏十一世祖王国宝而建。王国宝为南宋早期人,绍兴年间金兵南侵,导致溃兵流寇之乱,他毅然举义兵助国平乱,因功宋廷赐他为扬州府尹、中宪大夫。他是当时村中名望最高的人,而且子孙众多,他虽有兄弟五人,然其他兄弟的后裔屡有外迁。以致后来村中仅存王国宝一系,国宝公祠遂成为全村王氏都要祭奉和维护的祠堂;上堂内部墙面四个大字“忠、廉、节、孝”,教导族人行忠义、廉洁、礼节、孝顺之事。

       祠堂院门前原石构牌坊的“文献世族”,为明正德年间吏部右侍郎张元祯所题。

国宝公祠.png

王启云考释:

       国宝公祠已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信息较多,本文从略。

       王国宝(1123-1205),讳琳,号竹林,行五。绍兴中以义兵助国,功赠扬州府尹、中宪大夫。清乾隆庚申(1740年)子孙重修,十载而始落成。1902年《续修国宝公祠堂记》记载,1857年粤兵窜扰乡村,兵燹延烧,民鲜安堵,而巍巍宗室尽付咸阳一炬矣。“瑞庭、图七公众慷慨捐金以倡首”(注:瑞庭是33世)。1942年,公祠失火,保住前、中两栋,上栋成废墟,后改建学校教室。1966年,文献坊被毁。被毁前的文献坊,二丈多高,尽是琢就白石砌成,雄伟壮观,其造型之完美,人物花鸟浮雕之精湛,诚为我省所罕见,据谱牒所载,造价费银五千余两。文献坊前池畔石塔,名青云塔,七层高三丈余,建于1852年,“文革”中被冠以“四旧”被拆毁。

2 尚质先生祠(P170-171) 23世

调研报告:

       尚质先生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建于清代,现为乐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该祠堂坐东向西,为三进两天井硬山式建筑,平面呈纵向长方形,通面阔14.2米,通进深38米。前墙正大门上方凹人面(石质) 线刻“尚质先生柯”。各进面阔三间,首进明间两缝梁架为穿斗式结构,中进为五架梁,后进用到顶的砖墙替代。祠堂首进设戏台,上部有天花、斗八藻井,梁枋以白色为衬地直接绘画,各种图案是以连工带写的技法彩笔描绘人物故事、鸳毒戏水、灵鸟报春等;各进木柱用料较大,堂面显得高大、开阔、轩昂,檐部构件雕刻较美观,清式建筑风格浓厚,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尚质先生祠为纪念二十三世祖王超文而建。王超文,字尚质,生于成化戊戌(1478),殁于嘉靖壬子(1552)。公少有大志,为效汲长孺发粟济,散财给众。嘉靖庚子(1540)发饥,公果出粟千石助赈,直捐使李公侑以“旌表助赈”表其门,整栋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尚质先生祠.png

王启云考释:

       超文(1478-1552),讳善庆,号尚质,行巨四。上社岭创有宝泉庵,宝泉庵设学馆。尚质公祠大门石刻联:

      派衍河汾宏开骏烈

      秀钟湖水瑞启龙文。

3 汪渠公祠(P162-163)25世

调研报告:

      汪渠公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建于清代。

      该建筑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带前院格局,建筑入口门相题字“汪梁公祠";院门牌楼式入口;内部为硬山搁檩结构;建筑内部装饰比较简单,木雕窗保存较好,有狮子图案鼓形柱础,整栋建筑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汪渠公祠.png

王启云考释:

      良范(1522-1576),讳模,号汪渠,行宸四。原公祠仅有厅堂寝宫,年久失修,1946年倡建,1947年落成。

4 儒林郎捷元公祠(P168-169)32世

调研报告:

