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angyu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langyu

博文

博客文化——茶乎?

已有 3725 次阅读 2009-2-23 16:44 |个人分类:林中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博客文化里,每个人都把自己专业研究和人生体悟的一部分,甚至一个很细微的一个定格化的情节,经过自己的珍藏和酝酿,沏了一杯茶,分享给他人。如果你喜欢和欣赏茶的清香,就不妨逗留片刻,小憩一下,与君同话,把茶对月,静谈韵味。如果你有异议,也不妨把你最真挚的一瞥留下,与君交流,同中存异,共同进步。

       博客内容之多,犹如茶之分类之广。中国的茶叶经过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的演化和发展,绿茶经过了不同的制作方法,用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的工艺而形成的黄茶、黑茶、白茶、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的六大类。这如同科学博客里的不同的学科的不同的发展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中,将中国的博客文化不断的推向大众化,分享化,和谐化,科学化,品位化,发展化。

       博客文化可以大体分成三类茶:自然科学类的茶,社会科学类的茶,二者融合类的茶。第一类的茶偏重于对茶本身特质的分析和改良品种的研究,以及研究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第二类的茶偏重于社会分化和体悟的生成和表达,它需要细细的品尝,它不乏小桥流水人家的别致,也不乏水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第三类偏重于对茶基本特质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将茶质的改进、推广和人文反应的生成和表达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更加综合的茶博客文化。窃以为,真正的博客文化的发展将走向第三条方向,一种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相融合的基础上,谋求一种更加科学的人性化的具有人文情操和生存体验的文化。

        我们知道,温壶、置茶、洗茶、冲茶、浇壶、烫杯、运壶、斟茶、品茶是茶道的基本的程序。博客文化的生成和传播交流差不多也亦然。

        温壶:在你写做博客文化和观点之前,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审视的眼光,可以说你已经在要写关于某方面的博客之前,温习了你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同时你又在他们博客里发现了新的审视视角和观点,你从而有了更新或者补充你原有知识框架的愿望,或者你有了把你独特的审视视角加以深化的探讨和分析。你温置了自己的炉。

       置茶:温好了自己的茶炉,你下一步要把选取的茶叶添加进去。这里有个问题要把握好清楚,你选择的茶叶在某种程度上是表达你个人态度和看法的重要指标。随说江山走笔,任君东西南北风。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谁也不可能没有自己的选择,在众多茶之中,经过筛选,把发霉的、陈腐的、轻佻的、落后的诸如此类的等等,皆抛弃,同时吸收任何坏的东西中可能包含的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具有自己添置的茶。

       洗茶:是茶酝酿的重要步骤,如果说置茶是初步的加工和筛选的话,那么洗茶可以称的上是细的斟酌。一撮经过最佳采青的茶,是需要科学的洗茶,才不至于将茶叶的鲜嫩和质地破坏掉,进而最大程度的把最优质的营养成分保存下来,并且根据茶质合理采用一定的洗茶方法。

       冲茶:如果说洗茶是根据茶质选择一种方法,那么冲茶就是将选择的方法作用于茶的泡置上。茶最要紧的是合理的水温和速度。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和速度可能影响冲茶的质量。一般而言,红茶、绿茶和乌龙茶都沸水冲茶,从而使茶叶中的成分迅速的浸出。而龙井茶则需要80-85度水温的水冲泡,这样才能保证茶水翠绿鲜亮,香气纯正,滋味甘醇。

       浇壶:经过温壶、置茶、洗茶、冲茶几个基本的步骤后,再加以一定时间的冲泡,当然时间因茶质不同,需要不同的时间。久了会失去鲜美的价值,时间过短又不能提取出其中的精华。因此冲泡的时间以适宜为佳。但就是在精华的茶叶,最合你口味的茶叶,冲泡后在茶壶的表面总会残留些茶汁的痕迹,这样残存的痕迹如果不及时的擦拭掉,久而久之会对茶壶的美观和耐用度构成威胁,甚至延缓茶壶的使用寿命。所以在你酝酿的茶水沏泡后,要及时的用热水把那残留在壶表面的茶汁冲掉,才拿轻软的布拭去浇壶的水分,使壶面清洁和干爽。

        烫杯:一杯滋味醇厚的茶,只有经过他人的品尝才能得到价值的提升。而他人品尝,需要给他人一杯茶。给他人一杯茶,首先寻找给他人盛茶的杯子。你寻找到了杯子,就需要预先的烫杯了。不同的杯子的材质不同,它的耐热度,耐磨度,抗坚性,柔美度等不同,因此你需要针对不同的杯子采取不同的烫杯的方法,使得这个杯子在最大程度上能够吻合和容纳具有提升价值的茶水。

       运壶:运壶,顾名思义就是将宝藏美茶的壶经过一定运送,使其接近可以盛放茶水的烫杯中。如果运茶过快,使得内部茶水可能倾洒;如果太慢,使得烫杯的温度冷却后,不能达到最佳的饮茶质量。所以运茶要及时和适度,当然你也可以在运壶的过程中加以自己的运壶的方法,比如“祥龙吐雨”、“鸿运当头”、“沧海神韵”、“行云流水”等各种运壶的艺术,使得你的运壶能够吸引更多的观赏者,从而使得大家对你的宝壶中的美茶垂涎欲滴和欣欣向往。

        斟茶:斟茶是将你精心泡置的茶水给你的客人和观赏者斟好并奉上。俗话说的好“酒满茶半”,你需要十分度的准备这样才能给客人八分度的茶量。对待你的客人你还有要有三心一意来招待你的客人。三心——诚心、热心、真心;一意——实意。也许站在一定高度的人追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雅致,但来者既是客,无心者是不会来打扰的,但恶心者也是应该不理的抛弃的。对于那些实心来访的人,不管知识背景如何,贫贱与否,前后顺序怎样,都应有拿出一 颗诚恳的心、热情的心、真实的心来款待你的实心的朋友,使得你能够在不同层次,不同境界间得到不同的人生体悟的分享,对于大师的登门,潜心的学习和聆听,对于后辈的来访,谆谆的诱导,使得形成不同层次的立体品尝空间,在平等和谐的探讨中获得共同的进步。

       品茶:一杯好茶,只有品过了才懂得其中的奥妙。茶者,贵在品。然而品茶的境界因人而异。中唐时期江南高僧皎然在《饮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诗中明确提出饮茶的三种境界,诗中云: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 崔候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由此可见,品茶不管要品的茶的真谛,更要把品茶的意境提升起来。真正达到认识层面和生存层面的双重提升。

       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写到“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水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啜玉含珠散嘉树”。  我想这首诗可以从另一种层面来理解:“春自东南来”,“水暖冰微开”可以理解为目前某种程度上允许言论自由的良好的环境。“溪边奇茗”可以理解为你珍藏许久的珍品,“武夷仙人”是各位珍藏者的绰号,“新雷”发声以为你珍品之茶的出炉,“家家嬉笑穿云”去可以理解为你的珍藏引来了共赏者和交流者,露芽错落一番荣,啜玉含珠散嘉树”可以理解为出炉的茶滋味甘醇,香幽沁脾,得其钟爱,茶之堂其乐融融,繁荣昌盛。

       所以在这个博客文化里,每个人都是茶的酿制者和品尝者。你能否在清晰明澈的夜晚,小憩在藤椅旁,将你珍藏的嘉茶泡上一壶,与君同话茶之趣?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6235-216603.html

上一篇:《论有无》
下一篇:心中的地方
收藏 IP: .*| 热度|

8 武夷山 杨玲 徐磊 刘玉平 郑融 陈绥阳 周春雷 陈国文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