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乃基
“你从哪里来”的三个时段——兼及新人文社会科学(1)
2025-7-26 17:48
阅读:817

吕乃基

原文刊于《系统科学学报》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5ykJdPmCibKCRmEIpLo2LbGtDa7EqCid1cBYgMFoaEdtKWPJh9wDmIW4nCXpNBDiIwr-sbWByL4u_rnKnrllM85D3IMUEBlfHdfp4vWQJe04_-0OUh_RTSdaFqBWCpZu6oao6gDNylpKU1Edt4OWSQ_bQ_csrTrdrhw8R5NASe8=&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请引用者注明出处。

 

一、释题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三个问题紧密相关。只有回答“从哪里来”,才能认清“你是谁”;只有认清楚“你从哪里来”和“你是谁”,才可能推知“到哪里去”。反过来,对于后面问题有进展了,又会加深对前面问题的理解。

“你从哪里来”不仅是第一组问题之首,而且是全部三组问题,也就是新人文社会科学之起点。“生成式”人工智能,意味着“你”在生成中,且越来越快。人类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基于慢思维,新的认知还有待相互沟通,因而需要充分的时间宽度。如何加快研究的节奏以跟上“生成”的步伐,成为对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大挑战。所幸,在三组问题的第一组中,“从哪里来”问的是既成事实,可以沉下心来展开深入研究。

在时间上由近及远,大致有以下尺度。从上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或50年代提出“人工智能”算起,亦即人工智能本身的历史。该领域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和成果。然而时间不足百年,不足以回答“你从哪里来”。有必要持“大历史观”,在更久远的时间长度追究,以探明“你是谁”。人工智能还有其史前史,线索之一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类学意义的自然界”的演化史,时间上回溯到几十万年前,从无机(石器、钢铁)、有机(尿素)、生命(DNA、蛋白质、细胞),一直到大脑和意识;从运动形式的角度来看,从基本物理运动(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和热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意识运动,大致上沿量子阶梯和人类的足迹一路走来,直到眼下的“超人”。人工智能行将突破人的束缚,攀上新的台阶和演化出新的运动形式。

人类学意义自然界的演化史虽然拓展了对于人工智能“从哪里来”的理解,然而时间尺度还需进一步延伸,由“人类学意义”的自然界回溯和扩展到自然界,直至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这是大历史观在时间上的起点

有必要辨析自然与自然界的关系。“然”是过程,“自然”是自己发生的过程;自然界是某一时刻的自然。自然界的演化不断突破自己的“界”形成新的自然界;自然是一连串连续的自然界。自然界演化到人后并未停止演化的步伐,而是在已有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凭籍人类的认知和实践活动——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继续演化。“人为”既是相对于自然而言,又是自然界新的演化方式。人类以其主观活动而在客观上推动自然的演化,人不是自然演化的终点。

法国史学巨擘布罗代尔提出,要从长中短三个时间段解剖历史探讨“你从哪里来”亦然。三个时段分别是:长时段自然史,中时段人工自然史,短时段人工智能史。三个时段各有所重叠。中、长时段分别包含短和短、中时段。短、中时段一方面分别出现本时段所特有的规律,另一方面不能违背中、长时段和长时段的规律。大历史观之“大”不仅关乎时间长短,而且在于该时段里涉及内容的丰富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乃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149531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