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菲
做好科研与花大量时间是分不开的 精选
2011-3-27 22:54
阅读:7783
标签:科研, 时间
我原来一直认为聪明的人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不用特别辛苦,事情也能够做得好。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我上研究生的时候。这是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时候,几乎一直是在念书,学习成绩的好坏的确与聪明程度密不可分的。就单个人而言,个人学习成绩好坏虽然是和自己的勤奋成正相关的,但是不同人之间的学习差别,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由智力决定的。我想,这是因为上学期间,有课程、学校、老师和作业的约束,每个人用于学习的时间都差不多,即使再勤奋,也不能比其他学生多花多少时间。但大学的时候比起大学以前其实略有所不同,因为大学课程不如高中那么紧,所以很大一部分程度靠自我约束的勤奋学习。
上了研究生,开始做了科研工作,原本以为也是这个样子。后来才发现课题组里发文章最多的,往往不是最聪明最有见解的,而是最勤奋的。很多科研工作做得好的人,几乎是除了吃饭睡觉洗漱以及必要的社交之外,几乎一天到晚都呆在实验室。早上8点多就去实验室了,一直待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宿舍。虽然这中间也会偶尔有些时间是在看网页、看电影以及上网聊天,但平均下来,一周工作的时间超过65个小时(保守估计)。
于是就感受到:科研成果是用时间熬出来的。做实验需要时间、思考问题需要时间、查文献需要时间、交流科研工作需要时间、写论文需要时间、处理一些科研杂事(例如组织会议、报账、帮导师写基金本子、审稿等)也同样需要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科研成果出来的速度总会放慢很多。
当时研究生的时候,自己不愿意为了科研而投入这么多时间,总是希望在科研工作之余能够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些,就为了其他很多事情而没有把科研放在心上。就这样混混沌沌地混完了研究生生涯,也没有多发几篇文章和多申请一些专利。当时一直坚定着这样的信念:以后再也不会继续做科研了。
结果阴差阳错,毕业后还是继续做科研了。这个时候才好好思考自己好好做科研的问题:以前发表的文章不多,这样申请基金什么的就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中;越是不中,以后再想发展就更困难,会形成恶性循环链。怎么办呢?只有现在亡羊补牢,好好做科研,争取多发点文章。
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其实作为工作人员的杂事更多,很难像研究生时代那样有大量的时间来做科研写文章;现在能够用来写文章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如果稍微不多花点时间工作,就挤不出写文章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才更加体会到:科研真需要时间啊!真恨不得自己拥有《哆啦A梦》中扭曲时间方面的道具,让自己获得的时间是别人的好几倍。
此外,现在还体会到:如果要让我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在做科研,我做不到。每个星期总会有那么一两天时间感觉科研太累,以至于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人总是需要休息的。并且一天到晚总是做科研,很容易太压抑而导致心情不好,人还是需要一定的放松的事情来自我调节的。
所以,我很佩服能够一天到晚工作的人,太不容易了。
再看看一些导师们,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导师也都是一天到晚在实验室或者办公室里忙,做导师也很不容易,还要想着申请经费养活整个课题组。所以,感觉一旦踏上了科研之路,就像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唯有好好努力,多花精力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迟菲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071-4269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