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韩其慧---《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50年代人物--18

已有 222 次阅读 2025-11-15 12:09 |个人分类:新疆科教育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韩其慧---《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50年代人物--18

2025张学文注:本文来《自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书(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9),这里是该书的第18人物介绍。

韩其慧 北京大学中文系高材生,1957年被打成“右派”,1958年分配到新疆巴楚工作。历经坎坷,用坚强的意志和血肉铸成的身躯,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1978年落实政策的时候,才彻底平反,安排到巴楚县二中任教。

培育出了十一届高中毕业生,每届在南疆地区的高考中都名列前茅。她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却毫无怨言。五十八岁逝世,她儿子用母亲仅存的2000元抚恤金,设立了“韩其慧教育奖学金”。

  新疆应该记住她

 1993年,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的李康宁去南疆检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到了巴楚,特意不打招呼地去巴楚二中找到北大校友韩其慧,县委领导把他带到韩其慧家,看到这两间陋屋,一种说不出来的凄凉涌上了李康宁的心头。在墙上,李康宁看到韩其慧的遗像和挽联。韩其慧过世几年了,可好像还是昨天那样。李康宁伤感极了,其实他对韩其慧的悲惨经历并不知晓,只是面对此情此景产生了恻隐之心。韩其慧的儿子见到李康宁,只提了一个要求:完成母亲的遗愿,出一本母亲的作品选集。李康宁当即与县委领导商量,一定要帮助他们把这本遗作选印出来,以慰藉韩其慧在天之灵。

1995年五月初,李康宁收到了从巴楚县委寄来的挂号邮件。打开一看,是几本油印的16开本140页的《韩其慧遗作选》,这本油印本收录了韩其慧获1985年新疆中语会优秀论文奖的“语文教学杂谈”等文章和诗歌。随油印本寄来的还有韩其慧的儿子韩楚柏的一封信。

从韩楚伯为母亲遗作选作的“序”和韩其慧同班同学那里,李康宁了解到这个一生命运多舛的“北大人”的一些情况:

1957年,韩其慧在北京大学被打成“右派”,惨遭批判。

1958年,分配到新疆,在乌鲁木齐天山深处冰天雪地里,大炼钢铁,身体受到摧残。

1960年,调到莎车报社工作,由于“歌颂光明,抨击黑暗”,再次错划送克拉克勤农场劳教,沉重的劳役,未能摧垮她,几次幸免于难。

劳教解除后,被派到幼儿园,带两岁到六岁的孩子。

直到1978年平反落实政策后,韩其慧才学有所用,被安排到巴楚县二中任教。在她58岁逝世前的11年里,她呕心沥血,培育出了十一届高中毕业生,并且在南疆地区的高考中名列前茅。

这位优秀的北京大学的学子,历经难以言状的坎坷生活,并没有为命运所屈服。她含羞忍辱,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和血肉铸成的身躯。直到她离开人世前,仍过着清贫的生活,可她毫无怨言,毫不在乎,她把人生最大的乐趣放在工作上。甚至,在她过世后,她儿子用母亲的2000元抚恤金设立了“韩其慧教育奖学金”,这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韩其慧的儿子在给李康宁的信的最后说:“给您邮寄这本油印小册子,是期望您在闲暇之余,能忆起‘北大人’——韩其慧。”

是的,韩其慧,这位才华横溢而又一生多舛的“北大人”,在人们的脑海中是永远抹不去的。

韩其慧是我国知识分子经历的一个缩影。她的勇敢、顽强和始终不屈的精神,正是“北大精神”的生动写照。

五十年来,像你,像我,像他,像韩其慧,像王蔚,像吴登云,那么多知识分子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新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管来自北大,还是来自其他学府,尤其是到南、北疆贫困地区工作的知识分子,他们远离家乡的青山绿水,他们不能日日侍奉亲爹亲娘,他们付出了许多。他们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在边疆一个地方,默默地工作,为少数民族人民服务。新疆,应该记住他们!

 

(根据《北大人在新疆》整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24-1510332.html

上一篇:季慎英-《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50年代人物--17
收藏 IP: 110.152.174.*| 热度|

2 刘进平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5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