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
长寿黑鹳(The Longest-lived Black Stork in Europe)
2025-3-12 17:54
阅读:1454

老男人:欧洲最长寿的黑鹳新记录

(New Longevity Records for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in Europe)

在最近一期杂志《红翅旋壁雀》(Tichodroma,36)上,看到一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是“黑鹳长寿新记录”(作者:Stefan Danko,2024)。

其摘要,分析了八只佩戴了彩色塑料环的黑鹳,寿命从18岁零3个月到22岁零至少2个月不等。

而这只创纪录的22岁雄性黑鹳,竟然还在参与繁殖(正在抚育幼雏)。

真是一个“不老翁”啊!相对于七八十岁的老男人,还在生儿育女,厉害吧!

在法国、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捷克(Czechia)、西班牙、比利时、以色列等地,都有长寿的黑鹳被记录到。

三月初,收到来自比利时 Gérard Jadoul 先生的好消息,一只叫 Freya(带GPS)的黑鹳从塞维利亚回来了。

这只鸟于2003年6月6日在法国(阿登省)的巢中被环志,从那时起它一直在比利时的同一个山谷中筑巢。

这只俗称“法-比”(French-Belgian)黑鹳,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满22岁,让我们提前为它祝寿吧!

引自 Danko S. 2024. New longevity records for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Tichodroma,36: 1-4.

阿瓦提 胡杨林 野生动物考察_20230510 黑鹳 马鸣 魏希明 摄.jpg

新疆南疆阿瓦提县 叶尔羌河胡杨林 野生动物考察_20230510 黑鹳繁殖地

马鸣,魏希明 摄

小知识:

黑鹳主要以鱼、蛙、蛇、蜥蜴、老鼠、雏鸟、甲壳类和昆虫等食物为食,纯食肉动物(凶如猛禽)。

黑鹳主要栖息于湖泊、沼泽和河流附近,这些地方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栖息环境。

黑鹳是一种迁徙候鸟,但在西班牙大部分留居,仅少数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西非越冬。

目前,被环志或卫星跟踪的黑鹳至少有1300只,为寿命分析提供了大量数据。

黑鹳-赵君安06_5.JPG

新疆南部的黑鹳,在土崖子上筑窝,附近有大面积水稻田和河流

赵君安 摄

小资料:

黑鹳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等地,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偷猎、森林砍伐、沼泽湿地开垦、环境污染

、全球气候变化和栖息地环境持续恶化等原因,其栖息地被破坏和消失,导致种群数量骤减。

目前,黑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

阿尔泰山溪流中的黑鹳,在新疆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等都有黑鹳繁殖,分布极广

那斯福汉· 胡马尔 提供)

形态特征(成鸟):黑鹳全身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的,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如绿紫色或铜锈绿金属光泽。

嘴长而直,红色,基部较粗,往先端逐渐变细。腿脚修长,红色,前趾基部间具蹼。虹膜褐色或黑色,眼周裸露皮肤和脚亦为红色。

崖壁上的黑鹳巢,地点在阿尔泰山(林草局 提供)

小贴士:

黑鹳的繁殖期在4至7月份,3月初至4月中旬开始营巢。它们会选择崖壁或者高树作为筑巢地点,

窝卵数在4至5枚之间。孵化期为31-33天,雏鸟在孵出后的最初几天由一亲鸟(♂)外出寻食,另一亲鸟

)留在巢中继续孵卵和暖雏。随着卵全部孵出且雏鸟逐步长大,雌雄亲鸟才同时外出觅食喂雏。

雏鸟在70-80日龄时具备飞行能力,但直至100日龄后才不归巢,跟随亲鸟到更大范围内活动。

以色列的18岁黑鹳(左图),2015年5月10日(T. Krumenacker 摄)

注意看金属脚环嵌入跗跖上方的胫部在渗血

波兰的21岁黑鹳(右图),2022年(G. Pitucha 摄)。

引自 Danko S. 2024. New longevity records for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Tichodroma,36: 1-4.

老当益壮,2023年巢中的22岁雄性黑鹳的三只幼鸟(G. Pitucha 摄)

引自 Danko S. 2024. New longevity records for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Tichodroma,36: 1-4.

