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平
《归来》《芙蓉镇》
2014-5-19 13:40
阅读:6454
标签:归来, 芙蓉镇

《归来》《芙蓉镇》

魏东平

   刚刚这个过去的周末,与孩子一起,观看了一场张艺谋导演的《归来》。

   整个故事很简单,简单到似乎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但片中陈道明尤其是巩俐的表演,还是给这部影片添彩了很多。看完之后,我顺便问了问孩子,知道文革是怎么一回事吗?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立马BalaBala,说了很长一段关于其对文革的理解来,弄得我自己惊异万分,不知道孩子是在什么时间段,通过什么媒介,知道了其实相对于孩子这样的年龄段,内容已算不少的关于文革的故事来。

   我自己是伴随文革长大的,记得很清楚的是我启蒙认字的两句话:“毛主席万岁!”与“林副主席永远健康!”。以及随后的评水浒批宋江,捎带的是我堂而皇之地读完了《水浒全传》,好像那时候我的年龄,还没有我孩子现在的年龄大,这么一想,在新媒介条件下,现在的孩子们,阅读量远远超过我们当时,思想上也表现得远比当时的我们成熟,应该是不那么奇怪的一件事情了。

   但看完《归来》的这两天,我自己倒是似乎一直沉浸其中,脑海中经常是电影与往日的现实,一幕幕,似蒙太奇般地来回闪现。

-----------------

   80年代读研究生那会儿,看过一部类似的电影《芙蓉镇》,导演谢晋,主演是姜文与刘晓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人翁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用扫帚硬是将清扫道路的活儿弄成了优美的舞蹈。记得看这部电影的前后,我们学校正是管、方两位校长被“扫地”出校,代之以彭、滕两位“钦差大臣”的强力治理整顿,整个学校的校园反过来,便婉然变成了姜文扫把下的镇上马路,在那跳起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舞蹈来。

   姜文的演技与陈道明有一拼,但显然,刘晓庆与巩俐比起来,我更欣赏后者,虽然,在我的青春年代,刘晓庆的开放,一直是伴随着我们,从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及至研究生阶段,作为一个时代开放的弄潮儿,我对刘晓庆的表演评价一直也很正面。

-----------------------

   随着文革的结束,文革题材的电影,便一直断断续续地,伴随中华大地政治状态的起伏,时而多发、时而却又突然归于宁静,正如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起伏跌宕。张艺谋电影下的陆焉识,其实其命运在文革之前,或者是在反右之前,甚至于更早一些,例如反胡风之前,便已经被完整而又精确地确定了,就如同存在一阶甚至是存在二阶导数的空间曲线一般,从起点的走向开始,便可基本完整地预测到其未来的终点。

   于是,这样的曲线便一直在时间的“空间”中震荡,蜿蜒而至现在。只是,当初姜文扶着扫帚跳舞的那个芙蓉小镇,以及陈道明被农场保卫干部抓回去的那座车站天桥,现如今,弄不好都已经被完全地拆迁了吧?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魏东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6819-79579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