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初景利:数字化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的战略转型

已有 4216 次阅读 2017-5-9 11:24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图书馆服务, 初景利, 新型图书馆

摘编自:初景利.数字化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的战略转型[J].图书与情报,2017(1):98-104.

1 重新认识图书馆

(1)图书馆不只是一座拥有馆藏的建筑。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的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网络、搜索引擎作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的首选工具和开展研究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网络作为信息获取途径的首选。他们的观点是:网上找不到,等于不存在。对此,我们必须客观地面对、正视这一现象,从自身的改变来寻求积极的对策。

(2)图书馆不再是一个中介机构。图书馆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而今天是一个信息富有而知识贫穷的时代。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突破中介的角色限制,延伸自己的触角,超越物理的空间,主动并能动地融入到用户的信息需求环境之中,为用户提供嵌入式的知识服务,与用户建立融入信息获取全过程的合作伙伴关系,发挥信息专业人员、咨询决策支持专家、智库专家、知识服务专家的作用,是一个具有重大挑战性的问题。

(3)图书馆不再是一个辅助支撑机构。用户仍需要图书馆,但可能需要的是与传统的图书馆不一样的图书馆,那就是从原来处于信息交流链条中间环节的中介,向上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通过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自出版、预印本等出版活动,深度介入出版领域,发挥图书馆在出版中的作用。

(4)图书馆员不只是在图书馆里工作的人。必须改变图书馆员的传统职业形象,塑造出信息专家和学科情报专家等新的角色形象,体现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不依馆舍而存在,融入到用户之中,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为用户提供嵌入过程的、深度的、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重新证明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和生存价值。

2 反思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误区

(1)图书馆服务就是到馆服务。无论用户(指合法用户)在哪里,只要有信息需求,图书馆都要想方设法加以满足,消除用户利用图书馆服务上的物理障碍、技术障碍和法律障碍,拓展用户的范围,将潜在的用户转变为现实用户。

(2)图书馆服务就是文献服务。图书馆服务不能局限于文献层面,而是需要更多地深入到知识层面,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分析工具,加强对数字知识内容的挖掘和揭示。

(3)图书馆服务就是简单劳动。今天的新型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员、技术、工具、信息环境等与用户直接或间接互动的结果。

(4)图书馆服务就是适应用户的现实需求。满足用户需求不能停留与用户的表面和现实需求满足上,不能将用户的需求简单化,而是建立在对用户内在和隐性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上,对用户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3 图书馆服务战略转型的核心

(1)真正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理念。需要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新的理念、模式和机制,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用户来开展,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确立用户在图书馆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到馆用户、网路用户,还是一线用户。

(2)切实构建图书馆的互联网思维与模式。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服务思维、免费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如果图书馆不能将互联网为我所用,延伸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与竞争力,那么图书馆被互联网取代也不是没有可能。

(3)积极推动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

(4)优化布局图书馆用户服务体系。重新设计已用户服务体系为核心的业务体系,设立具有同功能的业务部门, 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将服务作为业务重点加以布局,将服务的触角从馆内的阵地服务,延伸到网络、用户虚拟社区和用户一线,覆盖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出版服务、智库服务的用户服务全流程,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新型图书馆服务。

(5)持续打造图书馆员的新型服务能力。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需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三大新型能力:出版服务能力、情报分析能力与智库服务能力。

(6)重新审视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标准。能动地发挥图书馆员的作用,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性服务。

   新型图书馆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图书馆的涵义需要重新定义,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需要重新确立,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需要重新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新认知,“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服务精神需要重新构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053898.html

上一篇:圕人堂建群三周年筹资及使用情况说明
下一篇:关于利用圕人堂开展问卷调查办法(建议稿)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