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Feynman的传说(26-30)by 大话西游Fang

已有 3384 次阅读 2009-2-2 20:14 |个人分类:永恒传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评论, 反面教材

(26)
Feynman在MIT念书的时候,修习了Stratton教授的课。Stratton是一名精通业务的年轻物理学家,后来还当上了MIT的校长,但有时他没有认真仔细地备好课。每当讲课中他讲不下去时,他就会转向听众问:“Feynman先生,你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此时Feynman就会接替他把课讲完。很多年后Feynman的同学Welton回忆道,“Stratton从不把讲课的事委托给我或是其他任何学生。”

(27)

Feynman在Cornell时,作为一个年轻、英俊、富有魅力而性格外向的教授,在与女士们的交往中无往不利。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已得了个怜香惜玉的名声。这一点在事后看来,应该算是对他失去Arline的一种补偿。他最成功的消遣之一是冒充学生到学生联合会去闲荡,喝喝咖啡,帮帮那些在物理作业中有困难的漂漂美眉。

一次Feynman企图对一个mm故伎重施,而她却说:“我知道你是谁,你不是学生,你是Dick Feynman。”于是Feynman决定离开Cornell。

 

(28)

Feynman从不对学生做出让步。他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在Los Alamos当他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如果年长的Bethe犯了个错误,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他是个白痴。而他成了资深科学家之后,如果他的学生(或其他任何人)犯了一个错误,他同样会毫不犹豫地说他是个傻子。不偏不倚,他对自己的确也是这样的,他经常把自己的错误说成是愚蠢或笨拙的错误。但对研究生来说,遇到导师这样的批评就很难应付。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名后来在相对论领域中取得重要成就的学生Kip Thorne说,年轻的研究人员在做学术报告时,只要发现Feynman坐在听众席上,那他就会害怕。尽管让Feynman直率地指出你的论证中的不足很痛苦,但出于一个重要的理由,他总是受欢迎的。因为Feynman总是对的,他能比其他人更快地看出论证中的错误。如果他说论证中有个错误,那就是有;如果确实有错误,当然还是由他指出来更好些,否则,当你把错误发表在刊物上后,就会让全世界的人来看你这个真正的白痴。在加州理工学院做报告时要特别注意你的衣着,因为Feynman对于制服和权威的厌恶,会使他对那些想抬高身份的人给以更强烈的攻击。

“如果来演讲的人西装革履,那他将得不到同情。”

注:Kip Thorne现在是加州理工的Feynman教授。

 

(29)

Feynman在Los Alamos理论部时,是解决麻烦问题的好手,人称“万能博士”。由于他总是对机械的东西着迷,花了很多时间来修理计算机的机械部件(改进加法器)和打字机,直到Bethe认为这是对他才能的一种浪费而命令他停下来为止。后来,工程中订了一种新型计算机,货从IBM装成很多箱子运来。Feynman和一个同事把零件从箱中取出来并组装成一台台机器。一周后,IBM专门选派来组装并照看机器的一位工程师到了这里,他对Bethe讲,他以前从没见过非专业人员能把机器组装起来而且运行得这么好。

 

(30)

1988年2月1日,Feynman给学生上了他的最后一次量子色动力学课,课后接受了Christopher Sykes的采访。两天后,Feynman衰弱的身体的新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他剩下的那只肾正在衰竭,而且癌症也复发了。他的生命只能靠透析来延长了,而且他的癌症复发会在几个星期或是数月之内导致他疼痛至死。

 

Feynman觉得拖延痛苦没有任何意义,决定勇敢地面对死亡。剩下的几天里,Feynman由他的妻子和姨表妹看护。在他陷入因肾衰竭而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昏迷之前,他向默顿医生道歉说,“对不起,我要死在你的手里了。”在他昏迷之后,他曾短暂地醒来过一次,并说道:“死的过程真烦人”。这是他的临终遗言。

1988年2月15日晚10点34分,Feynman逝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47-212653.html

上一篇:Feynman的传说(21-25)by 大话西游Fang
下一篇:【科学网】黑社会
收藏 IP: .*| 热度|

1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