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之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rer009 西藏农牧学院

博文

“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的生理生态学原理(3)------敬请指点!

已有 3488 次阅读 2012-7-14 20:2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生态学, 仿野生

3 仿野生生产方式的技术途径

    主要是从仿野生生产方式的技术管理角度出发,在植物——土壤——环境系统下阐明技术应用生理生态学原理,为技术方法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3.1 生境选择

植物在对生境适应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的化学物质,是道地产品形成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从地理区域尺度出发,阐明温度、光照、水分和海拔等环境地理因子对道地产品独特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和结果,明确关键环境地理因子,并以道地产品的独特品质特征作为衡量标准,进行生产基地的选择。

核桃在西藏主要分布在藏东三江流域中下游和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山地和河谷地带(见表1 ) [15]

1 西藏核桃主要分布区域表

气候类型

分布区域

气象、生态指标

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东起工布江达、朗县、加查一线,西抵羊八井、桑日县沃卡一线

年平均温度-0.4~-9.1;最暖月平均气温8~-17;平均降雨量5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 <50%;年日照时数>3000h;潮土或亚高山灌丛草原土。

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

易贡藏布流域、林芝县排龙乡、米林县沿雅鲁藏江河谷地带。

年平均温度6~12;平均降雨量800~11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 >70%;年日照时数1400~1800h

棕壤或黑色壤土。

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芒康县、左贡察隅县东部、八宿县南部及贡觉县的东南部。

年平均气温约12.5;年降水量 500~700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40~50%;山地灌丛草原土和褐土。

高原地区气象、生态指标受海拔高度因素影响较大,核桃适宜生境的选择参考一般标准即可(见表2 )。由于山地核桃生境空间差异较大,更应注重核桃单株尺度上的生境选择。土层厚度是山地核桃能否栽培成功的关键,通过利用小地形土壤肥力差异的异质性,选择土层相对深厚、土壤相对肥沃的地点,山地应选择沟底、坡脚等土壤积聚处,或采用“人工客土 50~70% +地表草皮层土壤”的方式,营造符合要求的栽植坑土壤 (壤土坑深度 1.2 m,直径 1.0 m ),栽植核桃树在满足最小株行距的基础上,应根据微地形生境具体状况顺势而为,不应出于所谓美观因素而局限于植株整齐的行、列限制。

2 核桃适宜生境一般指标

气象指标

生态指标

指标

数值

指标

数值或要求

年平均温度 ()

9~16

土层厚度(m)

>1.0

绝对最低气温 ()

-2~-25

土壤 pH

6.2~8.2

绝对最高气温 ()

35~-39

土壤含盐量(%)

< 0.25

年降水量 (mm)

500~1200

坡度(°)

< 15~20

相对湿度 (%)

40~70

坡向

阳坡

年日照时数 (h)

>2000

风级()

1~3

无霜期 (d)

 150~240

 

 

新梢冻害温度()

<-1~-4

 

 

落花落幼果温度()

<-1~-2

 

 

3.2 品种选育和苗木选择

虽然仿野生栽培适用的品种选育并不是以突出单一或少数育种性状(如抗病、高产性状)为目标,而是综合抗病、产量、品质等多方面性状,实现性状表现上的均衡,但是在生产上,考虑到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对核桃落花落果的影响,需重点筛选雌花晚开型的核桃种类;同时,田间栽培的核桃品种不应单一化,这固然是从授粉角度考虑,但是更重要的目的是保持系统内较高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从而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核桃稳产性奠定基础。

在育种材料选择上,应立足农家品种、野生群体或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选育方法应重视优势育种手段,优良性状的筛选应在后世代进行。

在嫁接苗和实生苗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以上两种类型核桃的自身特点和土壤条件、管理水平等实际生产情况来定。西藏尤以山地栽培的核桃为多,综合管理水平、生产启动方式等因素,建议主要以生长年限较长、抗性较强的乡土核桃实生苗为主。

在苗木选择上,选用l~2年生成品苗,标准为苗高60cm以上,苗基径粗1.2cm以上,主根长度不低于20 cm,侧根10~15条,嫁接口愈合良好,苗木充实健壮,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3.3 土壤培肥

仿野生生产方式的应用是为了产业化服务的,高产优质是其追求的生产目标,而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尤其在野生或与野生条件相似的环境,土壤质量一般较差,加之核桃栽培需要更加肥沃的土壤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产量。因此土壤合理培肥是确保核桃仿野生栽培模式较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除了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GB/T 19630-2005) 要求的粪肥和外界少量物质输入外,考虑到外界粪肥的输入可能会给系统内带来污染,因此肥源主要来自系统内的自生畜禽粪便。综合核桃栽植地地形特点、操作方便等现实生产条件,利用在坑穴周围生草养殖畜禽应该是最主要的土壤培肥途径,这种方式在利用畜禽养殖控制杂草危害的同时,将林下杂草或落果落叶以过腹循环方式转化为粪肥,从而提高土壤质量。为避免畜禽粪肥排泄造成的污染,定期进行土壤浅翻、轮牧与休牧、间期放牧和诱导畜禽集中排便是必要的技术辅助措施;同时也要注意在春季及时清除深根性杂草和畜禽不能利用的杂草 (灌木)

