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sini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sinic

博文

读博是内外兼修的过程 精选

已有 7716 次阅读 2009-9-3 11:09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论文, 人生, 读博生, 修炼

读博士不容易,所以,很多时候我不鼓励一些人来趟博士这份清水。不为别的,就因为我对博士的认识,虽然与别人有差异,但读博这份修炼对一些人来说是必要的,对另一些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

按国际惯例,博士只不过是个学位,是那些立志于科研立志于学问的人士进入到专门领域的前的一次修炼。多数与国际接轨的博士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要的修炼不仅是外在,还在内心深处,不仅在人格,性格,在行为和习惯,处世处事上都有修炼的科目。

博士得发一定的文章,这个在国际上是一致的,虽然发多少由学校或导师决定。有人说不发也可以毕业,但那是让你毕业,让你走人的最佳办法而矣。如果博士期间所干的工作连一篇象样的报告都没办法写,博士大抵是不及格的,是混个学位的货色。所以,大多数读博的人在3年,4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里要完成论文的写作。写论文绝对比和尚念经,领导念稿子,秘书写报告难。在写论文之前要做实验,实验之前要做计划,计划之前要看文献,看文献之前要会外语。看,动手写之前就可以把一大堆人给雷倒。而写的时候,要有新意,要有创新,语言,逻辑,格式,规范等等,一大堆要求。不仅如此,你还得座下来,静下来,心里想的就这个论文,就连失恋了,病了,家里死人了你还得想着这个该死的论文。直到把论文按导师要求,按编辑要求,按审稿人的要求改好,才可以轻松一下。而这时可能已经过去了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文章发了,感到过去这段时间还有些收获,若被拒稿,则觉得这日子就这样浪掉了,青春就这样消失了,人生就这样废掉了。更加郁闷的是不知道前段时间的辛苦到底得到了什么,为了什么。所以,很多人一谈到写文章就脑壳痛,就两眼发直,坐在电脑前发呆。发呆之后马上清晰尤可,若如某博士生倒在电脑前,或如另一某博士生起身就走向窗户外的世界,那就糟之又糟了。博士期间发呆一下两下可能是没法避免的,但不管怎样,你必须记得自己只能马上清醒,进入正常的修炼状态,因为你在读博士,你只能这样修炼,你必须这样修炼,而别人特别是很多别人也这样修炼过来的,并终成正果。我想说的是,正是这种修炼,把年青人的一些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和基础不牢,知识不全,理解不透等等缺陷给补上了。这些都是一个博士该修和该有的内功,博士们千万要记住只有内功深厚的人才会在江湖中自由行走。只有经过这些修炼,你才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才,博学之士;你的性格将更加平和,你的工作习惯将更为细致严格;你对问题的看法将更加深入;等等。

除了内功,博士修炼的工夫还很多,特别是中国的博士生们。外国的太远,我们不说也罢。就国内的情形来看,当你读博士之时,你大学的同学多半已经结婚生子,有妻有子有房有车的主大大的有,而你高中的同学中百万千万数千万的甚至资产过亿的也有(不管真假),而你小学的同学,特别是那些小学都没有读完的帅哥,早就摇身变成矿山主,成了一方霸主,或是某某太爷家的贵客。如此这般,失落感无时不在你脑袋的上空盘旋。若再加上父母岳父岳母想抱外甥孙子,恋人或老婆想买衣服鞋子等等,看看口袋里只有当天的生活费,那里还有心思写文章,考虑论文的创新性,琢磨未来的的研究计划等等。但我要说的是,你是博士,你是来修炼的,仙家和尚们六根清净,博士则更要清净,还更为清醒。当你能抵御所有这些外来的诱惑,心里只有论文,只有科研,并安心于自己的事情时,你才达到了化的境界。如是当你修完博士,你定堪当大任。若你经受不了这些诱惑和影响,你还是不要来读博士的好,这也是我说有些人不要读博士的原因。

读博士绝对是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好的修炼终生受益,不好的修炼,纯为浪费。浪费自己青春,爱情,家庭和财富,更浪费一些人期望,浪费国家的税收。

适合读博的人,尽可读之,而不适合的人或者无法静下心来修炼的人最好不要淌这个清水。

古人说水致清则无鱼,在现在的中国,读博士的江湖不会全是清水了,故读博者至少要做到自己是清的,若在读博的过程中把自己给染黑或染成了不该有的颜色,那只能说你找错了修炼的地方或方向,大大的华不来。是黑是白是你自己修炼来的,但要记住,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所以,好好修炼才是读博的正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6013-253102.html

上一篇:SCI,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下一篇:阅兵之后是竞赛
收藏 IP: .*| 热度|

2 余晓龙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