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按:近期,图谋与河滨加州大学麦子先生小窗交流,聊及中美图书馆差异。本文予以整理,仅供参考。
麦子:我不知道中国图书馆实际情况,但美国图书馆是在默默地做去传统实体馆的过程中。钱越来越少,人越来越难雇(薪水低),纸本收藏的整个过程太费钱,所以不仅不买少买纸本,另外就是大量剔除现藏的,我前几天看了一下,有两个很大区域的书都清空了。至于其他的什么大数据之类的,已经做了很多年,好像也就是不断进化的过程。我觉得大概永远也上升不到中国智慧图书馆的水平,因为各自想要的东西是不同的。
图谋:这段话的表述中,否定词较多,表意不够清晰。这个表述“所以不仅不买少买纸本,另外就是大量剔除现藏的”,意思是:“所以不仅不买少买纸本,而且大量剔除现藏的”。
麦子:是,光少买不行,还有就是大量剔除。
图谋:我们的环境下,当前是许多馆面临的尴尬处境。因为经费萎缩,被迫不买少买纸本。纸本馆藏有硬指标,加上其他约束,不能也不敢剔除现有馆藏。另一方面,纸本馆藏硬指标也不敢轻易松口,因为会有连锁反应,比如对出版市场的影响等,还有就是善于“投机取巧”,数字馆藏的测度可操作性不如纸本馆藏的测度,可能担心引发混乱。
麦子:就是老问题:就是因为种种不合理的硬指标,钱越少越买更不应该买的、对图书馆不利的东西。
图谋:问题挺复杂的。价值判断,站在不同的位置,大不同。钱多钱少的问题,如果“有本事”或者“运气好”,钱不是问题。这些年确实盖了许多大馆(有的是本地投入,有的是被“援建”),上了不少高大上的信息化设备设施。主政者,为政之时,假如给图书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成绩斐然,皆大欢喜。
麦子:没钱的时候,原来藏着的问题都出来了。
图谋:硬指标通常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出发点原本是好的。只是相关方面“酌情参考”,很多时候有意无意置之脑后。条件好的时候(或者说有条件的时候),潇潇洒洒,为所欲为;条件差的时候,措手无策,总体上相关方面“能理解“或“谅解”。两个“时候”,在场者(或者说实际面对者)通常会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钱过有钱的日子,没钱过没钱的日子,大家都在过日子。有些举措,是具体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有权(钱)不使,过期作废。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略)。当前,许多问题是很难看懂的。我与一些老同行、老前辈有一些交流,他们也同样困惑。月底,您去上海图书馆东馆开会,我不清楚上海图书馆东馆将带给您什么样的体验。过去,我们在使劲了解国外图书馆(主要是北美图书馆、英国图书馆)是怎么做的。现在,对于类似我这样的群体,了解越来越有限。二手信息(主要是业内“大咖“)传递过来的信息,给人感觉是“这边风景独好”,啥啥都好。我觉得这样的信息是“失真”的。因为至少国内的情形,我还是有点了解的,我的感知与认知是,好的真好,差的真差。总体来说,情形并不太乐观。
麦子:你现在的认知水平是相当高了,我觉得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我觉得也没什么这边风景独好,也没有那边风景独好,因为服务和需求都不一样,没法拿苹果和橘子比。只要有钱,能持续发展,什么都可以,如果你有钱,没必要什么都省。
图谋:很多事情真的是屁股决定脑袋。国内的大咖们,一个个也精得很。为什么倡导*****?那是因为为政策背书,有实际的好处。许多事情,实际还真没顾上“持续发展“这件事。
麦子:是这样,所以,很多事情,自己看明白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这些人自带目的大吹大擂,在下面的还真信,那就是信的人的问题了。
图谋: 近年,国内也流行做各种战略规划。绝大部分,“规划“真的是“鬼话”。很多构想停留在纸面上,文本一出,任务完成,置之脑后。
麦子:是,战略规划多半是没用的。形势比人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5402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