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残疾人的待遇看中美差异
蒋继平
2014年10月12日
最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太平洋两岸走动,虽然主要生活在美国,但是也到过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城镇乡村,甚至偏远的地区。我目睹了中国社会在最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心里话,中国社会的这些变化,尤其是大城市的变化确实使我感到有点意外,同时也感到很高兴。我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我知道这些成就是中国人民经过奋发努力而获得的。
在高兴之余,我也总觉得中国和美国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我也说不清这种差异说明着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我不能确定这种差异谁优谁劣。我想通过我的博文向国内公众如实地介绍美国在这些方面的做法,以便让大家看看美国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学习借鉴的地方。
鉴于博文篇幅的缘故,今天的博文的话题集中在残疾人的待遇上。
首先让我说说美国社会对待残疾人的做法。根据官方文件,美国公民在工作一段时间,积累到一定的社会安保点数后,要是不幸致残,失去了劳动能力,就可获得国家的劳保福利,不论残疾是工伤还是其他原因,也不管年纪多大。要是生来就是残废的儿童,国家有特殊的法令来对待这些非常不幸的儿童。
凡是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可能有这个印象:在美国公共场所的所有停车场,最好的停车位总是为残疾人所设,所有的厕所都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便池,所有交通枢纽都有专为残疾人设置的通道,包括飞机场,车站,码头,和大型建筑物的主要进口处,等等。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公共场所乞讨的人,一般不是残疾人,而是身体正常的人!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人对残疾人非常尊重,从来没有轻视和看不起的行为主动,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和进步都表示鼓励和认可。比如说,我女儿和儿子的学校总是把有身体缺陷的学生当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来宣传。
非常客观地来说,我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很是不同,首先,我在许多公共场所的停车场没有注意到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特别方便的停车位。恰恰相反,根据我的一些有“身份地位”的朋友说,这些好的停车位是专门为他们这个档次的人保留的。要获得这样的停车位,首先要有电话“关照”,有的时候,开的车的档次也很重要。还有,中国的公共厕所也很难见到专为残疾人设立的便池,车站码头好像也缺少为残疾人专门设立的通道。
更为让我感到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学校不接受身体有残缺的学生。
最为明显的差异是:中国的乞讨者大部分是残疾人,而美国的乞讨者很少是残疾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继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3132-83521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