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uman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博文

大学:通过通识教育扩展知识

已有 3499 次阅读 2009-12-20 12:47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大学, 责任, 使命, 通识教育

          对于一个人,只有专业教育是不够的。专业教育可能使他成为一种有用的“机械”,却不能使他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重要的是学生对值得获得得真实的世界的感觉和理解。对美和道德上的善,他们必须有着清晰的认识。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会更象一只训练良好的狗,而不是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学会理解人类的目的、梦想和苦难,以便与其他个体和整个团体建立正确的关系......以直接有用性的理由过分强调竞争和过早的专业化会扼杀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所有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包括专业知识。同样生死悠关的是,应该在年轻人中培养起独立批判思维......        大科学家的确实非同一般,每每让专门做教育研究的人汗颜。

                                                          ------ Albert Einstein    (New York Times,1952-10-5)

 

        爱因斯坦这段精辟论述点出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让人记起阿默斯特学院院长亚历山大.马克约翰(Alexander Meiklejohn)1912年在谈及大学教师的任务说过的一句话:“(教师的任务)不是那些有助于直接实践目的的专业知识,而是一种具有洞察力的全面的理解(Brown,1981,P80)。

       大学乃教授从事研究和创造性工作,并把他们的知识、理解和创造力传授给学生之所。这种创造发明与知识分享的关系,把大学同其他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区别开来。中小学校虽然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没有研究创造之责;科研院所实施科学研究,但知识的传授不是必须。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专业技能,而是通识教育------它能使学生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能使学生理解形成他们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世界的核心观念,能使学生透过零散的表象,看到事物的联系,并使他们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Clement,D.Greater than the sum the Minneapolis Fed and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A partnership, 2000,11.22-25;48-51)

     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亦称文雅教育,博雅教育,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分析思维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有能力对争论进行批准性评价,找出不合理的推理,进行合乎逻辑的辩论。分析思维意味着有能力解决复杂的问题,以一种新的视角把分散的信息结合起来,在情况不明之下不会手足无措,能够解释各种材料并得出结论,能进行战略性思考。

    创造性思维

    通识教育同样也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形成新概念、新观念和新联系,发现新的可能性。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商业活动、工业生产,还是政府公共事务,科学实验等,真正有价值的是获得新观念,尤其是创新观念的能力。新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看待、思考、理解世界的方式。给那些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以突破性解决方案。

    而学生要领会创造性,就要与那些从事发明创造的人---他们的教授下起工作,因此,无论是在实验室、图书馆、工作室还是田野观察,让学生参与研究和创造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如,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当学生们学着阐释和表述油画中的观念,在舞台上塑造生活,策划、设计、指挥、编排某个作品,通过音乐、戏剧和舞蹈表达复杂的意念和情感,用技术去混合言语、影像和声音时,他们便是在进行创造力、集体协作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练习。

    创造性思维技能包括敏锐的观察力,空间思维能力(这个物体在我脑子里旋转时会是什么样子),运动思维能力(它是如何运动的),确定复杂整体的基本组成,发现并认知式样(支配系统的规则是什么)通过视觉、话语或数学交流和综合思考结果的能力。

    科学思维

    提供给学生我们所生活的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富有判断力的理解,包括支配世界的基本原理和获取知识的方式。通识教育还要求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包括对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实验方法的了解,把握归纳分析中的定性和定量技术以及演绎推理中的数学和逻辑方法的运用。

   对信仰和假设的自我检视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挑战学生自身的观念、习惯和态度”(Donald Kagan,1991)。通识教育关乎自省----自我检查和批判反省的过程,让学生能自己的信仰、道德、传统上的假设和偏见进行评价,把偏见、信仰、主观认识从事实、理性和客观知识中区别出来。让学生从道德立场的争论转到原则、规则的运用上,

   理解其他文化和社会

    世界由不同文化、群体和民族组成,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体验,通识教育应帮助学生增进对他人生活方式的认同和理解,培养同情心。所谓同情心就是对他人不同于我们的动机和选择表示理解的能力。

    关注其他社会、国家和文化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和宗教能帮助建立理解有着不同传统的世界。外语学习和用不同语言表达自我迫使我们进行跨文化的理解(Nussbaum,1997)。文学提供了通向其他表达方式、其他世界的窗口,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和戏剧塑让学生了解另一种看待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当我们不仅仅以本土传统,而且以他国、他民族的传统来体验世界的时候 ,我们就会珍惜不同人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

超越自身文化的能力不仅带来对他人的欣赏,而且还加深对自身社会、生活方式及其基础的理解。这样偏见就会被理解所代替,猜忌被同情所替换。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人们能够相互沟通、共同生活、一起工作,使大学毕业生成为一个全球化社会的合格公民,为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生活做好准备。

   研究生教育和学士后职业训练

   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研究生教育,目的是培养下一代的学者和教师。研究生教育是学徒式的,作为这个阶段教育内容的一部分,研究生主要帮助教授实施对本科生的教学,并在实验室、图书馆和工作室的研究、发明和创造性活动中担当助手。

    学士后专业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职业训练,许多西方大学提供了这种专业课程。这种专门的训练最好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思考、推理、创造、反省和想象的能力。职业教育不是用来代替通识教育的,学生太早关注职业训练,不仅仅失去了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益处,还失去了思维的根基。在任何职业中,这一思想的根基都是实现超越所必须的。

 

    良好的通识教育使大学毕业生有能力处理他们一生中经历的众多变化。反观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我们甚至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实施过这种通识教育,更多地投入技术教育,而忽视了艺术、科学和人文的核心(通识)学科,以职业培训短期利益代替了通识教育的长期回报,在种短视的做法造成:缺少具有广阔思路、多元化经营和具有创造力的企业;缺少有能力解决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人才;缺少有能力对社会各个层面进行沟通、避免社会分裂的公民,从而造成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的缺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37-280043.html

上一篇:“性别开关”,让你性别想变就变
下一篇:太经典了,谁编的?
收藏 IP: .*| 热度|

3 鲍博 刘进平 柳东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