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郭宗杰教授在北大计算所做了报告。讲座题目是How to Do Good Research and Guid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ir Research。
小白鼠1号听完这个讲座,收获还是蛮大的。我将讲座内容总结如下:
文章写作
关于写作,文章不是一两天就写出来的,郭老师说想在一两天内把文章全写完是最愚蠢的事情。他以前也犯过这种毛病。通常是坐在桌子前面对着一句话翻过来倒过去写了几十遍,写了几个小时,一点效果都没有。
。写作一般有四轮:
(1). Detail outline,像写PPT一样。让文章有个骨架有个全貌。
(2). Fast writing,不用考虑英语。按照自己思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快写另外有个两个好处,就是逼着自己让文章的粗稿出来,第二,不会照着别人的句子写,这样就不会出现抄袭的状况
(3). Fine writing,考虑该英语
(4). Cross reading, 跟同学交流,然后交叉修改。
写文章要点之一:掌握organization。这个是八股体,掌握了八股体就知道在文章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写文章要点之二:文章思路要非常有逻辑性,让自己的思路牵着别人走,这样就别人就很难提出质疑。
阅读相关文章:
对于大部分文章,只要阅读其中的abstract, introduction and experiments.郭老师说大部分文章都是垃圾,即使是trans,很多文章引用次数只是0.
文章中应该重点看什么呢?
l 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这篇文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些未解决问题通常被作者掩盖了,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
l 文章是否和自己思路相同,如果相同了,自己的工作就白费了。
我自己的心得是:实验部分还是得特别关注一下,实验是作者精心设计,让
总结研究工作,时常整理研究思路
研究阶段,时常总结研究工作对研究非常有帮助。
(1). 写总结报告不仅让自己的研究工作有迹可循,而且帮助自己整理思路。郭老师说自己没写报告的那几个星期,思路都是浮在空中的。只有写总结报告的时候思路才会沉下去,扎根于地面上。(CJ说话都是扎根于地的,原因是他提一个想法就要想着如何用程序实现吧)。另外,要将总结报告发给老师,便于老师了解你的工作。 郭老师建议,在和老师见面之前都提前写一个报告,这是对老师负责人的表现。
(2). 另外一个让思路扎根的方式就是积极将思路讲给别人听。第一遍讲的时候完全没有逻辑的思路。通过听讲人的提问,补充,慢慢就会将思路整理得非常有逻辑。郭老师说他在跟老师meeting之前都会将思路讲给所有人听。
话说2011年最大的失误之一就是不写总结报告,不整理思路。也出现了郭老师所谓的浮在半空中的现象。两个月内我看了大量的文章但是看完了就看完了,竟然没有收获!现在我再看文章都要写个文章阅读总结,总结文章贡献,动机,写作优点,实验方案。
老师VS学生
(1). 跟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将老师说过的话,要尽量在下次见面或者邮件中复述一遍(这点我做得不到位啊!!)这样二者才能相互促进。老师觉得你在尊重他的想法,你思考过他的话了。
(2). 平时要主动出击,学会问问题,告诉老师你缺少什么。
(3). 积极了解老师要什么,如果能够帮老师解决大问题,老师也能愿意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二者才能双赢。
(4). 老师并不是万事通,MIT中大部分老师也不懂学生做的东西。所谓的指导过程就是学生去学习新东西,然后教老师。老师在学生教学的时候,问问题,比如这篇文章的贡献是什么,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吗?你的贡献是什么。老师虽然不懂你做的,但是可以从逻辑上去推理你后面做的东东是否合理。
我觉得讲座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应该就是这段了。导师一直不懂我做的东东,一直感觉
管理自己,管理时间
(1) 第一 时间回复别人的Email,否则很不尊重人
(2) 每周每天都要给自己列出计划,并将事情分成紧急重要事件,紧急不重要事件,不紧急重要事件,不紧急不重要事件,
多多关注其他领域的课题
博士生不仅要专,而且也要了解宽。企业很欢迎这样的人才,因为在企业中可能面临各种问题,知识面广的人由于了解多,也能很快提出技术方案。
另外,现在他做的课题每5年就换一次。很少有课题可以做很久。所以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快速挖掘问题和快速学习,快速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2252-52548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