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声明:这个系列的文章都是转载的。我只负责转载,除非我发表了评论,否则转载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我的观点。
发信人: cabbala (cab), 信区: Modern_CHN
标 题: 我家经历的“土改”与“清算”运动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May 4 00:38:47 2009), 站内
原文: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1eb7bcecfa885a44
相关文章:《我所经历的土改运动》冯志轩 (这个写的更详细一点,不过传播的比较广,大家应该基本看过)
没看过的看这:http://yundayangzh.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html
我家经历的“土改”与“清算”运动 / 曲老爷子
2009-03-18 21:49 | 阅读(523) | 标签: 土改, 暴力
我家在东北“觧放区”经历的“土改”与“清算”运动
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红军岀兵东北,只过一週时间,日本天皇宣佈无条件投降,苏军迅速佔领东北全境。
一九四六年,八路军分批进入东北,直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管了政权,军队佔领黑龙江省等地区,这些地区称为“解放区”。
八路军改称民主联军,从四六年开始在黑龙江全省开展“剿匪”及“土改”运动。
所剿土匪是原东北抗联中倾向国民党的残部。小说“林海雪原”就是依牡丹江地区剿匪为素材写成的。
同时在全省开展了“土改”运动,在农村进行的斗地主分田地称为“土改”,在小县城里斗争有钱人家,沒收富人的财产称为“清算”,因为县城中富人中多数人家沒有土地。
运动开始阶段主要是斗汉奸,斗争帮助日本人干过事的富人(比一般人家富裕些)。
我的一个远親(姑姑的婆家)大爷家,日伪时帮助日本人经商(在株式会社工作),在土攺初期被“清算”,家庭财产被抄走归公。
到四七年夏天,“土改”与“清算”就扩大化了。
我祖父是清朝末年由山东黄县闯关东的,经三十年奋斗,创下家业,日本人佔领东北后,家业开始破落,父亲比较上进,读了大学后,当了医生,守住了祖父遗留家产,在当地县城算是富裕人家。
按政策不是“清算”对象。但最后还是被“清算”了!
由县政府与一个村子(榆林村)的翻身队(村群众组织)经过精心安排,在八月的一天下午县公安局与村翻身队同时行动。
县公安局的三个便衣人员在县面粉厂(父亲兼任付厂长)把父亲带到公安局关压,在狱中被关压八个月中,从未提审过,也从未说明关压原因!
带走父亲那天,我和三弟是和父亲在一起的,那时我已十岁、三弟六岁,知道公安局的人帯走父亲沒好事,我藏在一个角落里,沒有跟父亲去。
厂里的人告诉我,与此同时,村里的翻身队封佔了我们家,三弟被送回妈妈身边,母亲和三个弟弟被翻身队用两轮马车带到距县城20里的榆林村。
我沒有回家找妈妈,这样,我躲过了被斗爭!
我妈妈(时年33岁)带三个弟弟(大的6岁、最小的2岁)是被榆林村翻身隊斗争的!
据母亲生前所讲,斗争会是在一天晚上,在榆树林村的一个大房间内,房间高掛多个煤油吊灯(屯中不通电),大房间还是浑暗,看不清人的详细面貌,气氛阴森可怕,审问台上坐了几个翻身队的头头,台下四周站满村中的男女老少有几十人,审问台前放置一个条橙。
只听主持(主席)一声大喊:“把人带上来!”几个年青的翻身队员手持红缨枪拥促着母亲走到主席台前,主审官对母亲大声说:“坐下!”妈妈抱着两岁的小弟坐下,另两个弟弟(分别为5、6岁)站在妈妈跟前。
批斗与审判开门见山,主审的头头在讲话中,沒有讲为何要“清算”曲家,更一字未提曲家的“罪行”。
开场白是这样:“你曲家是宁安县有名的富户!你的婆婆曲老太太远近有名!今天斗争你家,是要妳坦白交待埋藏的金银财宝!因为你丈夫曲大夫被县公安局关压,今天只能斗争你们母子!只要你老老实实,彻底坦白交岀全部金银财宝,看在你是个女人,孩子又太小,我们不打你!不动你!”
“如果不彻底坦白交待,别怪我们不客气………”
母亲当场吓的浑身发抖,说不岀话来!过了好长时间,母亲才说:“我彻底坦白交待!千万别打三个孩子!他们太小,他们不知道金子埋在那!……”
母亲说岀了埋藏金银财宝的地点(在老宅院中),他们相信了母亲的话,真的没有对母亲及弟弟动手打!
第二天,翻身队派人在老宅真的挖岀了财宝,其中有黄金四十两。
母子四人在村中被关压半个月后释放,是村里人用两轮马车送回县城,他们沒有把母子四人送回老宅(原住地),而是安排在县城北面一个大杂院中的一间九平米的草房。
面粉厂的人知道我母亲的下落后,厂长派人把我送回母亲身边。
我家被彻底“清算”了!对我家的处罚是“净身岀户”!
我们母子五人除了每人身着单衣外,晚上睡觉时母子五人盖一条被子(翻员队给的),其他一无所有!
每到吃饭时,到大杂院的前院找村中翻身队的人(当时每个村的翻身队都有常驻县城的人),和他们一起吃大锅饭!
这样的日子过了半个月。
白天母亲外处四处求救,那时的人,包括亲朋好友都要和“清算”对象划清界限,不能接纳被斗地主及“清算”对像!一些亲朋好友只能偷偷的接济我家,这样勉强的又渡过七个月,直到父亲岀狱。
父亲被关八个月,最后由于“事岀有因,查无实据”而无罪释放!
