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不动笔墨愧读书

已有 2215 次阅读 2023-1-4 17:2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的,是他教孙女禹强读书时教导的方法。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要做标记、进行思考,不思考、不做笔记不如不看书,说明读书是有方法的,强调读书要养成好的习惯。本文要说的笔墨是真的笔和墨,不动笔墨愧读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像我这样的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算是天天与文献信息资源打交道。我用了文献信息资源这样一个“大词”,也算是实事求是。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所占的份量越来越小,数字型文献所占的份量越来越大。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算是“承上启下”的。我1995年上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信息工程系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那时要学习五笔输入法打字、盲打。那时的计算机金贵得很,1998年是中国的“上网年”,上网的费用老贵。某种意义上,算是幸运者。因为我的字写的实在是太差了。1996-1999年,我做了三年高校校报学生记者、编辑,这期间我用方格稿纸写过不少字,有的是自己写的,有的是处理来稿后,特别是大修后重新誊写的,即便是这样,我的字实际没啥长进。这里说的字主要是钢笔字,毛笔字算是“基本空白”。我这样说是因为父亲的字写的挺好的(至少是在我的眼里),本来也有条件写得的更好一点,最起码笔墨纸砚是可以与父亲共享的。我算练习过,但我连握笔姿势都未掌握。因为写字问题,父亲生过气发过火,但我就是没啥长进。父亲下过功夫教,我也想写的好一点。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日记,持续多年,写过不少字,写字水平实在是“不可救药”。1999年毕业之后,需要借助笔墨写字的场合越来越少,特别是近些年,偶尔需要签个名。自己出版的书赠送给师友,能不签名的最好是不签。

    机缘巧合,自2010年6月开始,我获赠《文笔》至今。这是一种民间刊物。2007年8月创刊,由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毛笔史研究学者邹农耕先生自费编辑出版,主要刊发毛笔文化和书画研究方面的文章。我曾写过“《文笔》不寻常”博文,末尾祝愿为“笔到心到文笔生辉精神爽,文书字画笔墨纸砚伟业长。”这么多年,《文笔》每期均有给我寄赠,我曾向爱好书法、绘画的师友推荐与分享。近期翻阅了2022年6月的“夏之卷”(种种原因,有的刊期未能及时收到,加上自身的头绪比较多,有的刊期没有认真阅读),有所触动。比如该期选刊了刘梦溪《陈寅恪与钱锺书之异同》,其中有“杨绛先生整理的《钱锺书手稿集》,三大厚册,两千五百多页,经由商务印书馆二〇〇三年出版。里面的读书笔记,很多都是各种文字交互使用。”(P21)这样的手稿,真的是动笔墨,真读书。陈、钱二位人物均“读书广博,中西典籍,过目不忘”。该期“字心画意”栏目是范金镛专题,“艺论风生”栏目刊发的是刘秉贤《介翁画谈(意境·气格篇)》,“江右文踪”栏目刊发的是《邹紫光阁毛笔发展史》……更为真切品味卷首张国功《笔庄“物语”》“毛笔毕竟不是俗物,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不动笔墨愧读书,话虽如此。世易时移,读书还得有点读书的样子。依然需要勤动笔墨(虚拟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学用相长。    

延伸阅读:

王启云.《文笔》不寻常.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36974.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370515.html

上一篇:近一个月生活回顾
下一篇:关于科研的思考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12 张晓良 尤明庆 许培扬 杨正瓴 刘欣 孙颉 郑永军 李学宽 胡泽春 宁利中 周忠浩 闻宝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