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圕人堂话题:关于图书营销的讨论
2024-5-26 09:02
阅读:646

图谋按:2024年5月25日晚,圕人堂部分成员围绕图书营销(促销)话题展开了讨论,特此予以整理。

骑鹿踏雪:(图谋注:分享广州某地图书促销现场照片若干。全场“买4本送11本;买3本送8本;买2本送5本”……)

麦子:@骑鹿踏雪 所以要选价格差不多的书。我觉得还不如称斤的干脆。

骑鹿踏雪:儿童读物居多,我不买只看。比我之前在JD买的贵。68×2/7=19.5元;

88/5=17.6元。

图谋:关于图书论斤卖,这种营销模式20年前就有,今天亦存在。骑鹿踏雪分享的这种模式,或许算是比较新的模式,但计算起来确实更费工夫。关于图书的价格问题,是一个“老问题”。种种原因,图书论斤卖的图书,较大比例最终流向为图书馆(比如以捐赠图书形式流向各级各类图书馆)。

按斤称的书是正版吗?

按斤称的书不一定是正版。

按斤称卖的书籍中,有一部分可能是盗版书。盗版书通常价格较低,但这种按斤称的售卖方式可能是一种营销手段,旨在获取更多利润。然而,这种方式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盗版书籍的存在。虽然有些情况下,按斤称卖的书籍可能是正版书籍,例如某些图书馆或书店为了推广或处理库存而采取的特殊销售方式,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售卖方式与盗版书籍相关联。

正版与盗版书籍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包括但不限于印刷质量、纸张质量、内容准确性等。正版书籍通常印刷清晰、纸张质量好、内容准确无误,而盗版书籍则可能在印刷时出现字迹模糊、纸张质量差、内容错误等问题。因此,虽然按斤称卖的书籍中可能包含正版书籍,但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保持警惕,优先考虑购买正版书籍,以支持作者和出版者的劳动成果。(信息来源:https://answer.baidu.com/answer/land?params=R5Vk156VydCNOh2vBTQaLyHYku9IzHCfPpuAw9FBlfyx%2FhI5N%2BEbMNvq5U1Wv9JZ3YarTjfl6MnOxJK9oQvh5lGXXoNleJM4znppVgvPo47d2loQtJIlZnh1ca41asaKsy%2FRPeD2n1VAYxKDRHr2a0V%2BfQ8%2F%2BtNKgywFOBMXXiHIMZMAC%2F43w3%2FfWGv5CaTK9QNbckPoEwND%2FMkHu%2F5hS3eqN30x42W6j8b3Or0Bc1U%3D&from=dqa&lid=ea1c43a2005a17f4&word=%E6%8C%89%E6%96%A4%E7%A7%B0%E7%9A%84%E4%B9%A6%E6%98%AF%E6%AD%A3%E7%89%88%E5%90%97

出版人杂志.起底盗版图书产业链.https://mp.weixin.qq.com/s/WoGe-nHesnQ3Owtrsijiu

天下书业,苦盗版久矣。但长期以来,多数书业从业者往往只看到了各类平台无力治理泛滥的盗版,对盗版图书产业链的运作机制和流通路径知之甚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藏在暗处的盗版书商们如同附骨之疽,及时跟进正版图书市场动态、把握畅销书上市节奏,利用低成本的盗版图书趴在出版机构的背后吸血。

盗版图书产业,就像一个潜藏在阴影中与传统出版平行的地下世界。在这个结构粗糙但又高效运转的庞大网络中,从隐蔽的印厂到狡猾的书商,再到遍布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和电商运营团伙,上下游紧密衔接,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分工和专业的运作机制,每一个角色都各司其职。在这个巨大而黑暗的网络里,有开在污水横流的断头路尽头的黑印厂,有父母兄弟全都参与经营的盗版书商,有一犯再犯却始终认为盗版“无害”的批发商,有亲兄弟齐上阵的电商运营团伙……在这条见不得光的产业链上,暴利驱使着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铤而走险。

骑鹿踏雪:@图谋 我的计算说明,即使买2配5,也比同价位在京东买的贵,而且还要费力去挑选同价位才行,不然就更贵。

图谋:种种原因,图书馆的馆藏,不少馆是快速增长,甚至可以说是飞速增长。很大比例是“特价图书”或“捐赠图书”。

老图书馆新人:@图谋 确实是这样。图书馆也没有办法,考核纸质图书的数量。

微风轻扬:按理图书馆人尊守知识产权是最基本的。

图谋:骑鹿踏雪的算法,公开的媒体报道中,也已经有人算过账。(附宜春日报社微信公众号2023年一篇报道局部截图。)