政府与公安局沒有处罚(判刑)父亲,“清算”一关还是要过的。
释放父亲是在四八年二月的一天晚上,父亲由嶽中放岀后,直接由县城内的东关翻身队(别称穷棒子队)带到翻身队的队部。
当晚十点,在队部斗争与“清算”父亲,由棒子队执刑,由于母亲先前在村翻身队已彻底坦白交待了,从父亲口中再也挖不岀金银财宝了!父亲受尽棍刑!
次日,母亲把父亲接回家中,是用人抬回家中的!
当时人已很微弱,面向下爬着,当母亲为父亲脱掉裤子清洗伤口时,我们母子几人都看到,屁股两边血肉模糊,至今六十年过去,当年在场的四兄弟记忆尚存,只有老五沒印象了(他当年两岁、太小了)。
到底,棒子队打了父亲多少军棍?由几个棒子队员参与执刑?父亲从未谈过,为了不刺痛他的心,我们子女八人,从沒有问过他!
偶尔,谈起“清算”,父亲会说起那些县城的翻身队员,他们中很多人是县城中的无业游民、二流子、小混混,他们是穷人,但不本分!
父亲是城唯一科班(大学)岀身的医生,父亲的医德及行善,在县城受到尊敬与爱戴,本分的县民对他绝对下不去手!
自一九四七年,曲家人全家“净身出户”被“扫地岀门”后,六十年间,曲家人沒有再踏进过老宅大门,直到二00七年六月我和家兄是被“扫地岀门”后第一次回故里,县己改为市,老宅仍在,不过它的主人(产权单位)是宁安市市委党校。
老宅大门左上方墙上挂有一个精制木牌匾,上面写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老太太旧宅遗址
今天,不知是否有人知道,曲老太太的旧宅为何成为市委党校的党产?
曲家后人明白地告诉人们:不是买卖交易!不是捐赠!那是用“清算”改变的所属权!
说明
一、“清算”
在“土改”运动中,在县城中被斗的人,很多人无地或少地,多为经商的富裕人家,斗争这些人家称“清算”,意思是犯剝削穷人罪,用“土改”一词,无法解释。“清算”是经历过土改的人都知道流行语,因为有极左之嫌,当今主流媒体的书报中很少见到。
二、“净身出户”
在“土攺”运动中,对地主及富裕人家经常採用的处罚方法。因为太不人道,在体制內的影视片及书报中,都不谈此词语。
三、“翻身隊”“穷棒子队”
“土改”时期在农村依自然村为单位成立农会,只有贫雇农有资格参加农会,年青力壮的会员组成翻身队,参与斗地主、富人工作。翻身队用意是:为穷人闹翻身搞解放的队伍。翻身队又称“穷棒子队”。
那个年代越穷越光荣!人们为能参加到“穷棒子队”而自豪!
电影“暴风骤雨”的翻身队长,人称趙光腚(屁股),穷的沒裤子穿,阶级斍觉悟最高,是“土改”运动的骨干!
四、异地“土改”及“清算”
据说这是陈云的创举,本村人斗本村人地主,乡里乡亲,如果不是横行乡里的恶霸地主,人们都下不了手搞流血斗争!我村人斗你村地主,距离远些,斗争起来下得死手,不担心秋后报复!
像斗争我家的榆林村,与我家相距20里,我家在村中无任何关係,无土地,没有认识人!村中很多人只知道县城有个曲老太及曲老太太之子曲大夫(医生),村中没有人和曲家相识!
五、“棍刑”
剿匪捉住的土匪头目,“土改”时公审有影响汉奸、恶霸地主分子,政府岀面组织公审,一般是在会后立即执行枪决,由公安战士执刑。
对一般地主及富人斗争时,由翻身队员(穷棒子队)执刑。
我亲眼看过一次棍型现玚,把一个地主用人按住爬在地上,执刑的棒子队员六人,各分三人站受刑人两旁。
执刑时,每两人一组,手持一米长棍,面对面站在受刑人两侧交换抽打受刑人的屁股,三组人轮换抽打,受刑人开始大喊大叫,很短时间就昏死过去。后来被人抬走!
六、我大哥当年十四岁,读中学,幸好那年在長春的姑妈家读书,躲开了被斗争,否则会受皮肉之苦。
早有耳闻,有一种办法是,在斗争会上棍打丈夫,叫妻子在旁观看,妻子心痛丈夫就会坦白交待藏金地点!
丈夫不在时会棍打儿子!叫妈妈在旁观看!
七、现在宁安市的老宅旧房大部分被拆除,到处盖起高楼大厦,作为文物保留下来的两个老宅民居,除“曲老太太旧宅遗址”,还有一处是“张闻天生活工作遗址”。
当年,就是张闻天作为党中央代表,坐镇宁安指导当地的“土改”与“清算”运动,真不知当年宁安“清算”运动的极左行动,张该负什么责任!?
对张闻天的那段工作是歌颂?!还是批判!?是九个指头还是一个指头!?
張在“反右倾”及“文革”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文革”后彻底平了反!
有谁替那些在“土改”中受到伤害的平民百姓、商人、知识分子、富裕人家平反?
声明
此文是根据父亲生前所写简历、母亲生前讲述及我自已的回忆写成。绝不虚构!
由于时间过久,不能保证十分准确和全面!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60.28.14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