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良
工作日志19-春05-2
2025-3-25 08:35
阅读:440

在岗工作145-19-春05-2

2025-03-25

王安良

按:今天是24-25学年春季学期第05周,周二。昨晚早睡又早醒,3点多上了个厕所,躺平到4点,起床、洗漱,开车3km到办公室,两杯奶、茶开启一天的劳作。

教学、讲义与教材

持续准备第十七轮讲授工程热力学[1]

至今已完成动力技术十轮次授课[2],持续整理和修订讲义

已经完成两相流体动力学-气液部分第十六轮的研究生教学[3],参考教材至少有[4]-[8],准备第十七论讲义和教研文章。

本周仍计划阅读马上庚的教材[9],研读《两相热流体动力学》[10]。

工作日志19-春05-2

有位同事陈教授,给我提了一个问题:

为何尖头比钝头的热流密度(温度)高?

前几天,我才把他的问题梳理一下,姑且称其为YCW问题:

1 高超音速飞行器,驻点的热流密度(或温度)为何最高?

2 相同马赫数下,为何尖头比钝头的热流密度通常要大?

其实,这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教工热,研究接触热阻和气液两相流),最多算是相关的交叉及前沿“热点”方向。

阅读相关的专著,学习点背景知识【12】。上周,在图书馆借了本译作【13】。

学习过程中,正如陈教授所言,驻点热流密度是有估算公式的。

他想知道:

为什么?

从热力学、气体动力学以及传热学,或热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其物理机理(或机制)。

参考文献

[1]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编著,史琳,吴晓敏,段远源改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安良,《动力技术》自编讲义,2011-2025

[3] 王安良,《气液两相流体动力学》自编讲义,2009-2024

[4] 鲁钟琪编著,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 方贤德著,高等两相流与传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1

[6] 徐济鋆主编,鲁钟琪主审,沸腾传热和气液两相流,原子能出版社,2001(图书馆电子版)

[7]林宗虎等编著,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8]王经,气液两相流动态特性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9]马上庚,马红儒发布pdf文件,统计力学简体版V1.3,2024-08-26

[10]石井护,日引俊著,潘良明译,两相热流体动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24;原著:Mamoru Ishii and Takashi Hibiki, Thermo-Fluid Dynamics of Two-Phase Flow, Springer New York,2011

[11]陈刚,周怀春,李水清,黄志锋,刘波译,纳米尺度能量输运和转换,Nanoscale Energy Transport and Convers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2]王保国,黄伟光,高超声速气动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14(我有电子版),p229

[13]薇薇安尼 (Viviani, Antonio) 著 佩泽拉 (Pezzella, Giuseppe) 著,黄伟, 颜力, 李洁 译,空间任务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国防工业出版社,2018

微信“偶遇”:

热力学和电动力学共同塑造了当代世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7347276305785263&wfr=spider&for=pc

吴腾马语录:

目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只是在描述热(温度)相关的规律,并没有对体积功(压力)相关的规律进行总结。结合前人经验,如果要总结描述工质体积功特征的规律(热力学第四定律)和压力极限的规律(热力学第五定律),是否可表示为:

  • 不可能从单一工质源输出体积功,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 绝对压力零帕不可能达到。

我的评论如下:

王安良:

终于见到“新的热四律”了!

王安良:

其实,它分别是热二律和热三律的拓展(或衍生)。

王安良:

与“热二律不同表述的等价性证明”类似,有“创意”。

王安良:

但是,他们努力的方向是硬币的两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安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71524-147918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