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关于本科生文献检索类课程开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5-5-23 10:56
阅读:260

    高校图书馆两项职能: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读者进行利用文献的教育”。“提供文献服务是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主要手段,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文献基础工作应该加强,绝不能削弱。”(摘自:1987年6月12日,国家教委副主任彭珮云《适应时代要求 明确发展方向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在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5月22日解答了本科学生文献利用方面诉求的解答(见延伸阅读)。5月23日我请教务处同事帮忙,“烦请方便时帮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检索一下我校本科生文献检索类课程开课情况,时间范围:2024-2025年学年。我想了解哪些年级哪些专业开设了课程,有多少学生学习了这们课程。当前文献检索类课程的课程名称可能有以下叫法:《文献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信息素养》《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等。谢谢!”

    某高校设有20个学院,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2267名。考察2024-2025学年文献检索类课程开课情况。本科生文献检索类课程开课概况梳理如下。

(1)文献检索类课程32班次。

(2)课程名字《法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高分子材料文献检索》、《海洋科学文献检索及论文写作》(2)、《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文献检索及论文写作》(1)、《化工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生物工程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生物技术专业文献检索》(2)、《食品工程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水产养殖学专业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2)、《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5)、《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3)、《药学文献查阅与实践》(4)、《制药工程专业文献检索与实践》(5)、《专业文献检索》(1)、《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4)。其中18班次课程名称含“论文写作”。

(3)教师人数:33人(有的课程是2人合上,多的4人合上。1人承担15班次,2人承担16班次,4人承担1班次)。

(4)课程性质:必须课24班次;选修课8班次。

(5)课程类别:“D专业选修课程”7班次;“S实践环节”19班次;“C专业核心课程”2班次;“B学科基础必修课”4班次。

(6)总学时:16(11班次)、32(16班次)、24(5班次)。16课时1学分。

(7)开课学院:文法学院(2)、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3)、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7)、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4)、计算机工程学院(7)、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1)、药学院(5)、海洋工程学院(1)、电子工程学院(1)。涉及9个学院。

(8)选课人数累计:1740。

(9)年级:2021(13班次)、2022(14班次)、2023(1班次)、2024(4班次)。

    通过上述事实数据可以粗略了解一校概况,不见得具备典型性、代表性,但或许有助于“管中窥豹”。当前,人工智能等似乎无所不能,“事实数据”获取大多数场合仍是力不从心。当前文献检索类课程确实是越来越边缘化了。我知道当前这个开课情况实际上还是因为另有原因,比如部分学科专业的专业评估场合,对文献检索类课程做了明确要求。文献检索与利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利用是“论文写作”),从课程名字可以看到半数以上课程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相提并论。

    近期,某高校在大张旗鼓宣传AI学术搜索平台的神通,宣传语中有“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科研人员平均60%的时间耗费在文献查阅、数据筛选等基础工作上,而真正创造价值的‘关键科学问题’却被挤压。”“通过新一代AI学术搜索引擎+科研知识库的黄金组合,系统性破解‘找文献慢、跨学科难、资源获取繁’三大难题,让研究者聚焦创新本质,把时间还给真正的科学探索。”“无论是查找经典文献还是最新发表的论文,科学导航都能提供全面、专业且定制化的搜索结果。”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我的感慨是感觉跑偏了。比如指望AI读文献,我觉得是不靠谱的。研究发现还是建立在“无用功”之上,比如文献调研与阅读,基础研究数据的获取、统计分析、解释。进一步联想到,“瑞士军刀”这样的工具,拥有一套不是很难,但日常生活中,我并不需要。可能的原因是不会用、不需要用、切菜用菜刀更顺手……当前大语言模型、AI学术搜索平台等等应接不暇,且各个神通广大,若干“神通”属于“不知不觉”。

    新业态环境下,高校文献检索类课程原本是“应该加强,绝不能削弱。”,期待本文有助于推动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延伸阅读:

关于本科学生文献利用方面诉求的解答

有学生提问:部分学生不了解图书馆文献资料查阅检索方法,不会使用相关工具,希望针对不同年级提供使用说明或相关培训。

图书馆王启云答:文献检索课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入门指南”,更是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学术规范、跨学科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孵化器”。在数据驱动的时代,掌握文献检索技能的学生,如同手握一把“学术瑞士军刀”,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高效航行,持续创造价值。受到诸多制约,我校文献检索课开课率较低,图书馆方面在积极做好相关服务,主要措施如下:

(1) 数字资源使用指南见图书馆网站:https://……)。电子杂志版:https://flbook.com.cn/…… 内容包括:前言(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总体性简略介绍,采用高基报表最新上报数据,即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8月31日);数字资源及其网址简表;数据库简介;VPN服务专题;移动图书馆(学习通)使用方法与常见问题说明。

(2) 学科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依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在一定条件下为学科用户开展的深层次信息服务。“学科服务速递”是学科服务信息“精粹”,并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全校师生,让更多师生切实受益。比如最新一期为学科服务速递(总第103期 20250520)

“H5电子杂志”版:https://flbook.com.cn/c/……(3D仿真翻页电子杂志版。点击链接后可阅读,且适合各类屏幕大小的手机,平板等,欢迎体验!)PDF版下载网址:http://…… 。该期内容包括中国知网的心可书馆(又叫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AI产品与服务推介、2025年5-6月EBSCO网络课程表等内容。

(3)读书节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为了帮助用户获取数字资源、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开阔知识视野、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年下学期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活动。图书馆学科馆员将与数据库商派出的专业培训师合作,共同为大家介绍数字资源的使用与检索技巧,解答使用数字资源过程中遇到的的“疑难杂症”。届时,还有机会获赠数据库商提供的小礼物。欢迎关注与参与!

      其他与数字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欢迎咨询图书馆参考咨询部: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8687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