在波兰,三月中旬黑鹳就急急忙忙,提前来到了繁殖地(国际黑鹳专家组 提供图片)

赵胜利,任小顺,崔完根,王春,马鸣(主审),等. 2018. 黑鹳的故事.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封面:南疆胡杨林中繁殖的黑鹳,王尧天 摄)

儿童漫画系列,黑鹳飞跃长城(捷克科学院和捷克广电局 提供)

儿童漫画系列,黑鹳飞跃沙漠及战乱地区(捷克科学院和捷克广电 提供)

在炎热的新疆南部繁殖的黑鹳家庭,幼鸟的嘴和腿都不是红色

赵君安 作品

捷克科学院和捷克广电的工作人员7月中旬开始安装卫星跟踪器,现场直播卫星跟踪黑鹳(捷克广电 提供)

合作史:

中亚黑鹳(Ciconia nigra)是怎样飞越喜马拉雅山的? 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由捷克科学院和捷克广播电台共同策划了利用卫星跟踪黑鹳的计划,中国的研究小组配合进行地面监测。

捷克的三只黑鹳幼鸟携带金属环/塑料环及代码 @ 2022 非常感谢弗朗蒂舍克·波杰尔提供图片

(By František Pojer

黑鹳巢穴_017_Ciconia nigra (C) Oleg Belyalov_5375.jpg

天山黑鹳的巢穴,洞穴或崖壁巢

Oleg Belyalov,克德尔汗,雷洪 摄

小资料:黑鹳属于大型涉禽,体重 2.1-2.8 kg,体长 1m,翼展 1.7-2.1m。最喜欢吃小鱼。

三只幼鸟,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是黑鹳主要的繁殖地(马鸣 摄)

Ma Ming. 1993. Th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in Tarim Area, Xinjiang, China. Asian Wetland News, 6(2):19-.

黑鹳在高压电线塔架上筑巢,地点在阿克苏(2023,凤凰网)

注:黑鹳被比喻为鸟中的“大熊猫”,容易产生误解。其实,不是因为它濒危或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繁殖力差等,而是因为其成鸟的毛色为黑白二色,类似于大熊猫的颜色。

很多年前,马鸣是黑鹳研究小组负责人,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中,测量黑鹳幼鸟,并安装腿环(环志)

参阅:马鸣、巴吐尔汗、戴昆. 1991. 黑鹳(Ciconia nigra)在塔里木河流域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新疆动物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70-76.

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及湿地(断流的河道)是黑鹳主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在沙雅县的帕满最大集群上百只

(马鸣 摄)

小资料:黑鹳在中国分布于除了西藏以外的各省区,在国外则广泛分布于南美以外的世界各国。它们适应性强,迁飞能力(>5000km),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从低海拔的平原到高海拔的山区都有分布。虽然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全球种群数量逾万只。

长寿黑鹳,已经20岁的比利时黑鹳(国际黑鹳专家组 提供)

实际上,在人工圈养条件下,黑鹳可能活到31岁

A meeting on Black Stork in Italy on November 19th 2022.jpeg

我们参加了定期召开的国际黑鹳保护会议(1993-2022)。第一届国际黑鹳会议在拉脱维亚的里加召开,也是我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得到了国际友人和组织资助,永生难忘。三十多年了,弹指一挥间。

下表引自 Danko S. 2024. New longevity records for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Tichodroma,36: 1-4.

表格引自 Danko S. 2024. New longevity records for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Tichodroma,36: 1-4.

长寿黑鹳 邮票 1992.jpg

中国第一枚(1992)黑鹳纪念邮票:黑鹳和白鹳(套票)

徐友 黑鹳组合_20250314.jpg

徐友长寿黑鹳作品集集系列,拍摄于新疆,黑鹳分布于新疆的“三山加两盆”,种群数量上千只,不包括迁徙路过的种群数量(Ma et al. 2006)

(徐友 摄)

那斯福汉· 胡马尔_20250314ab.jpg

那斯福汉· 胡马尔 作品,拍摄于阿尔泰山森林带

小知识:

       标题黑鹳长寿“老男人”的评价标准,当然是依照计算方程:性成熟(年)X 5 or 7(生命指数)= 最大寿命。这个公式是计算哺乳动物寿命的,用于鸟类可能不一定准确。黑鹳性成熟需要 4-5 年,推算 20-35 岁是其可能寿命上限,基本上与现有的实际情况接近。

============================

致谢(Acknowledgements

特别致谢捷克科学院和捷克广电总局提供卫星跟踪的珍贵资料,还有赵君安、魏顺德才代、王尧天、 巴吐尔汗、雷洪、那斯福汉· 胡马尔、徐友、克德尔汗、Dr. Stefan Danko、 Tamás E. A.、Gérard JADOUL、Oleg Belyalov、František Pojer (几个30年前的老朋友) 等提供野外拍摄的作品和资料。我们还想感谢国际黑鹳专家组成员,包括 L. Haraszthy、B. Kalocsa、D. Karaska、T. Krumenacker、G. Pitucha 和 J. Vrána 提供环志、观察数据及照片。我们也要感谢 M. Repel 和 M. Jenco,他们是斯洛伐克鸟类学会/BirdLife Slovakia 的环志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这些数据。非常感谢 S. Sugiyama 的翻译。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才代、马鸣、原洪、安尼瓦. 1997. 天山巴音布鲁克湿地的黑鹳(Ciconia nigra). 地方病通报,12(增刊):21-22.

