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
西红角鸮(Eurasian Scops Owl in Urumqi)(附30张图片,福利在最后) 精选
2025-5-12 17:04
阅读:4406

猫头鹰深夜扰民怎么办?(最后有福利)

—— 西红角鸮喜欢夜吼扰民睡不着!

马鸣(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4月底至5月上旬,温泉东路维斯特世纪花园,有人夜里听到奇怪的叫声。

小王发来一段恐怖的录音,问我是不是夜鹰。

他说有人看到了,会发出机械一般的声音。

清脆悦耳,“吉尤—吉尤—吉尤—吉尤—”,持续很长时间。

还有人到社区投诉举报:可怕的声音,让他一整夜睡不着觉。

还有人说,这个不是鸟。

那么,会是什么呢!

5月11日,夜半三更(0点多),艾(爱)鸟社的负责人田向东先生也发来录音咨询。

其中有一段录像,是几个人在寻找这个奇怪的声音。

他们(她们)投掷木棒和石头驱赶。

飞起来了,好像是一只小“猫头鹰”。

声音分析,学名应该是是西红角鸮(Otus scops)。

社区的人找到田向东,寻求解决办法。

就是说,这个新疆最小的猫头鹰(鸺鹠除外)引发民愤了。

为什么猫发情野狗嚎叫,小区的汽车深夜鸣笛,没人计较!

难得有一只小猫头鹰光顾,怎么就人人喊打呢。

这些年,城市绿化向“友好型”发展,长耳鸮、雕鸮、鬼鸮、小鸮、角鸮频繁回归。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怎么会有、、、

补充几点意见,请转告社区的人:

首先,猫头鹰都属于“猛禽”,至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次,小猫头鹰是吃虫吃鼠的能手,来到市区,十分难得。

最后,4-5 月是猫头鹰的发情期,夜半叫声很快就会结束。

自然界万物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市民能不能包容一些呢?

新疆有猫头鹰 12 种,目前在市区只有三四个地点有少量的记录。

下面通过图片,让我们认识一些猫头鹰。从历史到现实。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猫头鹰(鸮类)友好,视为超级“萌宠”,鸮文化丰富多彩,不一而足(马鸣 摄)

妇好墓 2025.jpg

妇好鸮尊, 商代青铜。她就像一只在暗夜里守望了3000年的猫头鹰 (鸮即猫头鹰 )。

破茧而出, 抖落一身尘土, 依旧挺拔威武。刚柔相济, 温柔且有力量

《诗经》(国风·豳风·鸱鸮)有“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的故事。

除了《诗经》外,《山海经》中,鸮也是记载频率较高的动物(马鸣 摄)

在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飞禽类的玉雕中,玉鸮最为突出,起辟邪驱凶的作用。

仰韶文化有陶鸮尊,商代有铜鸮尊、玉鸮尊。鸮在上古时期,被认为是通神的动物(马鸣 摄)

人们认为,鸮有敏锐的双眼,强健的翅膀,钢铁般的利爪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鹰勾嘴。

它是空中的霸王,是轻盈、勇敢、速度和力量的化身(马鸣 摄)

西红角鸮(Otus scops,在国内仅分布至新疆,俗称“夜猫子”,白天不活动(马鸣 摄)

这是很多年前采自乌鲁木齐县的西红角鸮标本,通常分布至郊区或天山山区针叶林中,极罕见于市区(马鸣 摄)

在新市区北京南路科学大院,一街和二街,我每天夜晚都能够听到西红角鸮单调的叫声,寻迹而去,“吉尤—吉尤—吉尤—吉尤—”,在深夜可能引发我无穷无尽的遐想

西红角鸮,夜行性,也叫欧亚角鸮,是捕鼠能手,西红角鸮也吃体型较大的昆虫。

城市里有了西红角鸮,物种多样性增加了,是城市生态友好型的标志(晴雨表与指示剂)

西红角鸮,因为眼球凝固,看上去非常吓人,这给无知的人们很大的误解

机场防鸟网,放生猫头鹰 —— 长耳鸮(Asio otus

形形色色的鸮 —— 纵纹角鸮(Otus brucei),新疆特有的荒漠物种(马鸣 摄)

