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
低海拔,低纬度
2023-8-31 13:01
阅读:4386

异常现象:低海拔 低纬度

Abnormal condition: low altitude and low latitude


还是要拿天鹅说事。

野生天鹅越来越多了,竟然不单是越冬种群数量增加,繁殖种群也频频出现了。

今年在家门口就拍摄到两个繁殖家庭,出现了“低纬度”( N 35°)和“低海拔”(低于 200 m)的趋势。

一直以为,天鹅怕热,喜欢去西伯利亚( N 53°)或天山巴音布鲁克(2400 m)繁殖,如大天鹅(Cygnus cygnus)。

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或者短嘴天鹅(Cygnus bewickii)要去遥远的北极苔原地区繁殖,迁徙距离上万里。

如果天鹅不愿意迁徙了,或者故土难舍,肯定是有问题的。

首先想到全球气候变化,但气温上升了,天鹅应该去更北的地方度夏和繁殖才对,为什么会反其道而行之呢?

其次,第二个原因可能是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合适的繁殖地已经容纳不下了,相互排斥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情况,还不明显(缺乏证据)。

还有就是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内陆极端干旱地区,现在不缺水了,降水量逐年增加,绿洲也在扩大。

因为异常的气候,冰川快速消融。天鹅因此反而得益于水草茂盛,似乎繁殖的决定因素是水和草(见照片),而不是第一条:温度。

其实它们的关系都是相互联通的,自成体系闭合圈,如温度——水量——环境——植被——食物——繁育 、、、、、、。

个头硕大,特征明显,容易观测,成为旗舰。在所有觅食群体中,天鹅占据的生态位是不一样的,如在水体上部觅食,所谓表食性、植食性、或偶尔倒立取食的特点,不会对潜水、食鱼、食虫或食浮游生物的其他水禽构成威胁或冲突。

天鹅之所以可能会成为栖息地质量的指示物种,并进一步成为具有多学科保护效益的旗舰伞护物种,源于它们对水草、水质、水位的稳定性等诸多因素都有严格苛刻执着的追求。。

无独有偶,其他一些鸟类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有人认为,环境改善和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也是主要原因。

还是看照片,或看图说吧。


温馨与温暖,这个是在塔城盆地(常佃学 摄)

这个是在玛纳斯湿地公园,植被茂密,海拔 480 m,2023年5-6月,你可以看到 4 只幼鸟(瓦力斯江 提供)

玛纳斯 瓦力斯江 摄.jpg

至少有两窝繁殖成功,在玛纳斯湿地公园(瓦力斯江 摄)

大天鹅一家六口,这个是在青河(杨飞飞 摄)。显然,作为旗舰物种,大天鹅是环境优劣的指示剂。


阿拉山口八字湖,实际上在艾比湖边,海拔约 200 米,疣鼻天鹅一家(厦门山鹰 摄)

春季是天鹅的发情期,追逐、驱赶、炫耀、打架、争夺、交配、筑巢、下蛋 、、、、、、(常佃学 摄)

伊犁河的芳草湖湿地公园,连续两年,至少两家,疣鼻天鹅,最多有 16 只幼鸟(郭泉 摄)

幼雏破壳而出,还不情愿下水(常佃学 摄)

夕阳西下,疣鼻天鹅,一家九口,欢乐融融(郭泉 摄)

伊犁河畔的芳草湖湿地公园,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至少两家,疣鼻天鹅,成功繁殖,最多统计到 16 只天鹅幼鸟,海拔约 530 m(郭泉 摄)。注意,这些大型草食性水禽的种群趋势,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它们对水草、水质、水位的稳定性等都有严格苛刻执着的追求。特别是在繁殖地,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素质型的指示剂。

大天鹅来到低海拔、低纬度地区繁殖(杨飞飞 摄)

机警、胆小、高冷的大天鹅在低海拔、低纬度地区繁殖,显示了环境的友好、和谐、安全、稳定(郭泉 摄)

库木斯台湿地和额敏河流域都有大天鹅繁殖,海拔通常在 500-800m 之间,今年夏天的酷热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它们(常佃学 摄)

伊犁河流域的天鹅有三四种,包括大天鹅、疣鼻天鹅、小天鹅等(郭泉 摄)。个头硕大,特征明显,容易观测,成为旗舰。在所有的群体中,天鹅几乎与世无争,因为它们占据的生态位是不一样的,如在水体上部觅食,所谓表食性、植食性、偶尔倒立取食的特点,不会对潜水的、食鱼的、食虫的或食浮游生物的其他水禽构成威胁或者冲突。

4 月,天鹅开始抱窝(郭泉 摄)

无人机拍摄大天鹅抱窝(翻卵)(郭泉 摄)


可克达拉的黑天鹅孵出小宝宝了_20221213a 李沛立 摄.jpg

变态与畸形可克达拉,在 12 月,黑天鹅孵化出了雏鸟。为什么是在隆冬繁殖, 因为南半球 12 月正是夏天(生物钟使然)。那么,为什么前面说新疆(中国)有三四种天鹅,就包括了这个外来入侵物种 —— 黑天鹅 —— 世界上最愚蠢的人 引入的澳大利亚物种(李沛立 摄)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 马鸣在测量天鹅巢穴_才代 摄 1993.jpg