图谋:现在许多问题是“积重难返”。假如稍微进行调查研究,当前我国呈现的“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大幅滑坡),实际不是“正常现象”范畴。有“大数据”(比如教育部图工委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部分省份图工委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统计与分析),也有各个馆自身馆藏利用统计与分析“小数据”,有几分数据可以说几分话的。大而化之为“正常现象”,继续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境况会越来越糟糕。许多人(包括图书馆从业人员)很不理解图谋为什么“较真”?甚至有不少人嘲讽、谩骂(有一部分是在“圕人堂服务体系”的评论区呈现)。图谋担忧的是,既然是“正常现象”,那么更有理由“为所欲为”。比如砍经费(特别是纸质图书经费)、削减工作人员、从事图书加工与流通的工作人员亦有理由“顺其自然”……

微风轻扬:只看削减工作人员人数太简单了,应该分析削减了什么部门人数,流通部门很多人员把自己岗位玩没了。想想为什么很多馆喜欢外包,理论上外包,勤工俭学学生都算服务人员。

图情后学:@骑鹿踏雪 三*、商*、中*书局这样大社的书,搞活动时可以买到五折以下,而且JD经常搞活动。

图谋:有没有边界需要厘清,有没有规矩需要遵循?

某省属本科院校,2023年购买的特价图书是62923册(大约是7.9元一册),正价图书是11344册(5654种,大约是44元一册)。

北京开卷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图书平均定价为68.5元。《2023年上半年中文图书馆配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参与馆配的图书单册平均价格为64.09元。中金易云《2023年全年纸质图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新书平均定价46.49元。提供一些小数据供参考。

微风轻扬:当然只说高校馆,公共馆不清楚,不过印象中他们更贵。

图谋:实际上,类似的小数据,几乎每家图书馆均有,种种原因,无人问津或无暇顾及。“元问题“需要优先考虑。各种类型的外包,很大程度上算是次生问题。

品:收到的读者丢书赔偿书籍一半以上是盗版,有的时候真是比较无奈。有的盗版印刷和正版相差无几,很难分辨。“元问题”有的时候解决不了。

天天天蓝LY:我们刚刚招标,各图书供应商报价都低于70折,七家投标的五家低于65折。最低的60,还都是国内知名的大型的民营书商。

图情后学:为什么JD直营图书可以卖出五折?

品:不少大社正版书在北京的图书批发市场的价格1-4折。

图谋:@图情后学 最近若干家出版社的联名抵制公开函,可见一斑。

麦子:我不想多说没用的细节,但如果办图书馆的思路是省钱同时又想收藏的书的数量多出发, 这图书馆是没法办好的,当然,除非使用非正常手段。

骑鹿踏雪:@图谋 自抬身价吧,平时很多书没有遇到平台活动期同样低折扣。

图情后学:@图谋 也有可能京东确实卖便宜了,除电商之外,其他的图书流通渠道的成本要高出不少。

图谋:那种应该属于特殊情况。比如可能确实是处理库存滞销书。

麦子:前几天说了什么物价和学术书价格对比,我查一下数据,美国学术书的价格比上面说的中国的贵10倍不止,工资好像没有差这么多。

品:基本是库存滞销书,但有不少有价值的书。不同类别的书,价格折扣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很多人以为书是可以一个价格,都可以低价。

图谋: 孙珏.再增36家?出版社联合抵制6·18电商大促战火再燃!.https://mp.weixin.qq.com/s/BeknrllL7WG22-sBoOCWBQ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4-05-22 12:54 北京

有受访人直言,通过签订自律性协议的方式来“限折”行不通。总有一部分出版机构以各种各样的原因参加降折扣促销活动。特别是有些出版社与民营机构合作,图书销售折扣控制权根本不在出版社手里。

有出版人认为,若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由政府层面出台法律规定去强力规范。“打折乱象”是长期存在的顽疾,越早出台可执行的限制方案越好。但方案标准的整体执行力及惩戒措施是否严格有效是关键,否则意义不大。最可行的方案是,有责任感的行业协会和各出版单位、经销商等一起,本着对行业、对自己、对读者,甚至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共同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其他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图书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上升到立法层面。这或许比行业内联合更有意义也更有效果。

图谋:“打折乱象”,图书馆亦是“苦主”之一,甚至是重量级“苦主”。特价书需求旺盛,低价中标图书很可能存在较大比例盗版书……相对于美国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普遍偏低,与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相去甚远。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中,藏书量超过1000万册的图书馆有15个,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院校图书馆的平均馆藏量为937万册。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量在800万册以上的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大概有10余所一流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在500-800万册,其他在500万册以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印本资源的增长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图书馆入藏量每年以大约2000多万册速度在增长。(信息来源:游越.美国高校共建共享型合作储存图书馆的新进展及启示——以ReCAP储存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42(02):91-98.)

