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适应力与能力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蒋继平 2018年1月30日 我在昨天的【外国学者在美国相当于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境况】一文中说到:“最后,一些适应力比较强的外国学者就在美国定居, 安家乐业, 归化成为美国公民, 那些适应力较差的就回各自的祖国。同样,农民工中那些适应力比较强的就在城里扎下了根,成为城市的一份子, 那些适应力较差的还是回到故乡过农村人的生活。” 在我的博文评论中, 我发现一些读者好像误解了我的意思, 把适应力与能力和价值等同起来了。这样的话, 可能会导致绝大多数已经海归的学者的不满, 认为我在贬低他们的价值和能力。为了消除这个可能的误会, 我这篇文章专门来谈谈适应力与能力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我文章中提及的适应力与能力和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是指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反应, 是生物的一种本能。这种生物的本能与自身的价值没有任何正相关的关系。 现在让我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证明我的观点。小草的适应力比水稻要强的多, 可是小草的价值远远比不上水稻, 是不是?所以, 很明显,适应力与价值没有正相关的关系。 再来举一个大家也熟悉的例子来说明适应力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文革期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也知道当代农民工进城的事态。城市青年到农村在许多方面觉得不适应, 这在许多文学著作中已经明显表示出来了, 用不着我多说。这些青年人不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 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行, 而是因为农村的环境条件与城市的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城市的环境条件要明显的比农村好一些。生物的本能总是趋向于更好的生活环境。 因而, 这些青年人从好的环境到艰苦的环境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不适应。 尽管他们有知识文化, 在能力上甚至比农村青年更有学问和见识。与此却却相反, 农民工进城就显得比较适应,他们很愿意生活在城市。他们能够在城市扎下根来。 这不是他们的能力强, 而是他们愿意承受生活的无奈,是一种生物适应力的自我表露, 是从艰苦环境走向优良环境的本能追求。 上面的这个例子清楚地说明适应力与能力之间没有任何正相关的关系, 也就是说, 适应力强并不等于能力强。反过来, 能力强并不代表适应力强。 在懂得这个道理后, 我们不应该认为那些因为不适应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人是能力和价值有问题, 而应该认为是他们自己个人的人生选择。 我始终觉得, 美国有美国的优势, 中国有中国的特长。美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好,蓝天白云,到处是绿地草坪,人民遵纪守法,礼貌谦让,平等相待。但是, 人情淡薄, 相当孤独寂寞。中国非常热闹,吃喝便宜, 国家单位责任轻松。但是,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差。 在这种差异下,喜欢环境优美和守得住孤独寂寞的人就选择留在美国, 喜欢轻松热闹和好吃好喝的人就选择回国。 这里没有能力和价值的因素。 要是一定要将海归和归海的两类人群按照适应力来区分的话, 那么就我本人的划分应该是:海归 = 水稻和返城下乡知青, 归海 = 小草和进城打工定居城市的农民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继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3132-109772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