形形色色的猫头鹰 —— 鬼鸮(Aegolius funereus)(吴克凡 摄

纵纹角鸮(Otus brucei),新疆特有的荒漠物种,毛色接近沙漠土色(伪装色)

克拉玛依机场拦鸟网上发现短耳鸮一只 已进行救治 放飞_20241014a.jpg

北方的短耳鸮(Asio flammeus),冬候鸟,通常在冬季出现在中国

巴音布鲁克机场 防鸟网_20240815 Owl.jpg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爱鸟,护鸟,懂鸟,从一只猫头鹰开始吧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正在人工巢箱中孵卵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的卵,壳为白色,窝卵数六枚,繁殖力很强呢

6月1日4点 分餐制 鸟爪子.jpg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狼吞虎咽,好像在吃一只小鸟

西红角鸮(Otus scops)在巢箱里,亲鸟正在育雏

形形色色的鸮 —— 欧洲仓鸮(Tyto alba

欧洲仓鸮(Tyto alba)的卵,窝卵数竟然达到 11 枚,高产的鸮

欧洲仓鸮(Tyto alba)的卵与幼雏破壳记录,旁边是准备好的食物(小老鼠的尸体)

=========================

最后是关于公民科学家猫头鹰观测活动广告(可上网报名参加):

“共听夜鸟”(猫头鹰)第二季活动招募

2024年5月,“懂鸟”携手朱雀会依托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组织了“共听夜鸟(第一季)”夜行性鸟类普查活动,共采集到2965条有效记录。其中,参与用户通过定点记提交2088条记录,通过随手记提交877条记录。记录覆盖6目8科62个物种,包括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林鸮),2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中国特有种(四川林鸮)。通过收集的数据初步形成夜行性鸟类多样性分布格局图、活动数据量前十名的鸟种数据网格分布图、各类群夜行性鸟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图等产出(夜鸟声声,伴你入梦;共听之约,心之所向),是我国大陆地区夜行性鸟类数据收集的一次有益尝试。

2025年5月1-31日,我们再次邀请大家一起来参与“共听夜鸟”第二季活动。将活动期间夜间听到的鸟种名称和数量提交“观鸟记录中心”小程序,进一步加深对各夜行性繁殖鸟类分布格局的了解。

活动时间:2025年5月1日-5月31日,每天19:00至次日5:00间任意时间

活动地点:中国境内任意地点

参与方式:上网

微信图片_20250512172720.jpg

图片作者:曾祥乐

※有意向参与活动的爱好者可扫码或点击链接观鸟记录中心报名活动(请上网搜索)

活动规则:

1. 5月1-31日夜间,报名活动的参与者就近选择地点,聆听身边的夜行性鸟类鸣叫声(包括但不限于鸮类、夜鹰类、杜鹃类、秧鸡类),将听到的鸟种名称和数量以随手记、声音记的方式提交“观鸟记录中心”小程序;对于不能识别的鸟音鼓励现场或录音后使用“懂鸟”小程序进行识别;

2. 5月1-31日内,每位参与者可以于不同日重复在同一位置点/线路听,每天听到的鸟种都可以提交记录(后台统计将以同一位置点数量最多的一次为准);

3. 如是行走过程中边听边记录,务必避免对同一只鸟进行重复记录(需考虑鸟声的范围,建议间隔不小于2公里);

4. 建议互相熟识的同城观鸟人彼此沟通,尽量避免提交重复位置点记录;

5. 在同一区域内共同观鸟的同伴,可以约定在夜观时,彼此记录不同路段的鸟声(避免统计时被筛重);

6. 使用“观鸟记录中心”提交记录时,鼓励一并提交每只个体不少于20秒的录音。

=====================

附:分布较广泛的夜行性鸟类鸣叫声音链接

红角鸮

领角鸮

斑头鸺鹠

领鸺鹠

纵纹腹小鸮

日本鹰鸮

灰林鸮

普通夜鹰

林夜鹰

大杜鹃

四声杜鹃

鹰鹃

噪鹃

夜鹭

白胸苦恶鸟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48045-14854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