上述摘录信息中,仅仅是比“藏书量“,如果再比比“藏书质量”,可能境况更窘迫。

品:有时候也挺有意思。为什么图书按定价卖就是贵,就是不正常,不打折不买,而且大多数人也接受这种想法。

骑鹿踏雪:抵制平台打折,我感觉类似又想……又想……,自己定价不低,给中间商供书折扣也很大,所谓抵制平台,不过就是想给普通大众一个高价吧???

图谋:图书怎么都觉得贵,买杯奶茶(几十元一杯)不嫌贵。这也是一种现象(网上的评论。大意。)。关于“抵制”问题,明白人其实不少的,种种原因,明白人不吱声。

微风轻扬:@麦子 国内多卷,如果图书涨十倍,很多人要放烟花。

品:其实我现在也是,先比价,如果书是定价原价,甚至溢价,就得想各种办法。

麦子:@图谋 关键不是多少,而是质量。国内高校馆,即使不是招标买的廉价书,在我看很多是不合学术图书馆标准的。@品 我理解,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钱就这些。我就是想想说明实际的差距。

图谋:高校图书馆,理论上收藏的主体是学术性图书(学术出版为主)。这类图书,假如平均定价为68.5元,不算高的。假如要求其平均价格为7.9元(还包含加工),大概率是不大靠谱的。

蓝色海洋:实际上,很多书是收了作者赞助费的,出版社的成本并不高。

骑鹿踏雪:实际上在电商平台买学术书籍的也不算很多。

品:@图谋 比如地方文献,查美国的一些大馆,高校馆,近两年出版的一些资料,不少都有,太快了。而到了地市以下图书馆,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献收集问题都不少。

麦子: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世界上每年产生出版物的实际价值是100,对任何图书馆来说,成本应该是一样。如果哈佛能达到其中70, 如果你还在买廉价的充数的书,你实际得到的可能连5%都没有。@品 是,你的认识很到位,我认识的几位,如果收某类的东西,他肯定可以做到中国高校前5位甚至更高的水平。

蓝色海洋:@麦子 中国高校大多是综合性的,经费也有限,专收某些学科某类书,其他学科怎么活啊。我相信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资料肯定是全国第一,但是大多数学校不能这么搞。

麦子:因为资金有限,买不该买的书其实是减少获得真正需要购买的书的行为,因为就是说本来你可以有5%,现在连3%都没有了。

微风轻扬:这是国内图书馆指标落后。

麦子: @蓝色海洋 这个是馆藏建设的初级问题,我以前写文章也说过,就是你对所有的学科都有一个收藏级别的计划,比如,如果是外语学院,你对你学校不开小语种,你可能连一本字典都不要收。

图谋:图书出版 | 出版一本书要多少钱.https://mp.weixin.qq.com/s/41Jyty2ukqQ92J4UVfFK_g 

 南方出版傳媒集團 2024-03-27 21:31 广东

图书出版的成本主要分四部分:书号管理费、审校费、排版设计费、印刷费。

1.书号费。这是出版费用的大头,是最不能少的一项费用,书号之于书本的重要性犹如身份证之于个人、车牌之于车辆相等重要,它是出版项目过程中的一道门槛。目前,国内出版社的书号管理费用大约在五万至七万之间,像文艺社、大学社、教育社等,这些出版社书号费用都有差别,且还在不断上涨,也有一些出版社的书号管理费会在八万元之上。

2.编审费。作者投递的书稿,出版社要投入人力、精力来校对、审阅,所以一定会收取编审费。出版社的收费标准为30~80元/千字,当然也会视书稿的字数和编辑修改程度而定,一般在按千字多少计算,正常一本书的编审费在4-8千元。

3.排版设计费。依据书稿的内容和作者的意愿来规划。依据规划层次不同,封面设计费1000~5000元不等;书稿内容的章、节、段进行排版收费在8-20元/页左右。费用多少根据字数、内容、作者要求和设计需求,大约几千元。这两项细节上的花费是不能省的,不然或许会影响书本后续的出售发行。

4.印刷费:包括纸张费、印制费(制版、装订、包装等),纸张不同费用也不一样,封面也有普通、烫金、压膜等不同工艺的,印张不同、印量不同,价格也不同,所以印一本书单价七、八元到几十元不等。