      儒林郎捷元公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

      该建筑坐东向西,为两进一天井硬山式建筑。平面呈纵向长方形,通面阔11米,通进深21米。前墙做成四柱三间二楼式门楼,下花枋(石质)横书线刻“儒林郎捷元公柯",上花枋线刻“皇清勒赠”,檐顶置宝葫芦,立鸱吻。各进面阔三间,地面青条砖错缝铺地,明间两缝梁架皆用到顶的砖墙代替。天井为横向长方形,麻条石抱框,中间置步桥。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纪念王氏三十二世捷元公而建。王大兴(1726一1791),字捷元,行腾五,以公子家爵考授州司马职,道光三年癸未(1823)蒙恩赐儒林郎。该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儒林郎捷元公祠.png

王启云考释:

       大兴(1726-1791),字捷元,行腾五。2001年修《湖坪王氏大兴公家谱》(注:家父为修谱骨干之一。)大兴三个儿子:家爵(1763-1832)、家禄(1769-1829)、家禧(1778-1831)。

5 赞廷公祠(州司马第)(P176-177) 33世

调研报告:

       赞廷公祠(州司马第)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

      该建筑建于清朝,坐南朝北,与伟佐两先生祠相对。三合天井,一进一天井式平面,青砖外墙,侧面凹进门罩式人口,现已重新修缮,门楣题字“州司马第”“赞廷公柯”。内部为硬山搁檩式结构,内部结构早年被损毁,现已重修。

       该公祠人文特征明显,是为纪念王氏汉上三十三世祖王赞廷所建。王赞廷为人正直,行善乐 有公建施,清代时在望仙修一石桥,并从家乡湖坪运送大石头,后因劳累过度去世,儿子王规平继承父业,修好此座石桥。

赞廷公祠(州司马第).png

王启云考释:

      家爵(1763-1832),字赞廷,号云渠,行培七。《湖坪王氏大兴公家谱》载有《例授州司马王云渠先生暮志铭》。家爵六子:邦泰(1797-1856);邦柱(1804-1864),貤赠登仕郎(因邦柱四子王元绍典史咸丰兵乱阵亡);邦安(1807-1873);邦经(生殁失考);邦德(1815-1833);邦模(1817-1897)。

6 瑞廷先生祠(P180-181)33世

调研报告:

     瑞庭先生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现为乐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该祠坐东向西,为二进一天井硬山式建筑。平面呈纵向长方形, 前带花园“常春园”。通面阔14.35米,通进深27.5米。各进面阔三间,地面青条砖错缝铺地,首进明间硬山搁檩结构,后檐步上有方形覆斗;后进明间梁架为穿斗式,后拖步辟为祖龛。后进前檐步两侧墙壁上各有碑刻一通(“湖坪王氏新试馆记”“上舍生王瑞庭先生传”)。山墙外有青砖署款: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造。该祠用料硕大,各种雕刻美观、精致,但不显繁缛,清代中期建筑风格浓厚。墀头有灰塑,檐下有墨绘,整栋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其人文特征明显。瑞庭先生祠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由王瑞庭父子所建。王瑞庭,“少持被袱走江湖,业计术,晚年乃积至万金”;长子王邦卿“考取兴鲁",“研经说史"。

瑞庭先生祠.png

王启云考释:

       家禧(1778-1831),字鸿谊,号瑞庭,行剑五,国学。

       家禧四子:邦卿(1803-1859),邑痒,议叙登仕郎;邦仁(1808-1842),国学;邦纯(1810-1857),议叙云骑尉,咸丰丁巳督乡团殉难;邦达(1816-1872),附贡生。

      王瑞庭,“少持被袱走江湖,业计术,晚年乃积至万金”;长子王邦卿“考取兴鲁",“研经说史"。引文引至,但有问题。徐湘潭《湖坪王氏新试馆记》(瑞庭先生祠内今存有碑刻):“余闻瑞庭君,少持袱被走江湖业计,然术晚年,乃积万金。”(可参见:睦堂先生文集 六十卷 (清)徐湘潭撰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4)刻本 16冊;2函 湖坪王氏新试馆记 钱三千文.http://read.nlc.cn/OutOpenBook/OpenObjectBook?aid=892&bid=287203.0    47-48页位置)

