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菜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nshiphy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leilphy@gmail.com

博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验思维

已有 3009 次阅读 2014-7-22 11:03 |个人分类:立此存照|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体验思维

“体验,以体处之,以心验之,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古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是像今人一样,强调‘因为A=BB=C,所以A=C’”这样的形式逻辑推理;在认识事物时,也不是像今人一样,强调必须经过实证方法检验得到的结果才是真理。古人更加注重体验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意义”。

——天下无疾,《学中医》,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黄帝内经》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坛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幡动,一僧云风动。慧能云:‘非幡动、风动,人心自动。’印宗闻之竦然。”

王阳明《传习录》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时先生在塘边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柳宗元《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99-813692.html

上一篇:科研文摘及点评(2014-6-26)
下一篇:湍流经典级串物理图像再探讨
收藏 IP: 159.226.234.*| 热度|

3 吕乃基 wangqinling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