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l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yli

博文

杂忆与杂写(三) 旧大学的各自招生和转学考试 精选

已有 8423 次阅读 2012-1-15 14:1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大学, office, class, 转学

                   旧大学的各自招生和转学考试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念高中、大学和在大学中当助教,多少知道一些当时大学的招生和相关的运作情况。我在这里写下一点回忆作为谈资,想必为在《中国科学报》的大学专栏上探讨问题的网友们所乐闻。

当时大学招生是各自招考,在主要城市(非敌占区)均设考场,并且有意地把考试时间错开,让考生同时可以报考不只一所大学(有同一年报考三所的)。如果考取多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一入学。(各大学招生有无所谓计划我不知道;可以想象,如果有也等于无)。其次,有的大学招转学生。我本人便是在某大学读了三年物理专业而考转学进入西南联大的。大学招转学生时考生不多,目的是学校挑学生,招不到几个,但也在大城市设了几个考场,如我考联大的转学是在成都考的(重庆、昆明、兰州也一定会有考场)。联大校方真是不厌其烦,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只要有大学的学生证就可以报名,录取后原校会将前期的成绩单转去(没听说有两校之间的纠纷)。

以上只是讲故事,我并不认为老办法比现在的全国高考、联考好。现时如招转学生也可能与维稳的原则不符,而且可能出现弊端。我只想多说一句:清华大学数学系不妨试招转学生。因为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现在那里主持数学科学中心,有十分良好的学术环境,而培养数学人才更比其他学科要求年龄小一些的好,实在应该多招一些青年有志之士啊。

我在昆明的最后一年名义上是清华聘的联大物理系助教。三校分别北还时,校方要求原聘教职工在下一年秋季开学时自行设法赴北平报到,其间我有了机遇去美国游学,竟未北上。1956年初回到北京,才知道清华已变成工科大学。我应陆学善先生之邀,到科学院工作。在这里我对清华抱着歉愧和希望,冒昧进言,也许是出了一个难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8115-529141.html

上一篇:杂忆与杂写(二) 国籍有那么重要吗?
下一篇:杂忆与杂写(四)关于科学人的传记
收藏 IP: 210.73.0.*| 热度|

28 贺天伟 曹聪 陈龙珠 朱志敏 梁智鹏 孟凡 李永丹 杨立泉 刘全慧 赵星 刘让华 张超 王晓明 王喜军 王鸿飞 陈安 毛宁 董文娜 于锋 王涛 杨海涛 邸利会 孙广东 张骥 李宇斌 蒋永华 ycjyf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