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Sun

博文

初识zur Hausen

已有 5129 次阅读 2009-2-4 12:37 |个人分类:人物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研究生导师, 诺贝尔奖, zur, Hausen

据报道,当zur Hausen得知自己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时候,曾大吃一惊。而zur Hausen 获奖的消息,却也令我吃惊不小。大约在20年前,我们几个师兄弟在导师家中,曾与此公度过一个美好的晚上;他给我的印象至今难忘。

 

19878月,我来到首都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导师就是刚从山东医学院调京工作的高天祥教授。导师身材高大,留着长发,走起路来腰板笔直,昂着头,威严而英气逼人,是首医狭小的校园里的一道抢眼的风景。他早年就读燕京大学医学院,是学生中的革命积极分子,曾协助地下党辗转他的老家天津撤离北京。后来留学苏联,讲一口流利的俄语。文革中曾被打倒,改革开放后重执教鞭,但毕竟不是年少气盛的时候了,学术上再难取得更大成就。但他与时俱进,自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居然颇有进阶,能在出国访问时操当地语。在首医的校园中,就会经常看到他与不同国家的学者交流的场景,自然会有各种语言从他口中流出。他曾多次给外国学者任讲座翻译,戏称之为two-men-show(二人转)。我的英文水平是公认的好,盖因受导师的熏陶和教导。记得他训练我们的听力,用的就是最笨的办法(我认为是最有效的,那时的听力资料并不多)。他会到我们的宿舍中,打开收音机,把Radio Beijing的广播录下来,然后反复播放,让我们不断重复,直到把每句话、每个单词都听出来!结果是,我们的听力很有长进,我们的口语也很有长进,以致于在讲英语时,一张口都是浓浓的“新闻语句”。

 

导师的夫人李辉教授在我们入学之前就远赴澳洲做访问学者,后来又去了日本、美国,高老师大多时间都是独自生活。那三年期间,我们便经常到他家中混吃混喝,当然都是我们自己动手。从食堂里扛一袋子面粉,取了肉末和韭菜,一起包饺子解馋。导师最喜欢的还是五香花生米,放在碟中,拿一粒捻去花生衣,放在口中嚼着,再喝一口北京二锅头。他的酒量颇为可观。

 

导师从山医带来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关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我们师兄弟师姐妹七八人,都是围绕这一课题做的研究生论文。导师曾赴德访问,与zur Hausen过往甚密。我们做实验用的抗体、质粒、DNA探针等,都拜他惠赠。那时我们口中念道的外国人,就只有一个zur Hausen。大概是在1988年的某一天,zur Hausen访华进行学术交流,晚上来到高老师家做客,我们几个学生陪同。当我见到这位仰慕已久的教授时,却颇有见面不如闻名的感觉。他个子不高,头发乱乱的不修边幅,好像也有些衣衫不整。我们包了饺子款待,他吃得十分开心。饭后,高老师照例摆出了五香花生米,还拿了几个小小的京白梨放在盘中。酒杯里盛的还是二锅头;酒柜里好像是有几瓶好酒的,但我一直不明白高老师为什么舍不得拿出来喝。zur Hausen的酒量我记不得了,令我难忘的是他吃梨的模样。京白梨个头小,汁多,吃在口中又脆又甜。他拿在手中,没几口就报销一个,而且把梨核也一并吃在口中大嚼,再就一口二锅头。几个梨旋即下肚,只剩下梨把儿放在盘中。我转身悄悄地问导师,老外怎么会是这等吃相。导师笑道,老外就是这个吃相。

 

当时好像是拍了照的,但那时候照相还不像今天这么方便,我也没能存下照片留念。时至今日,尤觉遗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9004-212865.html

上一篇:听诊器的故事
下一篇: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