不过值得重视的是,在生草养殖畜禽进行培肥的过程中,在核桃幼树生长初期务必避免杂草对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必要时可以在核桃生长初期清耕处理 1~2 年。

此外,养草肥田、外界合格粪肥施用也可以成为系统内土壤培肥的重要一部分。

3.4 系统光照结构

果树冠层、林下杂草层 (或灌木层) 是主要的受光植物层,建立合理的植物群体受光结构内容包括各植物层均合理采光和光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系统生产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果树和杂草 (或灌木) 组成的复合受光层中,人工营造合理林隙 (缩小果树栽培密度、果树大小行定植、果树不规则定植、果树生长中后期的植株间伐)和调控树体结构是调控各植物层采光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太阳光是系统能量的最主要来源,将林隙的干扰状况、林隙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与系统内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特征结合起来分析,同时明确畜禽活动对植物群落和土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过程,才能有助于全面地把握影响系统内物种共存、多样性维持及生产力高效发挥的光合能量分配矢量。

3.5 整形修剪

树体整形是关系到产量、抗逆性和群体光照结构的关键。山地核桃园栽树不易,需要以实生苗为主,从而提高果树利用年限,加之受管理水平限制,山地核桃应根据野生核桃树的树冠分布特点,可在自然生长的基础上,略加整理形成接近纺锤形的高大树形,树体主干应梳理清楚。考虑到冻抽干因素对枝条的损害,主干不应过早确定。

3.6 抗逆管理

西藏气候复杂,早春晚霜期不固定,而且冬季冻干抽干现象十分严重,由于霜冻因素和冻干抽干因素导致的落花落果现象,给核桃丰产、稳产带来很大的威胁。为此,需要采取防止霜冻和防止冻干抽干的技术方法,可根据具体生产情况,应用早春熏烟、加强生长季树体营养、秋季控水控肥促休眠、冬季树干防护等措施,来避免逆境因素对核桃生产的影响。

山地土壤土层较薄,除了山地土体结构和肥力质量低下因素外,水分因素是影响山地核桃生长发育最为关键的限制性因子。

营造防渗坑是必要的保水抑蒸发措施之一。在定植的核桃根系没有达到一定深度、吸收地上植株所需水分之前,对栽植坑坑体四周和坑表面采用可降解塑料薄膜、草浆地膜等材料进行防护,采用适当厚度粘土或壤土铺设坑底,营造一个保水、抑制水分蒸发和底部通透性合理的栽植坑环境。

3.7 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

    植被和土壤环境构成了林下动物生存的生长环境,为林下动物的生长提供了基本生存条件。林下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消费者,对环境变化敏感,生长环境要素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直接决定了林下动物的生存状态,进而影响了生产效应和环境质量。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其存在种类及发育状况决定了林下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另外,在动物活动影响下,林下植物群落发生演替变化,这些变化通过改变动物的食物源和栖息环境,反过来又对动物活动产生影响。生长环境对林下动物的影响也正是主要体现在食物源和栖息环境上。

从食物源角度来说,一方面需要人为地减少林下动物不采食的植物(而不是清除),促进可采食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还需要保持林下植物的组织鲜嫩程度,虽然采取定期刈割促进幼嫩组织的生长和萌发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但同时也会导致该种植物在群落中丧失优势地位,导致其他非采食植物的恢复和侵入因此,确定刈割时间的间隔是必要的生产前提。

从栖息环境来说,林下动物栖息要求一定温度范围。地形地貌和植物分布是影响地表温度条件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地势高低对温度的影响,坡度和坡向对太阳辐射分配的差异,植物分布对土壤水分状况和地表覆盖程度的差异。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剧烈,甚至在一天内气象条件复杂变化也是常态,小生境存在差异使得林下动物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最适栖息地,避免栖息环境条件的不适对林下动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对于林下动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藏猪这种体表散热量比较高的动物。当然,建造人工养殖舍进行冬季保温和雨天避雨也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环境内的植物组成对于林下动物的疾病防治也是有影响的。动物可以通过自行采食或接触具有药用功能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疾病防治效果。如藏猪通过蹭磨松柏类树木分泌的汁液,可以有效防止体表寄生虫的寄生,而寄生虫恰恰是影响藏东南地区藏猪养殖效率的关键病虫害,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持核桃纯林不可取。因此,适当保留栽培区原有的松柏类树木,或新植松柏类树木,对于仿野生栽培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561-592149.html

上一篇:“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的生理生态学原理(2)------敬请指点!
下一篇:我对作物群体结构人工调节的总体看法
收藏 IP: 202.98.244.*| 热度|

1 樊晓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