7 规平先生祠(P172-173)34世

调研报告:

       规平先生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

       该祠坐东朝西,占地285.6平方米, 是一栋两进一天井的清代道光年间建筑,建筑上刻有甲申年(824)确切纪年的年号。不规则平面,带前院。牌坊式院门,正门为“四字形”门斗式人口,门楣上书“规平先生祠",内腻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该祠是为纪念湖坪王氏三十四世祖王邦模所建。王邦模(1817—1897)诰封奉政大夫,字规平,号中山,行恩六,公才能超群,文武双全。为国安邦,在甘肃征戍守疆,后回家建造房屋。整栋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规平先生祠.png

王启云考释:

      邦模(1817-1897),诰封奉政大夫,字规平,号中山,行恩六。

       《湖坪王氏大兴公家谱》载有《记邦模公为国安邦义行》

       公才能超群,文武双全。咸丰丙辰,粤兵窜拢永乐二邑,茶毒生灵,公自备资斧九千余金,操练六百义勇执干戈为国安邦,二子元修,元德少年气锐,临阵争先,屡立战功。清军王道宪亲临湖坪,保举元修六品顶戴,并付印札。丁巳七月,王道宪病于乐邑,复札公办团,再保举元德八品顶戴,又给令旗以壮军勇。未几王道宪仙逝,永邑告警,粤兵由藤田逼近乐邑,公与二子带勇守小岭,于高阜悬旗举火,粤兵不敢上,改道经都溪坳入踞湖坪,公父子拔营夜伏憨山坳,鸣锣开炮,虚张劫营之势,粤兵惊惧焚祠百余幢而遁,公之房舍,尽为焦土。公此时欲追剿则力寡,欲屯守又乏响,只得暂解勇以待再举,公壮志未酬,枕戈待旦不懈,戊午之春,清军云集永邑,复乞师随营克服乐安县城,当年五月,清军张道宪驻营于建昌府(即今南城县),特札公带勇赴福建省南宁所镇守,公至建昌告辞曰:“家母高龄八十三岁病危,不忍远离,望乞恕罪”,张道宪怜其孝心,赐给“忠孝可嘉”金字匾准予尽孝,公回待母榻前,夙夜不懈,直至六月九日,母寿终正婆,送母归山。同年八月,实有粤兵数千窜据邻都,公与二子督勇御敌,不幸二子俱阵亡,元修时年21岁,元德19岁,二子弱冠之年承父志,执干戈以卫乡村,捐躯报国,一门忠孝,千古流芳。

      邦模5个儿子:元修(号良臣,1838-1858)、元德(号纯臣,1839-1859)、元勲  (号伟臣,1844-1892)、元振(号俊臣,1873-1875,夭)、元浚(号佐臣,1876-1904)。

帮模:规平先生祠。

元修、元德:良纯两公祠

元勲、元浚:伟佐两先生祠 

     其弟邦德(1815-1833),良平先生祠(大夫第)“元宽 邦模三子来继”(元宽(1941-1848),子一,炳光元勲第三子来继原名守孝)。

      很有可能,以下建筑均为帮模主修:规平先生祠;良纯两公祠;伟佐两先生祠;良平先生祠(大夫第)。

8 良平先生祠(大夫第)(P174-175)34世

调研报告:

      良平先生祠(大大第)

      良平先生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建于清代,现为不可移动文物。

      良平先生祠吡邻规平先生祠,坐东朝西。通面阔9.1米,通进深20米,占地186平方米,是一栋两进一天井式的清道光年间建筑。三滴水门罩式人口,门罩石雕精美,有镂空砖窗装饰,檐下有墨绘装饰,青砖外墙,内部为硬山搁檩结构,整栋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代表性。该宅是为纪念湖坪王氏三十四世祖王良平所建。王良平是王规平之兄长。记载欠详。

    良平先生祠(大夫第).png

王启云考释:

