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圕人堂话题:最适合使用AI的岗位和人,往往会被AI替代
2025-8-1 06:45
阅读:478

图谋按:2025年7月31日圕人堂部分成员针对“最适合使用AI的岗位和人,往往会被AI替代”展开讨论,不乏真知灼见,特此予以整理编发。

       笔者撰写的博文《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思考》(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5879.html),河滨加州大学麦子老师评论:“图书馆员需要做AI做不到的事情和服务,比如社区服务讲座,给儿童讲故事什么的。有些同行天真的认为,我现在能用deepseek,这算与时俱进了吧?这其实蛮天真的。前几天听说过,有些公司把AI使用得最好的人的职位都撤了,因为你给公司指明了方向。”我的第一反应是——哪些事情和服务AI做不到,图书馆可以做到?换种表述是——图书馆在AI时代不可替代的服务与价值是什么?近几年,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关注与体验生成式AI的研究进展与实际应用。受到诸多制约,我的关注与体验是肤浅的,或者说是粗浅的。尽管如此,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我已深深地感受到,AI技术飞速发展,专业馆员职业能力需要“同频共振”,尽力争取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上述信息分享进圕人堂QQ群之后,引发了进一步的讨论。特此整理部分内容。cpulib:“最典型的就是饭店,热衷预制菜,热衷外卖,京D刚做外卖时还拍手叫好,全力支持,这下好了,京D不需要你们了,自己搞厨房了,就是典型的自己把自己自己搞死的行业。”图情那些事儿:“‘前几天听说过,有些公司把AI使用得最好的人的职位都撤了,因为你给公司指明了方向。’我打听打听哪个公司?熟练使用生产工具的给炒了,留下都是刀耕火种的,可以保持匠人精神是咋?”cpulib:"图书馆也有一样,在你花钱买AI工具时,逼着老师们悄悄地抛弃你。"图情那些事儿:“市面上好用的工具那么多,你不买,老师们该用还是用。”cpulib:“所以,图书馆后面很艰难。”图谋:“麦子说的‘前几天听说过,有些公司把AI使用得最好的人的职位都撤了,因为你给公司指明了方向。’,我的理解是公司方面发现‘AI使用最好的人’的职位是可以被AI替代的,因此率先‘开刀’。如此,具体是哪家公司不那么重要,因为无论换谁都有可能这样做。”图情那些事儿:“公司方面发现‘AI使用最好的人’的职位是可以被AI替代的,请举例。AI只是工具,目前能取代的都是低端岗位,还没听说过可以取代高级岗位。如果“听说”这个公司把高级岗位用AI替代,那请告诉我。”图谋:“这就尴尬了。无话可说。高级或是其他什么级,感知与认知是大不同的。什么是低端岗位?什么是高级岗位?也让举例。这就更尴尬了。”弯曲的直线:“@图情那些事儿 麦子老师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之所以‘有些公司把AI使用得最好的人的职位都撤了‘,是因为公司的管理者惧怕他们的管理与决策被AI弱化,从而导致管理者的重要性下降。因为AI或者使用AI最好的人‘给公司指明了方向‘。给公司指明方向往往是公司管理者要做的事情。”麦子:“@弯曲的直线 即便是最擅长使用AI的人,也可能因为他们的成功(例如开发出高度自动化的系统)而使自己的岗位变得“可替代”。这种现象在技术驱动的行业中尤其明显,比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或内容生成领域。这类裁员逻辑的核心在于,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一旦AI能独立完成某项任务,相关的岗位可能被认为是‘冗余‘的。”麦子:“@图情那些事儿 最近因为有人放弃了极好的工作重新开始,所以稍微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忽然发现,现在这类事件的发展是日新月异,而且已经到了可怕的地步。另外,也弄清楚了一些股票为什么涨了再涨。现在能替代的往往是“高级”,传统“低级”倒不容易被替代。”弯曲的直线:“@麦子 最擅长使用AI的人=最应该或者最适合被AI取代的人?”麦子:“@弯曲的直线 是,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使用AI。肉身师傅培养数字徒弟。”弯曲的直线:“最适合使用AI的岗位和人,往往会被AI替代,是这个意思吧。”麦子:“是,而且这些工作目前往往都是比较好的的工作。”弯曲的直线:“麦子老师的美式中文,现在需要翻译了,搞得我等云里雾里。@麦子 水电工、砖瓦工,这些被视为低端甚至受歧视的工作,将来有钱可赚了。”羽化觉身轻:“@麦子 我觉得还是得看成本。近十年应该不可能。”麦子:“@羽化觉身轻 目前人们习惯的是渐进式的发展,AI是指数级增长,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不是不可能,是已经开始了,看看最近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就知道了,同时,各大厂的股票简直发疯了。”

       2022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发布ChatGPT。2022年12月10日,科学网图谋博客发布《人工智能真能—— OpenAI提供的ChatGPT 演示应用体验》(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67397.html),给我的印象是:这是功能强大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确实能提供帮助,能有效解答不少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2023年1月30日,圕人堂QQ群策划“ ChatGPT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大讨论。今天,生成式AI的迭代与升级可谓“日新月异”,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图书馆需要拥抱变革,图书馆的改革或者转型升级,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资源立馆、服务丽馆、技术利馆、管理厘馆。关于“管理厘馆”,“厘”有整理、治理的意思,还可以有其他引申含义。图书馆有大有小,都需要整理、治理,需要借助管理厘清头绪,最细微的方面都搞得清清楚楚,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近期,科学网圕人堂专题采用生成式AI作为辅助的博文较多。可以理解为公开实验,也可以视作图谋在“偷懒”。近几年,AI的进步确实非常快。近期的体验,给我的触动较大。好些事情,生成式AI已可以代劳,比自己做的强多了。读书不想读,写字不想写……啥都不做,也不是事。

      圕人堂这场关于 AI 替代的讨论,戳中了技术迭代中最尖锐的悖论:越擅长驾驭 AI 的人,反而可能最先被 AI “反噬”。从外卖行业依赖平台反被平台颠覆,到企业里 “AI 高手” 因搭建出自动化系统而丢了岗位,核心矛盾在于:当 AI 从工具进化为 “数字同事”,那些将其效能发挥到极致的人,恰恰证明了该岗位可被系统化、流程化替代。这种替代逻辑跳出了传统 “低端岗位先淘汰” 的认知 —— 正如讨论中提及的,如今被 AI 冲击的往往是 “好工作”:数据分析、代码编写等需技能的岗位,因规则明确、可量化,反而成了 AI 训练的绝佳样本。图书馆领域的担忧更具代表性:当馆员主动引入 AI 工具优化服务,却可能让自身角色被算法覆盖。但争议点也在于此:AI 能替代流程性工作,却难复制人类的情感联结、价值判断与创造性整合 —— 如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学科服务中的深度洞察,这些 “非标准化” 能力仍是壁垒。讨论的深层价值,在于揭示 AI 时代的生存法则:单纯做 “AI 使用者” 不够,更要成为 “AI 定义者”。无论是企业还是图书馆,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用不用 AI,而在于能否锚定那些机器学不会的内核 —— 比如行业洞察、人文温度、战略创造力。毕竟,技术替代的是岗位职能,而非人的独特价值。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603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