以上是出书的成本,出本书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图书利润低,至少需要销售六千册以上才能收回成本,所以这笔投入,无论是出版社、书商,还是作者,不管谁出总要有人出。

麦子:这大头好像是最没必要的,好像是出租汽车公司每天收司机400,400以后才开始算。

图谋:国内高校图书馆同行可以了解一下。那篇文字的介绍是比较靠谱的。2024年3月份发布的,算是比较新的概况“科普”。了解这个情况后,或许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出版社联合抵制”电商大促。读者角度,绝大部分读者不了解“背后的故事”,且通常很实在,期待得到最大限度的优惠或实惠。

微风轻扬:图书馆与出版商在图书内容上是统一的,价格上是对立的。

---------------------------------------------------------------------------------

2024年5月26日后续讨论

www: @麦子 若干年前,经费没有现在看起来多吧,但相对来说是不少的。国内同行文献资源建设的能力也算世界前列吧,那时候有一个宝贵的东西:某某学科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刚参加工作在图书馆看到这个不起眼的牌子时,尽管我不从事该项工作,但也有一定的职业自豪感的。可惜的是,现在的评价机制已经没人想起这个文献资源建设的法宝了。麦子老师之所以站在图书馆界之巅,盖因你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明明可以数个数就好管理的图书馆,要搞得那么复杂;明明花少量的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缺傻傻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某某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高校图书馆的根本和常识,数字时代依然实用。可多个管理层级或者不知,或者不理,或者无法践行……国人趋利避害的能力极强,这种要一个图书馆几十年不懈的努力,馆员整个职业生涯孜孜矻矻的职业追求,耗时耗力,还泯然众人的事情,傻子才做。每个图书馆有很多领导来来去去,但能称得上馆长的,不多了。

阿拉丁:是社会风气变了,跟图书馆人有什么关系。

徽子:@www 说的太对了,看不惯。@微风轻扬 笑死,所以为什么说越是流通部门工作人员越要卖力干活。在我看来,高校图书馆只是收藏正版图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还要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我看来,高校图书馆只是收藏正版图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还要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www:我的意思是,脱离根本去谈采访,剩下的就只是采购了。既然只是采购,那和世界之巅就是两个类别的事物,做事的思路和方法就不同,各自的创新点也不同,所以讨论的业务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图漾:www老师提到的是图书馆该做好的工作。图书馆津津乐道的一些东西,比如学科、情报服务,和商业公司相比太小儿科了。

微风轻扬:图书馆需要的是增加专业人员数量,而不是工作人数。

品:@微风轻扬 理论是这样。怎么增加专业人员?图书馆能提供的编制岗位有限,还有各种占用。现实就是增加工作人数,再培训。要不就是高等教育定向培养。而且图书馆专业人员也需要工作年限,才有可能变的专业。

微风轻扬:@品 个人感觉不要小瞧很多学校及图书馆领导,现在能占用的岗位越来越少,图书馆也越来越难进了,还要经过一定时间迭代。

hh:现代化的设备增加也会对人员数量有影响。

麦子:@www 太精辟,馆藏建设是高度技术活,而且花钱,问题是,质量是没法计量,这样就没法来评估。如果靠数字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那是太好了。这个世界是很荒唐的。当然,其实大家都是明白人,但评估这个坎在那里,其他的我就不管了。@www 从来没弄懂这采访是什么意思,和采购的确区别。

徽子:不如做做特藏吧,就某一领域尽可能收罗一手文献、原始数据,这是造福于研究者的事情,就怕图书馆员不乐意干。另一方面,民间有大量一手文献,文书、日记、工作笔记、账册,很多人没意识扔了卖了。@麦子 程*文说是光采购不行,还要去访求。

麦子:@徽子 懂了,我的理解是:新书出的第一时间没有机制采购到,或者需要招标便宜的书,所以有大量的该买没买的书,所以过了几年,求爷爷告奶奶地访求,或者希望这些书可以买地摊价。

图漾:@麦子 这个理解就偏颇了,比如一些古籍特藏品,市面上并不会公开出售,就需要去访。

麦子:因为研究表明,书的使用高峰期大约是出版后1年,后面悬崖式下跌。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还有一个维度就是时效性:书的出版过程很长,现在很多书出的时候,知识已经有点老了,所以需要第一时间买到,也就是最好几周内。这个时候如果不买到,书的效能大减,有时甚至买不买都无所谓了,因为否则读者早就会要求买这书了。@图漾 古籍特藏品和现在出版的书从采购上根本是两个行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564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