       邦德(1815-1833),字良平,号玉山,行睦七,业儒。      

9 兄弟议叙宅(P186-187) 34世

调研报告:

      兄弟议叙宅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建于清代。

      该建筑一进两厅式平面格局,正门为贴壁三间四柱砖石结构牌坊式入口,门相石刻上书“兄弟议叙”,槛联“紫电清霜三株世泽传来旧,流筋曲水九墨文章倍见新”刻在嵌墙的石柱上。门楼布满灰塑,多以花卉鸟兽为主题,檐下有卷草纹样墨绘。青砖外墙,内为硬山搁檩结构。整栋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兄弟议叙宅.png

王启云考释:

       兄弟议叙的含义是指:邦卿(1803-1859),邑痒,议叙登仕郎;邦纯(1810-1857),议叙云骑尉。

      实际上,汉上村还另存有棣萼联芳宅。“棣萼联芳”门楣由何邦彦题写,另有画。“棣萼联芳”的意思是兄弟四人共享美名。棣萼联芳宅是一座历史更长的老房子,据说家禧出生于此(也就是1778年前已有),此宅现由邦卿后人居住,是汉上村为数不多的老房子。

棣萼联芳.jpg

                                            棣萼联芳宅(王启云 摄)棣萼联芳(1).jpg

       (棣萼联芳宅 2016年摄)

        瑞庭先生祠、兄弟议叙宅、王南宗宅实际是相连一起的建筑群,规模很大,由瑞庭父子两代人建设(实际上还盖有更多,有的被日机炸毁,从瑞庭先生祠到总门楼连成一片,有许多栋)。兄弟议叙宅、王南宗宅为邦仁、邦纯、邦达三兄弟后人居住。临近棣萼联芳宅的老屋大门边上挂“建五民居“,这是错误的,实际属于瑞庭(行剑五)后辈的房子。“剑五民居“实际上属于红色遗迹,因为他是王长龙旧居。王长龙是王瑞庭的后代,37世。

       关于红色名村方面,2024年8月故乡行,有一重要发现。发现一个铭牌(正面:江西省藤田特别区政治局 反面:No.16 (编号16),这个铭牌属于文物范畴,而且与国史(军史)、家史联系密切。 第四次反“围剿”之后,1933年5月至7月,红一方面军一、三、五军团在湖坪、善和一带休整,并进行了大整编,史称“大湖坪整编”。 整编期间,红三军团总部及军团教导团团部都设在国宝公祠内。国宝公祠及周边树林草坪操场,成了当时红军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基地。1933年7月,整编后的红军东方军主力1万多人就在国宝公祠边的操场上召开东征誓师大会。王长龙,江西省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人。王长龙是我爷爷的二哥。据家谱记载:王永宝,行玉四,农历1903年4月21日生,农历1934年10月5日(公历1934年11月11日)因兵乱被掳殉难于外,归葬石东坑。 该铭牌的主人很有可能是王民磐。藤田特别区政治局1933年10月设立,政治局设永丰县藤田,辖永丰县第5、6、7区,吉水县第3、8区,乐安县第2区。1935年4月撤销。1934年12月13日王民磐被熊式辉委任为藤田特别区第二区(乐安县)区长,时间是王长龙牺牲1个月之后。据悉,王长龙遇难时的身份为农会主席,时年32岁。在地方上,王长龙很有可能曾为“大湖坪整编”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民磐因掳杀王长龙有功,得到了江西省藤田特别区政治局提拔重用。据悉,王长龙遇难前曾到罗陂乡水口村避难,被白军掳,随后在湖坪乡堵陂受刑,据说是被杀了100多刀之后侥幸存活,回家途中,到了王家井(距家只有数分钟)时牺牲。十分惨烈。当时家人保存了遇难时的“血衣”,后来遗失。水口村是太祖母((1867.6.12-1954.9.2,水口彭)的娘家,而且有个女儿(王长龙的姐姐)其时已嫁到水口村。王长龙是到姐姐家去避难。土改时期,太祖母已80多岁,曾带着“血衣”控诉王民磐“恶霸”。种种原因,家父和我曾花过不少时间和精力考证,迄今为止,所知信息甚少。小时候,清明节、中元节,我曾随父亲到过王长龙的墓地祭扫,有一块碑石,但碑石上的信息不记得了,目前,据说墓地也找很难找到了(山上植被较好且坟墓密集)。湖坪古村,有史以来,民风较为强悍。笔者认为,红一方面军在国宝公祠进行“大湖坪整编”且持续时间较长,王长龙等先辈很可能曾做出了特殊贡献(相关记载稀少),期待今后能有机会更好地进行“历史还原”。

