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sun198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lacksun1980

博文

未来的UAV,我的AFL

已有 5147 次阅读 2011-8-18 14:0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AFL攻击无人机

    驾驶员是战斗机的灵魂,可是这个灵魂太脆弱了!

    未来的空战将发生在各个层面上,天空中战斗机间的搏斗仅仅是视觉效果。信息战早已打响,海量信息在战场的各个角落发生,这些信息被传输、分析、判断并最终转化为新的战术,完美的攻击在整个战场应象液体一样流动,寻找哪怕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小缝隙,然后将所有的力量和愤怒注入,并最终撕碎对方。

    在整场搏斗中每个作战单位都要承担多项任务,侦查、攻击、协助保护,局部战场态势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做出理性的判断。驾驶员脆弱的神经无疑是整场战斗的短板,具有人工智能的无人机将是未来空战中当之无愧的—炮灰。

    当然,人类仅仅是从战场上退出。作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艺术—人脑,将在全局的角度上指挥这场战役,调整整场战役的战略。如果时间许可得话,想想为什么要动手先。

    我所设计的无人机就是这么一架具有人工智能的高速攻击无人机,AFL—攻击无人机。

设计思路:

A 身板

机型

翼展

全机长

高度

起飞重量

最大飞行速度

最大飞行距离

最大飞行高度

AFL-攻击无人机

12

15

4

15

5.5-6马赫

25000公里

30000

飞机整体设计思路是为作战目的服务:低调、简约、高效。作为一款高速无人机,本机机身细长,机身材料为钛合金和铝合金制造,为适应高超声速飞行以及隐身效果机身除了涂覆一层耐热材料外还有一层吸波涂层,机身尾部采用宽体设计,增加机身内部空间。机翼采用改型三角翼设计,利用记忆合金制造可变翼面积机翼,在不同飞行阶段对翼面积进行调整。机翼材料使用玻璃钢及超细晶镁合金,蒙皮上使用背景电子伪装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隐身效果。飞机的动力系统采用两台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发动机进气道为S型设计,整个系统分为两个主进气道和两个辅助进气道,巡航任务中使用两个主气道,进行加速和执行攻击任务时四气道同时打开,气道设计灵感来自于鲨鱼鳃的形式(大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老师)。

B 感知系统

    作为战场实时控制系统的一分子可以说整个战场所有的参战单位都是眼睛,战场所有信息不是局部的割裂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作战单位通过战场实时控制系统同时进行观察、分析,作战单位的战斗目的不局限于单机战斗的胜负,而是为整个战场服务,利用高效的战时网络随时调整战术,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优势!AFL无人攻击机在机身腹部配有光电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机身头部配有探测雷达,进行监视、发现目标,中央电脑与战场控制网络相连可以实时利用所有数据,可以说每一个作战单位观察的范围都是整个战场。

 

C 攻击手段

AFL-无人攻击机主要执行高空任务,对敌人的高空侦察机、战斗机进行攻击,攻击方式分为物理攻击和电子攻击,物理攻击上的选择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的,机翼配有两枚空对空格斗导弹,两枚激光制导导弹,两枚通用导弹,机身腹部光电传感器还集成一台激光器致盲武器可以破坏敌侦查机的观察系统。电子攻击是未来战场的重头戏,我相信在未来战斗中电子战将是决定战斗成败的关键。AFL无人攻击机身后部配有定向电磁干扰装置,对敌机进行电磁阻塞,频道干扰使敌机丧失于主网络的通信功能。在机身腹部配有信息攻击系统,进入或攻击对方系统,向对方系统发送病毒,错误信息,获取对方战术指令。也许某一天战斗也可以没有硝烟!

 

D 人工智能

    超级计算机中的人工智能是战场的指挥家,优秀的人工智能可以对整个战场的局势进行全局的考虑,在更高的层面进行思考,将钢铁的碰撞转化为思想的较量,将战争转化为艺术。除了软件硬件等技术因素外,人工智能是了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人工智能的优劣体现了战略指挥员(人类)总体的指挥思想和对战争的理解。未来的战略战术不仅要有理性的科学的思考,还因该具有睿智的艺术的气息。每一架AFL-无人攻击机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都是为全局服务的,是整个战场最高位置的执行者。

E 信念

    人工智能是无人机的驾驶员,指挥者。人工智能并不仅仅是一个程序,人工智能思想其实就是人的思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绝密飞行中的人工智能的信念变化,人工智能设计者的道德品质在设计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必将成为未来空战的主体,对未来无人机的设计除了要满足其飞行任务外,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使无人机具有未来作战的功能,我们更应该具有时代使命感将自己的智慧投入到自己和国家的飞行梦想中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5308-476764.html


下一篇:位错, 微观世界的蚁群
收藏 IP: 130.34.254.*| 热度|

2 王军强 汤代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