刘焕金,卢欣,申守义. 1989. 山西省黑鹳繁殖地的调查研究.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64~66,28.

马鸣、巴吐尔汗、戴昆. 1991. 黑鹳(Ciconia nigra)在塔里木河流域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新疆动物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70-76.

马鸣. 1991. 黑鹳(Ciconia nigra)观察手记. 大自然(4):7-9.

马鸣、贾泽新. 1993. 黑鹳(Ciconia nigra)诸鸟的繁殖地新报. 动物学杂志,28(1):41-42.

马鸣,巴吐尔汗,陆健健. 1993. 新疆南部地区黑鹳种群密度及其繁殖. 动物学研究,14(4):374,382~383.

马鸣. 1994. 黑鹳(Ciconia nigra)在塔里木盆地的分布与繁殖(英文). 中国水鸟研究(陆健健等编).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5-23. 

马鸣,魏顺德,程军. 2004. 卫星跟踪下的黑鹳迁徙. 动物学杂志,39(2):102.

马鸣、巴吐尔汗、才代、才外. 1997. 新疆白鹳(Ciconia ciconia)与黑鹳(Ciconia nigra)资源状况及生态研究. 地方病通报,12(增刊):33-35.

汪松,郑光美,王歧山. 1998. 中国动物红皮书•鸟类. 北京:科学出版社,26~28.

王春,张智,刘伟明. 2008. 黑鹳在灵丘自然保护区越冬观察. 山西林业,(1):(21~22).

王春,张智,杨海英等. 2008. 灵丘自然保护区黑鹳的冬季群聚夜栖. 湿地科学与管理,4(4):10~11. 

魏顺德、马鸣 等. 1990. 塔里木盆地黑鹳(Ciconia nigra)的分布与繁殖. 八一农学院学报,13(1):55-58.

赵胜利,任小顺,崔完根,王春,马鸣(主审),等. 2018. 黑鹳的故事.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赵正阶. 中国鸟类志(上卷).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4~137.

Danko, Stefan. 2024. New longevity records for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Tichodroma, 36: 1-4.

Fransson T., Kolehmainen T., Moss D. & Robinson R.2023. EURING list of longevity records for European birds.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 https://euring.org/files/documents/EURING_longevity_list_20230901.pdf (Visited on 4.1.2024)

Li Junwei and Roller MaMing. 2018.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Change of Black Storks in China. 13-14. In: Cano Alonso, L. S. and  K.S. Gopi Sundar (eds.) . V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Programme  and  abstracts.  IUCN-SSC  Stork,  Ibis  and Spoonbill Specialist Group Special Publication 1. Seville, Spain and Mysuru, India. . Donana National Park, 28th - 30th November 2018. PP.1-47.

Ma Ming. 1993. Th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in Tarim Area, Xinjiang, China. Asian Wetland News, 6(2):19-.

Ma Ming, Lu Jianjian. 1993. Studies on the Black Stork in China. 1st International Black Stork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Symposium, Program / Abstracts / Participants, 19-23 April 1993, Jurmala, Latvia. "Indrikis Ltd.": 58-.

Ma Ming. 1993.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black stork in the Tarim Basin. 1st International Black Stork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Symposium, Program / Abstracts / Participants, 19-23 April 1993, Jurmala, Latvia. "Indrikis Ltd.": 57-.

Ma Ming. 1994. Th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in Tarim Area, Xinjiang, China. Edited by Lu J.: Waterbird Research in China.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Shanghai, 15-23.

Ma Ming. 1996. Status and Breeding of the Black Stork in Xinjiang.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lack Stork, 21-24 March 1996, Spain: 17.

Ma Ming. 2004. Who's winner, White or Black Storks in the Center Asia ?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lack Stork, Hungary,15-18th April 2004. pp. 22-23.

Ma Ming, Shunde Wei, Feng Xu and Shoujing Yin. 2006.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in Xinjiang, China. Biota, 7(1-2): 57-64.

Tamás E. A. 2011. Longevity and survival of the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based on ring recoveries. Biologia,Section Zoology, 66/5: 912–91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48045-147719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