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俊
请注意你的素质(4)
2010-8-15 10:24
阅读:5929
标签:反面教材, 注意素质

[62]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成功的味道 [2010-8-15 7:41:31] ip:220.180.240.*

在网上看多了,无论是科学网还是别的什么,我对某些80后越来越反感,以至于到厌恶.本来以前很多不是问题的到了他们这里就成了问题.

这些人就是没把自己心态调整好,本来自己只是来读书求学的,还老把自己放到和教授一个位置,来比较自己和教授们的薪水待遇,自己没多少工作能力,也没多少刻苦认真的精神,还老是要待遇要享受,读书不是享受,可这些人天天脑子里想的就是怎样吃喝玩乐.

这一批人,从小在家被父母娇惯,要什么有什么,享受惯了,被宠惯了,在家当"老大"当惯了,成人之后还认不清自己,也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以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别人乃至社会,国家应该继续宠着他们,捧着他们!他们应该轻轻松松上大学,读博士,拿学位,同时得到最好的待遇,享受,却从不正视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自己是什么水平,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业和科研上,出了多少成果,做了多少贡献. 

——————————————————————

Neil反面教材:

1、这位网友在我文章后的这条留言向我们展示了匿名网友在骂人时的强大威力。

很显然他那句“不正视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的话是想骂Neil的,他文中的“某些80后”其实就是指我,为了不连累其他几百万同龄人,我还是主动对号入座了吧。

对于他要骂的内容,我表示同意,因为我的确一直都不曾正视。但与此同时,我也对这位网友居然能够正视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而表示钦佩。在认清自己自己是否具有东西属性的问题上,这位匿名网友的身上的确散发出了一股成功的味道。

2、我博客的评论功能是公开的,我允许匿名网友评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认为在网络上,一个人匿名时候发表的评论最能反映他个人的素质,由于匿名不受监督和惩罚,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向他厌恶的人发起攻击,他可以使用自己在实名时不敢使用的词汇和句子而不用担心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

我希望每个来我博客发表评论的网友都能够在发表评论的同时也能看清自己,更多的了解自己真实的面貌,所以我提供给大家的匿名发言(攻击我)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大家可以自我审视的机会。

而在我的博客上,也的确会出现一些并不具备足够理性思维的,做不到就事论事的人通过匿名骂人的方式来泄愤。对这种情况,我表示理解和宽容,毕竟人的涵养摆在那里,你的涵养不够,不发泄出来就一定会生病。

但与此同时,我还是必须得指出,在网络上即使匿名骂人不受惩罚,没有人知道骂人的是你,但你自己的心理健康还是会受到影响

在将来你的情绪缓和,重新看到自己的留言时,你会为自己居然能够写出这样的句子而感到羞愧,而你的句子只要在别人的博客上存在一天,你的羞愧感就不会消失,尽管没有人知道那句话是你说的,但是你依旧会感到自责。——BTW,我想你也会意识到神父存在的必要性。

3、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人,什么样的人都有,讨我们喜欢的永远只是一少部分,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言论是不能让我们满意的。而倘若因为你厌恶一个人,就花时间去攻击一个人,那么你这辈子真的要很忙了。而如果你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喷自己讨厌的人,那么你在骂别人的同时也可以把骂别人的话拿来质问自己

你自己又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业和科研上,出了多少成果,做了多少贡献?


4、我是一个实名写博客的,你是一个来我博客串门的匿名访客,表面上和你互相对骂是我吃亏,因为你骂我一句,没有人知道是你骂的,而我如果骂你一句,全地球的人都知道我骂人了

但是,假如我是一个掌握一定骂人技巧,骂人不带脏字的写手,那么和我PK对你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划算的事,因为我和你对骂并不能影响我的身价,与此同时,尽管我的确只是把时间花在来码字上,而没有花费在学业、科研和出成果做贡献上,但我在博客上写的每一篇文字都会给我带来博客访问量的积累和人气的积累。从功利的角度讲,这种积累意味着网络知名度,意味着读者群体,意味着我的书有潜在的消费市场。

我在写这篇文字时也是如此,你现在看到这篇文章时,它的点击量也许只有几十,等过一天回来,你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点击量已经有几百了,再过一星期回来,你会发现它的点击量已经过千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对于一个写博客的人意味着什么?

反过来,请你想一想,你花那么多时间匿名发表一条骂我的留言,给你自己带来了什么

Nothing。

总而言之,笼而统之,我骂你不带脏字,不会影响我的身价,与此同时还可以积累点击量,而你骂我什么却都得不到,你多亏?

5、我说的这个道理不管你是否正视,都是目前互联网博客上流行的规则。那些在互联网上写博客的博主,你越骂他,对他知名度的提升越有帮助。而你在留言骂他的同时,除了被人扣上愤青、脑残、非理性的匿名网友之类的帽子之外,却得不到半点好处。你仔细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互联网就是这样,气死你不偿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宝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47-35317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