10 王南宗宅(P184-185) (王南宗为王帮纯后代,34世 )

      王南宗宅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建于清代,现为乐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为三合天井,一进一天井式平面通面阔13.2米,通进深15.3米。正门为门罩式人口,位于建筑一侧,青砖外墙,内有照整,照壁上花草主题灰塑精美。硬山搁檩结构,内部窗扇、挂落等部位有精美木雕,保存完好。

      该建筑室内墙面存有红军标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王南宗宅.png

王启云考释:

       王南宗是王邦纯的后人,王南宗为38世。王南宗宅与兄弟议叙宅是相连相同的建筑群。

11 良纯两公祠(P166-167)35世

调研报告:

      良纯两公祠二号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

      该建筑坐南朝北,与规平先生祠相邻,房屋保存较完好,其外墙对面有一个大的“禧”字,内堂有“承裕堂”愿。其占地约275平方米。门罩式人口,内部为硬山搁檩结构。有前后厅,中有格栅,上书“光明有象”,墙壁有墨绘,内部窗扇、挂落等部位有精美木雌。由两门构成,两边都能进入。中间天井共用,具有清道光时期住宅兼家祠的特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该建筑是清道光年间王规平为其两儿子(长子、次子)所建,两子年轻早逝,门额题字“良纯两公祠”。

良纯两公祠.png

王启云考释:

       王规平(邦模)为其两儿子(长子、次子)所建。长子元修(1838-1858),字善章,号良臣,名庆兴,行东九,貤赠登仕郎;次子元德(1839-1859),号纯臣,貤赠儒林郎。“两子年轻早逝”,实际上是“上阵父子兵”,两个儿子先后战死疆场。详见《湖坪王氏大兴公家谱》所载《记邦模公为国安邦义行》。

12 伟佐两先生祠(大夫第)(P178-179) 35世

调研报告:

       伟佐两先生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现为乐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此宅建于清朝中期,为两进一天井硬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内部为硬山搁檩结构,地面用青砖错缝铺地。门罩式大门开在左侧山墙正中,门相上方白灰面墨书“伟佐两先生祠”,通面阔10米,通进深23.2米。墙体青砖署款:道光二十年(1840)。整栋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代表性。

伟佐两先生祠.png

王启云考释:

       元勲  (1844-1892),字义章,号伟臣;元浚(1876-1904),字成章,号佐臣,名义兴,行徽一,武庠。他们分别是帮模的三子、五子。

延伸阅读:

 中共乐安县委宣传部,乐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编. 乐安优秀古建筑[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1.07.

内容提要: 本书图文并茂地详细记载了乐安县境内的乡村古建筑。作者团队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王炎松教授领衔的乡村调研团队。全书记载了乐安优秀古建筑1275处,覆盖乐安县15个乡镇,近100个村落,不含流坑建筑,数量为1007处,古桥为17处,古井为34处,流坑建筑数量为216处。从民居、祠堂、书院,到牌坊、古桥、古墓尽数分地区罗列。这些村落和建筑在江西省乃至全国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王启云注:本文的“调研报告”及图片源自该书(图书出版时间是2021年7月,书中照片拍摄时间不详,有可能大多早于2019年。“调研报告”为文字识别转录,原文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有修改。)。特此说明并致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837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