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设立之前,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科研,发出好文章才能毕业。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学生刚从本科阶段过来,进入课题后,一切几乎从零开始,必须经过一番累积才能做出成果,好文章是三年科研经历的一个总结。
但是国家奖学金设立后,我不得不考虑一点,就是2万奖学金对学生的重要性,我刚毕业也没几年,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我自掏腰包给几个研究生每月发补助也不能缓解这种诱惑)。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国家奖学金评选条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文章(专利等等时间太长根本来不及),这要求学生在最长二年之内就把文章发出来,想想看,经过研一的一年的理论学习之后就到了入学第二年的后半年,然后就要准备半年(或一年半)后的国家奖学金评选,试问,从做实验到写文章到文章录用或发表,需要多长时间?国家奖学金不是赶着学生跑吗?还有多少学生能抵御住奖学金的诱惑而沉下心思专心做实验,能力求做出最好的成果?
所以没有办法,在我去年入学的一个研究生依靠以往的数据积累和个人努力,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之后,对于后面的学生,我只能降低要求,发表文章第一,别管好坏了,发出文章就是胜利;至于实验,只能在不影响其评奖学金的情况下,做出好的系统性成果。评选国家奖学金第一,科研培养第二,大环境如此,我除了督促也没有办法了。
我始终认为,在学生博士硕士阶段营造一个平和的环境,通过严格把关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实现导师学术水准的提高,是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最应该做的,而非把功利引入其中。
按:联想到目前国家推出的各种人才计划,真让人感觉崩溃,有人说这是只给果子施肥而不给根系施肥,我觉得很有道理,有篇博文的观点我特别赞同。科研其实就像种庄稼(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0463-515310.html)
至于“旗帜宣明地支持中央、地方和民间各类人才计划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738090.html),一方面我觉得王老师把人才计划的资助和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混在一块了,另一方面,我觉得各种人才计划和现在的国家奖学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功利和浮躁在作怪。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关法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561-73837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