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择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jwang989

博文

黄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已有 4160 次阅读 2019-3-5 23: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说起黄土高原与黄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从黄河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的相似性就可以窥其一斑

其一,黄河每隔数十年,就会决口改道,这方面的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很多。明清以来,黄河改道的频率有增无减。中国社会亦频频改朝换代,每次都伴之以巨大的社会动荡,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即有改朝事。

其二,历史上,黄河北曾夺海河入海,南曾夺淮河入海。历史上,中原王朝亦有南迁及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事情。南迁者有东晋明帝南迁江南,南宋高宗迁杭州;北方民族入主中原者,小者有前秦符坚、北魏拓跋氏,大者有蒙古、满清,还有仅及其半的金、辽。

其三,黄河自西向东入海。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早期亦表现为由西向东的转移和扩展之势。有黄帝东下吞炎逐蚩,有周武东进灭商,有平王东迁开始春秋,再有战国时西秦并吞六合,统一中国,不久即有汉刘邦东向败楚霸王,至唐则定都长安,再四向出击建立大唐。唐末以后,关中王气尽,开始了中原逐鹿的新历史。

其四,黄河改道泛滥后常常留下绵延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湖泽,明显者有北宋时的水泊梁山。历史上也有战国并立局面如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金等。

其五,黄河故道常常成为良好的农业区,如我国果树分区中就有黄河故区,其原因在于,黄河将上游比较肥沃的土壤冲蚀卸载于黄泛区,水退后,使泛区肥力增强,如古埃及尼罗河之定期泛滥造就的下游发达的农耕区。中华又在黄河原泛区上耕作建立家园,生息繁衍,积聚财富。而历史上常有后朝以前朝为鉴,在前代废址中汲取经验教训,汲取做得好的可创数百年强盛大朝,如汉唐明清。否则仅是历史的革命者,如芸花一现,即成过眼云烟。如秦统一奠定了封建王朝基本构架,而至汉武独尊儒术后,方成完整体系(思想上、政治上、官吏结构即组织上);隋统一后首创开科取士制度,开始触动门阀政治体系,至武则天时,方彻底打碎门阀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中国历史最富进取精神的乐章,至唐玄宗开元时达到极盛。北宋无太大建树,仅以唐末蕃镇为乱为鉴,紧收兵权,广开科举取士之路,大量养蓄文职冗员,导致积贫积弱,自朝初即开始走下坡路,以至于未能一统天下,至而败迁江南,偏安一隅。元则复古倒退,历史反转成门阀政治,并伴以强烈的民族压迫,自中华民族以来,未曾如此民族压迫,故而史不过百年,其成吉思汗及子孙建立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元帝国不过数十年即告分崩离析。明则总体上仅可称为接续唐宋,压制门阀。如明太祖大肆屠杀功臣,铁血治腐,亦取法蒙元手段,至永乐帝时,可谓一盛,可惜郑和七下西洋未能与西方达·迦玛、哥伦布之流相遇,只曾遇及部分海寇不堪一击,表面上维持了大明帝国的皇恩浩荡。否则,中华民族可能从那时起就可参与全球竞争,激起大明的进取欲望,中国历史亦可另写。至清康乾盛世,正如黄河入海时河海激荡,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亦发出了最后的辉煌,与世界融为一体。

其六,人说中国封建社会稳定达数千年之久,向为一大谜题。在拙某看来,中国的这个社会历史正如黄河样。黄河虽反复改道,终将浩浩东流,并且兢兢业业地将黄土高原之沃土(十六亿泥沙含氮量达四千万吨)送往下游,滋补了中华民族。谁谓我中华母亲河暴虐?难道下雨淋湿了衣服就可谓上天暴虐?

2003年8月19日记,2019年3月5日修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631-1165913.html

上一篇:文化类型与环境
下一篇:百谜之谜
收藏 IP: 60.165.45.*|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