本文作者在测量大天鹅的巢和卵(才代 摄)

14a_Is it a swan crashing an airplane_质疑越冬大天鹅在中国_马鸣摄.jpg

三门峡(北纬 35°)不仅仅是天鹅的越冬地,现在也有天鹅留下来繁殖了(马鸣 摄)

伊犁河 手机拍摄_202207 马鸣 摄.jpg

远眺伊犁河畔芳草湖湿地公园疣鼻天鹅一家九口(马鸣 手机拍摄)

备注:天鹅隶属于雁形目鸭科,是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全世界仅有 7 种天鹅,分布于中国 3 种。

四种天鹅 杨小敏 摄_20230822.jpg

现在,四种天鹅同时出现在镜头中,而且黑天鹅后来居上,成了霸主(杨小敏 马鸣 摄)

Whooper Swan in China_0740a by MaMing.jpg

美丽的大天鹅,种群数量呈增长之趋势,目前已经接近 6 万只在中国越冬(马鸣 摄)。作为旗舰物种,大天鹅是环境优劣的指示剂。这些大型草食性水禽的种群趋势,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它们对气候、水草、水质、水位的稳定性等都有严格苛刻执着的追求。

2 Whooper Swan in China_0659 by MaMing.jpg

中国的三种白天鹅越冬种群数量合计 10 万余只(马鸣 摄)

尾声:

大天鹅Cygnus cygnus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方,它们喜欢凉爽的环境。在中国,冬季见于黄河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迁徙,经华北、内蒙古而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西伯利亚等地繁殖。

大天鹅体型高大,达 130-155 厘米,体重约 10 千克。嘴黑,嘴基部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鼻孔下方。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

在巴音布鲁克,栖息于开阔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昼夜均有活动,性机警、胆怯、依附、高冷,极善游泳。

天鹅都属于候鸟,迁徙时以小家族为单位,呈"一"字或"八"字形队伍飞行。所有白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疣鼻天鹅Cygnus olor

疣鼻天鹅是中国天鹅中最大的一种天鹅,也是最美丽的一种天鹅。体长 125 - 160 厘米,通体白色,喙为赤红。鼻子上方有一黑色疣突,故而得名。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在新疆,疣鼻天鹅夏季见于北疆湿地 ── 荒漠与半荒漠地区的湖泊、水库、河流、池塘、鱼池之中。比较多见于乌伦古湖,亦在艾比湖繁殖。

一般成对活动,在水面上常把颈弯成优美的 "S" 形,并拱起蓬松的翅膀,呈现出与其他天鹅完全不同的性行为 —— 炫耀行为。

植食性,主要以水草、蒲根和藻类为食,也挖食芦苇根和嫩芽等。3 月底 4 月初开始营巢繁殖,选择在苇丛深处筑巢。巢呈圆形,用芦苇茎叶及水草搭成。

疣鼻天鹅每窝产卵 4-9 枚。卵苍白色,缀有污斑。雌鸟孵卵,雄鸟守护。孵化期月余,幼鸟需要三四个月才能长大。

9月下旬开始南迁,一般列队为 6-20 只。疣鼻天鹅是一种数量稀少的珍禽,在新疆伊犁河有一个约 400 只的稳定越冬种群。

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

天鹅属体型最小的白天鹅,分布于北欧及亚洲北部,在欧洲、中亚、中国及日本越冬。迁徙期见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及华北一带,主要在长江流域越冬,偶见于台湾。全长约 110 厘米,体重 4-7 千克,雌鸟略小。

体羽洁白,颈部和嘴均比大天鹅稍短,最容易区分它们的方法是比较嘴基部的黄颜色区域的大小,大天鹅嘴基的黄色延伸到鼻孔之下,而小天鹅黄色仅限于嘴基的两侧,黄色不延伸到鼻孔以下。

小天鹅生活在多芦苇的涝坝、湖泊、水库和池塘中,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兼食少量水生浮游生物、昆虫幼虫、蠕虫、螺类和小鱼。每年 3 月份开始北迁。

筑巢于河边的芦苇丛中,每窝产卵 5-7 枚。孵卵由雌鸟担任,通常需要 50 - 70 日龄方可获得飞翔能力。

黑天鹅Cygnus atratus

外来入侵物种 —— 人为引入。自然分布地于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及其邻近岛屿。

全长 80-120 厘米,体重 6-8 千克。

黑天鹅是邪恶魅惑的象征,全身羽毛卷曲,主要呈黑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嘴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斑。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

栖息于公园、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成对或结群活动。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小动物为食。繁殖期为每年 11-12 月及次年 1-2 月(注:南半球的夏天)。营巢于水边草丛的隐蔽处。每窝产卵 4-8 枚。孵化期为 34-37 天。

参考文献

Ma Ming & Cai Dai. 2000. Swans in China. The Trumpeter Swan Society, Maple Plain, Minnesota USA, 1-105.

Rees E C, Cao L, Clausen P, et al. 2019. Conservation status of the world's swan populations, Cygnus sp. and Coscoroba sp.: a review of current trends and gaps in knowledge. Wildfowl (Special Issue No. 5): 35–72.

Ao P, Wang X, Meng F J, et al. 2020. Migration routes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the Whooper Swan Cygnus cygnus in East Asia. Wildfowl (Special Issue 6): 43–7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48045-140096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