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有的正确态度
蒋继平
2014年10月19日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成败,决定人生的质量。因而,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任务。虽然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但是,我这里说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几乎适合所有家庭背景和时代的人。当然,因为我们生来的家庭背景和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人只能与同等家庭背景和时代的人比较成败得失和生活质量。
凭我个人的人生经历,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对世界事态的观察,通过科学地分析推论,我觉得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包含但不限于下列一些因子。
· 自信自尊。一个连自己也看不起的人,怎能做出让别人看得起您的事。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人,通常会情绪悲观,对各种事物持消极的态度,从而,在行为上非常消极被动。这种人通常看到自己的弱点,看不到自己的强项。没有自信自尊的人,通常更容易得忧郁症。我坚信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给了每个人各自的强项和弱项。我现在用一个实际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中国首富马云是个非常成功的人士,在金钱财富方面,我与他相差太大。可是,除了金钱财富这个标准外,人生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在其他方面,我并不觉得比他差。在生活的一些其他重要指标上,有些我能做到的,他不一定能做到。
· 懂得尊重。自信自尊并不等于目中无人和傲慢自负。恰恰相反,自信自尊必须以平等尊重为前提。实际上,越是懂得自信自尊的人,越是懂得尊重别人。这是因为懂得自信自尊重要性的人,一定会体会到自尊性受到伤害时的痛苦,所以,会学会尽量尊重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不懂得平等尊重的人,不但会伤害别人,而且更会伤害到自己。不尊重别人的人,在各种场合都会制造矛盾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再用马云作为例子,我非常敬佩他在创业经营方面的远见卓识和经营方略,所以,我很尊重他。承认别人的强项,尊重别人的才能,对您不会造成任何损害。
· 树立适当的人生目标。人生的命运在生来的时候几乎就决定了一大半,您的家庭背景,您所处的时代,对您的人生质量和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您个人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说,一个偏远乡区的农村孩子怎能与一个王子来比较生活质量。清朝的皇帝们最这么富有,也用不上电脑和手机,也乘不了飞机。因而,在我们为自己制定人生目标时,一定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特征的路线。在我本人的人生目标中,我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抱负。世界是一个人改变不了的。我只想尽我的力量为世界增添一点点色彩,或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要做到这点,最主要的方略是找到自己的强项,知道自己的弱项,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尽量避免自己的弱项。还是用马云的例子来说,他的强项就是有远见卓识,敢于冒风险,又懂得经营谋略,更是碰上时代潮流,遇到一个好的机遇,所以,他成功了。但是,那是他的强项,我自己没有这个本领,也许没有这个基因,所以,那不是我的强项,而是我的弱项。因而,我要是学他,跟着他那样去做,一定不会成功。
· 坚持走正道。我的父母虽然很穷,也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一直教导我们做人要走正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对孩子们的教育着重在:善良,公平,诚实和理智八个字。我对孩子们的要求不是什麽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是远离赌吃嫖遥的恶习,更不能偷盗奸淫,胡作非为,仗势欺人。
· 上进而理智。做人要用上进心。上进心是人生的一大动力,也是获得成功最重要因素之一。可是,过于强烈的上进心会使人走向极端,在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人生的理智是很重要的。理智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可使自己处于比较冷静的状态下,因而,很少会出现偏激和冒失的举动。
· 善于学习但是更要会独立思考。知识是别人的经验积累,有的知识是适合任何人的,这是一般的生活常识。有的知识和经验只适合特殊的人群,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因而,我们要尽量多学一些知识,应用那些适合我们本人的知识来提高我们的才能学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判断事件的真相,避免跟着别人的思路走。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永远也不会做出创新成果来的。
· 凡事掌握一个度。世界是一个对应体,具有两面性。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完美的。做了男人,就失去了作为女人的一些特性。比如说,作为男人,只能称为爷爷,父亲和儿子,而做不了奶奶,母亲和女儿。所以,我们不要企图追求完美。过分的追求完美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人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挑战,遇到挫折时,坚强一些;取得进展后,冷静一些,准备走好前面的路程。其实,从我的个人经历和感悟来说,人生的成败得失和生活质量关键在于一个人对“度”的掌握。也就是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坚持,在什么处境下应该善于放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有所追求,在什么时候应该懂得知足。
各位读者,要是您有缘读了我的这篇博文,并且能够理解它的内涵,与我产生同感和共鸣,那么,您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要是您现在还没有这种感应,但是,愿意按照我说的去试试,那么,您的人生将会发生一些改变。这个改变一定会对您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影响。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继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3132-83703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