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学术性书评的学习与思考 精选
2024-11-30 09:47
阅读:5400

      学术性书评,我是比较熟悉的。我自身出版的图书,大多有请师友赐序。图书出版之后,大多参加过学术成果评奖。参加过市社科成果评奖、文化厅(省图书馆学会)评奖、教育厅成果评奖、省社科成果评奖、教育部成果评奖。作为草根,更多的是重在参与,耕耘不问收获。实际算是有些收获,两次获得市社科成果二等奖,据悉还曾“差点”获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哪里来的自信?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师友写的书评。

      饮水思源,薪火相传。我自身也撰写过一些学术性书评,有小部分在期刊或报纸公开发表过,更多的只是在“圕人堂服务体系”发布(其中“图谋博客”是主要阵地)。我知道,有一部分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助力图书营销,甚至助力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起到一定作用(被选做支撑材料)。我知道,我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图谋博客”算是"老字号"新媒体有一定知晓度与影响力,多少是沾了点光。

      我接触的学术书评形式,或许算是比较多的。常规的之外,我为知识产权出版社做过多本书的审稿工作(初审、复审),是很好的学习与锻炼机会。图书审稿工作,我认为亦属于一种独特的书评形式,且互动性较强,虽然面比较窄(主要是与责任编辑、作者进行互动,而且对于作者来说,审稿人是在“暗处”,因为是匿名的),但互动效果是较为系统、深入的。

      由于上述经历,学术性书评与我如影随行。近年,好些同行出书之后会主动赠书给我,有一部分还希望我撰写书评,且最好是能正式发表出来。也有过同行邀请我为新作写序言。总的来说,我还是有一定自知之明的,不敢轻举妄动,原则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事需要慎之又慎,精力和能力受限是一个方面,实际还有不少难以言说的因素。比如在学术期刊或报纸发表学术性水平,越来越难了,期刊和报纸的版面均很紧张,尤其是学术期刊还面临种种期刊评价的压力(实事求是说,据个人观察,学术性书评的被引、下载表现并不理想)。在今天,一方面学术图书出版与营销,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性书评亦不够友好,学术性书评意义非凡,弥足珍贵。

      我原打算自己进一步总结与思考关于学术性书评的几个较为基础的问题,以增强感知与认知。发现借助“ 文心大模型4.0 Turbo“ 了解书评的内涵、学术性书评的写法、学术性书评的呈现形式是较为靠谱的,省时省力,且参考价值远远胜过我自身的总结与思考,特此稍作梳理,借花献佛。

一、书评的内涵   

      书评,即书籍评价或评论,是对一本书的内容、风格、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文体。它不仅仅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概述或复述,而是通过对书籍的细致解读,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评价其艺术价值、学术贡献、社会影响等,为读者提供深入的阅读指导和思考启示。

      书评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解读:书评首先需要对书籍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结构等各个方面。通过细致的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的核心内容和思想。

      价值评价:在解读内容的基础上,书评还需要对书籍的价值进行评价。这包括对书籍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评估,以及书籍在相关领域或主题上的独特贡献。

      观点阐述:书评作者需要阐述自己对书籍的看法和观点,包括对书籍优点和不足的客观评价,以及对书籍所探讨问题的个人见解和思考。

      阅读指导:书评还具有一定的阅读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理解书籍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体验。

      文化交流:书评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书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可以分享对同一本书籍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书评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体,它通过对书籍的全面解读和评价,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的阅读指导和思考启示,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学术性书评的写法

       学术性书评的写作是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过程,旨在对学术著作进行客观、全面且深入的评价。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学术性书评写法:

1 写作原则

(1)慎选书籍:选择一本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学术专著。

(2)预先了解:对作者有初步了解,搜集相关背景;通过标题、副标题判断该书想法及作者如何组织内容;通过前言、导论了解作者写书的动机和目的。

(3)内容与分析:简要描述书的内容,并对书的观念、目的提出深度分析和评价。

2 书评架构

      学术性书评大致分为导论、主体、结论三部分。

      导论:交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作者的背景以及过去的著作;说明本书的研究课题及论点对学理有何贡献,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初步印象;可以与之前的学术史进行对比。

      主体:描述作者观点并指出依据,聚焦在2至3个你认为这本书的重要见解上;不是对全书提供一种章节纲要式的介绍;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学术问题”对这本书进行重点式的评价。

       结论:对本书优缺点、成果与不足做平衡报导。

       详细列举作者在资料运用上的缺点、证据使用的类型、作者提供的分析方法,最后做个总结。

3 具体写法

(1) 总体评价:突出书的结构是否清晰、主题是否明确、论证是否严谨以及是否深入浅出。要保持客观理性,避免使用夸张的词汇。

(2)内容总结:按照顺序总结每章的内容,保持高度概括和逻辑连贯;通用模板:本章从某个角度出发,使用了某种方法,基于某个理论,分析了某个问题,并提出了重要观点;贡献与不足:描述本书的主要贡献和不足。重点强调贡献,并提炼出贡献度高的点;不足部分只需简单提及,但要明确指出。最后总结:简洁明了地强调书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4 注意事项

(1)尊重作者与作品:尊重作者,尊重作品,切忌随意评论、凭印象评论、没看作品就评论,不要发表尖酸刻薄的“酷评”。

(2)实事求是: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科学的批判精神,避免侮辱创作者和嘲笑作者。

(3)避免面面俱到:不要面面俱到,要有突出、抓重点,有中心思想。

(4)礼貌用词:撰写书评用词要礼貌,避免使用伤人的字眼。

       学术性书评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架构,通过深入分析和评价书籍的内容、观点、贡献与不足等方面,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指导和思考启示。同时,也需要注意尊重作者与作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言辞。

三、学术性书评的呈现形式

     学术性书评的呈现形式通常遵循学术论文的规范,注重逻辑结构、学术语言和论证的严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术性书评呈现形式:

(1)期刊文章

      学术性书评常以期刊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这类书评通常具有明确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正文部分会详细分析书籍的内容、观点、研究方法、贡献与不足等,并给出评价和建议。期刊文章形式的学术性书评需要经过严格的审稿流程,确保其学术质量和价值。

(2)学术会议报告

     在学术会议上,学者也可以就某本学术著作进行书评报告。这种形式的书评通常较为简短,侧重于书籍的主要观点、创新点和学术价值,并可能结合会议主题进行阐述。学术会议报告形式的学术性书评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引发更多学者对书籍的讨论和研究。

(3)学位论文部分

     在撰写学位论文(如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时,学生可能会选择对某本或某几本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进行书评。这种书评通常作为论文的一个章节或部分,用于支撑论文的论点或提供研究背景。学位论文中的学术性书评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以展现学生对该领域研究的理解和把握。

(4)网络书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书评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性书评呈现形式。学者可以在学术网站、博客、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发布书评,与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评价。网络书评通常较为灵活,可以是长文、短文、视频等多种形式,但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学术性和严谨性。

(5)书籍序言或后记

      有时,学者会被邀请为某本学术著作撰写序言或后记,其中也会包含对书籍的评价和解读。这种形式的学术性书评通常较为简短,但能够直接反映作者对书籍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无论采用哪种呈现形式,学术性书评都需要遵循学术规范,注重论证的严谨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书评者也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书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为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做出贡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235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