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被AI忽悠了,有待专家解疑答惑。网传吵到1000万,拍卖市场58万,是不是很好奇。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好奇有惊喜!!!
这是何方大圣??竟敢独闯实验室,非法也!!
跟往常一样,去实验室看看,突然眼睛一亮,发现1个小惊喜,这是何方大圣,竟然不请自来,独闯我实验大楼,还如此鲜艳“威武”,真像齐天大圣“孙猴子”。以前没见个这玩意,我们都是工科生,也不认识这家伙。
于是想起了AI,也许AI能回答,给一个更大的惊喜。
经过19秒的深度思考,AI给出了90%的答案,这已经非常神奇,在以前的非AI时代,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但是,关键点AI也在犹豫,这到底是茶丽天牛?还是蓝丽天牛?只好继续追问。
再经过20秒的深度思考,AI给出了详细对比,也有与实物不匹配的地方,用红色字体标出。这到底是茶丽天牛,还是蓝丽天牛?有待真正的昆虫学家,来解疑答惑。
以下是AI给出的茶丽天牛(Rosalia lameerei)与蓝丽天牛(Rosalia coelestis)的详细对比及区分方法,基于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和生态习性三个维度整理:
一、核心异同点对比表
特征 | 茶丽天牛(R. lameerei) | 蓝丽天牛(R. coelestis) |
鞘翅底色 | 深钴蓝色,金属光泽强烈 | 天蓝色或湖蓝色,光泽偏柔和 |
黑色斑纹 | 斑点破碎不规则(泼墨状),边缘模糊 | 斑纹呈条带状或块状,边缘清晰 |
触角色彩 | 全黑色【完全不符合】 | 基部2-3节带淡蓝色环纹【接近这个,也不全对】 |
胸背板毛簇 | 密布金色绒毛 | 绒毛银白色或灰白色 |
体型大小 | 体长18–35mm,触角可达体长2倍 | 体长15–28mm,触角略短于茶丽天牛 |
分布区域 | 中国南方(云南、广西、贵州) | 中国北方(东北、华北)、朝鲜半岛 |
寄主植物 | 栎树、栗树等阔叶树 | 冷杉、云杉等针叶树 |
活动季节 | 6–9月(盛夏至初秋) | 5–7月(春末至仲夏) |
二、快速区分技巧
1. 看鞘翅斑纹形态(最直观!)
茶丽天牛:黑色斑纹细碎泼洒,如墨水溅染,与蓝色背景交融。蓝丽天牛:黑色斑纹成块成条,排列较规整,与蓝色边界分明。
2. 观察触角基部
茶丽天牛:触角全黑,无杂色。【完全不符合】
蓝丽天牛:触角第1–3节基部有淡蓝色环(似戴了浅色“手环”)。【接近这个,也不全对】
3. 对比胸部绒毛
用微距镜头或放大镜观察前胸背板:茶丽天牛:金色绒毛(阳光下泛金铜色);蓝丽天牛:银白色绒毛(类似金属冷光)。
三、生态行为差异
行为 | 茶丽天牛 | 蓝丽天牛 |
栖息偏好 | 常栖于低海拔阔叶林、茶园、庭院 | 多见于高海拔针阔混交林、冷杉林 |
活动时间 | 午后活跃(12:00–16:00) | 晨昏活跃(6:00–10:00, 16:00–18:00) |
遇敌反应 | 快速飞离,飞行轨迹灵活 | 假死坠落,藏入落叶或树皮缝隙 |
四、常见混淆案例解析
误区:“东北发现的蓝色天牛一定是蓝丽天牛?”更正:东北也有茶丽天牛分布(如吉林长白山),需结合斑纹形态+触角色环综合判断。
特殊变种:云南高黎贡山的紫蓝型茶丽天牛(R. lameerei violacea)鞘翅偏紫,但斑纹仍保持破碎特征。
总结:三步锁定种类
先看斑纹:碎斑→茶丽天牛;条斑→蓝丽天牛。
再查触角:全黑→茶丽;有淡环→蓝丽。
辅助验证:南方阔叶林+金绒毛→茶丽;北方针叶林+银绒毛→蓝丽。
虽然AI给出了90%的答案,但还是有不合理之处,于是想起了百科。不“科”不知道,一“科”吓一跳。天牛这玩意还是当代网红,居然可以吵到1000万一只,真实拍卖市场58万一只,简直太意外。你相信吗?网络好像相信了。
我见到这只,更艳丽、更神气,是不是价格更高。今日一夜暴富??认真对比了百科知识,貌似同样的图片,竟然有二个截然不同的物种描述,是不是很离谱,又是1个发现。世界有太多未知,需要解答。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好奇有惊喜!
仅凭30个字的描述,AI思考十几秒,就给出了答案,从世界几百万种昆虫,筛选到2种,确实很了不起。但是,从这到底是茶丽天牛,还是蓝丽天牛?有待真正的昆虫学家,来解疑答惑。
AI的神奇之处在此,困惑也一样存在。问题描述的越清楚,越准确,AI的帮助就越大。常听见,大牛专家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在AI时代,也是这个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小开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545-149242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