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开
参加会议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24-9-9 22:46
阅读:3073

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也要培养教师、导师。知识是发展变化的,导师也需要与时俱进;没有优秀的导师、教师,也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学生。参加会议,特别是本专业的顶级会议,对于学生与导师都是很重要的。作为博士生,曾经在昆明、上海、深圳、桂林参加过4次会议,当时并不明白导师的良苦用心,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从最初“青涩”的不敢交流,到日后的“侃侃而谈”,其实是一种锻炼与成长,印象是深刻难忘的。当上了导师以后,自然明白了这个的重要性,曾经带领了二位研究生去接连参加二场国际会议;同时为了调研铁路交通人工环境,特意选择了铁路出行,从昆明到北京、哈尔滨、北京、成都、最后回到昆明;虽然有点辛苦,但感觉很好,与学生有了很好的沟通,了解到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前沿研究,还得到了真实调研数据;最重要的是见证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这是参加会议的初心,学生也是大有收获与开心喜悦的。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所在学校学院最近主办承办了五次会议:

20240810.png

810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论坛暨第七届工程管理博士生论坛暨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学者论坛在昆明开幕,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昆明理工大学、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青年委员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承办。本次会议专题研讨阶段设置了6个分论坛,分别聚焦于低碳建筑与高质量发展、智慧建造与智能优化、复杂工程项目治理与技术创新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教育、博士生成果分享等领域。中国工程院丁烈云院士,同济大学王广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周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宋金波教授等学者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演讲,深入探讨了工程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见解和前沿信息,激发了与会者对行业创新与发展的深刻思考与广泛讨论。

20240803.jpg

83日上午,由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侨大学、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特种结构与结构加固专业委员会、《建筑结构学报》编辑部、《建筑结构》编辑部承办的鲁甸地震十周年——暨全国村镇防震减灾技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隆重开幕。本次研讨会以村镇建筑防震减灾韧性提升与绿色改造、地域性古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传统民居更新与可持续性等为主题,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服务我国村镇防灾减灾整体发展战略,提升我国村镇建筑防震减灾能力。

20240731.jpg 

73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在昆明理工大学顺利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11位委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建工集团等单位的8位授课专家以基于土木类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等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授与分享,助力青年教师掌握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此外,为进一步加强校社深度合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还向昆明理工大学捐赠了价值10万元图书,助力双方开创未来合作共赢的发展大局。

 20240723.jpg

723日,由昆明理工大学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承办,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爱迩思出版社等11家单位共同协办的第三届绿色建筑、土木工程与智慧城市国际会议在昆明召开。大会由13个主会场报告和114个专场报告组成,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illie F. Spencer Jr.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吴智深院士,重庆交通大学周建庭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荻涛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叶燎原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段焕丰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张利民教授,浙江大学梅国雄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刘先峰教授,温州大学王军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霆、徐杨青、刘文连等嘉宾做了精彩报告。会议专题研讨阶段,分别聚焦于先进低碳与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岩土工程先进理论与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结构工程与水利工程、低碳与健康建筑等关键议题。

20240701.jpg 

71日,由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联合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香港工程师学会屋宇装备分部、美国供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以迈向碳中和为主题的2024滇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交流会在春城昆明召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分别以碳中和时代的建筑节能创新发展零碳建筑、迈向零碳城市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此次会议的召开,是滇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领域人员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施智慧建造、工业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途径开展建筑行业节能减碳、营造低碳健康人居环境的担当和积极实践,为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条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小开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545-145039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