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阳
我这样教育孩子不补课高考考出好成绩 精选
2025-10-13 12:34
阅读:2620

我这样教育孩子不补课高考考出好成绩——引导式培养,互动式信任,爬坡式提升,长远式成长

 

2021年末,我家男孩已中考完上哈尔滨市某省重点高中,我受邀面向全校教师作了一次线上讲座:“如何不补课顺利考入一流省重点高中”,成了学校的“名人”。

时光飞逝,2024年我家孩子已高考完上某985大学了,很多家长继续来向我“取经”。我写下这篇文章,视作集中解答,说一说自己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体会,谈一谈如何在这个内卷焦虑的时代打造局部不卷的特殊微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仅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请大家切勿生搬硬套,出现孩子成绩上升太快、突然去捡瓶子换钱能分担家务、父子关系改善太显著的(对女生的培养,我没有发言权),我概不负责哦。

 

一、孩子中考和高考情况

2021年毕业于哈尔滨某重点初中,2021年中考成绩458.5:语文113.5,数学116,英语98,综合131.5,市排名约1100名。

2021~2024年于哈市某省重点A班就读。班级职务:复印机管理员,哈哈。

2024年高考成绩653分、省排名理科约1800名:语文133,数学122,英语132,物理89,化学88(赋分),生物89(赋分),考入某985理工高校就读。

      

二、我教育孩子的总体理念

每个人,包括孩子,人生只能过一次,不能重来。为什么要和所有人一样呢?不过的精彩、独特一点,对的起这一生能在世间走过的机会吗?

作为家长,怎么能、怎么敢、怎么会替孩子决定好了一生呢?

我帮助孩子成长,不是代替他成长!

 

三、不盲从补课,但不能放羊不管

我家的是个男孩,我从来不让他课外到补习班补课,初中四年、高中三年一直如此。如果初高中各科老师水平都不错,我发现,只要在课堂上集中精神不溜号吸收老师所讲、课下认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和进行纠错错题整理、不偏科,达到年级中上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孩子压力已经很大,那么学校的没吸收好,还让他去补课,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但是,从来不补课,不等于完全放羊式教育!

我经常性和孩子交流,讨论国际、国家、科技、经济、历史、人物等等,引导培养孩子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孩子除了做题以外的底层能力:身体和体育(运动)协调性,乐观开朗的个性,沟通能力,欣赏别人欣赏偶像的能力,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有韧性,动手能力(尤其理工科),还有好奇心。

要让孩子有放松的时间,儿子每天晚上回来听音乐,周末也听音乐放松,听了很多国内外好歌,口哨技巧一流,还在班里表演过。

不补课,这些时间不就多出了来了吗?!

 

四、教导孩子养成好习惯,也谈奖惩

孩子整理书包、粘卷子、批改作业、预习复习、背诵等等和学习相关的事情,我一概不代理不插手,让孩子自己完成。但是,这么做的前提,一定是逐渐养成了孩子诚信的品性。如果撒谎、抄作业、抄答案、偷玩手机、偷玩游戏等行为,每次都会严惩,写检讨上墙。

他周六还必须洗碗一次,初中也曾经被我逼着去翻恶臭的垃圾箱捡瓶子换钱,拍照留念贴在墙上,体会劳动的辛苦,知道感恩。我曾在孩子初中和高中班级推广,但实践中寥寥(可能一个也没有),很多家长不能狠下心。

高中以后,我从来不以成绩作为奖励的由头。尤其是对高中生,成绩高低是孩子自己应该做到的,如果奖励了,让成绩和外界激励挂钩,孩子学习被物化,动力跑偏。而且物质刺激短效、很容易失效。每年有生日礼物,都不与成绩挂钩。

 

五、允许孩子提前失败

父母要分工好,不要对孩子“混合双打”,如果无法协调好,一个主导学习,一个管后勤。

我基本奉行微观不管策略,孩子成绩从初二开始稳步下滑,也出现过偏科、在校疯玩、偷玩游戏、偶然抄作业等问题。当时,我也经常训导孩子,但因为是爸爸和男性,我有同样的经历,知道他生理、心理年龄偏小,还很不成熟,青春期来的晚。

但这些早期的失败经历,给了他后续上升的动力和空间,一待青春期心智逐渐成熟,自主自愿学习劲头出现,成绩回升很快。中考发挥正常,其中语数英三科成绩,可以排到全校前100、全市前200,顺利考入省重点高中A班。这一经历,让他和我有了信心,有了克服更大困难的勇气和经验。

我也可以一开始就严抓严管,但那样的话,很可能会过度压抑他,他就后续乏力了。到高中后,成绩也有波动,在年级前100200多名之间变化,但是他心智已经比较成熟,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比如需要买某科的练习册,就会主动找我一起到学校附近的书店去购买。

我总是说,孩子18岁后的人生,还很长,需要自己自主,需要凭自己内心的力量走好。

 

六、一定要和孩子保持交流,和孩子做朋友

我一直奉行言传身教的宗旨,我爱看书也带动他每天看书,我锻炼身体也带动他每天锻炼身体,我爱新奇东西动手制作小玩意,也带动他对此感兴趣(假期天天进行纸飞机改装飞镖互掷比赛,打羽毛球),我和孩子有很多可以交流的话题。

孩子上初中、高中会出现各种学习、交友、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我和孩子基本上是无话不谈。每天放学,我都尽量去接孩子,在路上和车上的时间,沟通在学校的吃喝拉撒(每天见面必问)加上学习等各种问题,这样才准确把握他的心理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孩子有情绪,就有了倾诉的对象,不会太焦虑。我对孩子青春期的变化有了切实了解,也就不焦虑了。

高中生,不喜欢被唠叨,想自立,有自己的想法(先不论对错)。给孩子试错、犯错的时间和机会,不要急着帮他做决定、帮他做事、控制他的情绪和喜怒哀乐。

高中以后,我试着和孩子做朋友,逐渐把他当作可以平等对话的大人对待,在学习等各方面有问题时,孩子和我就能共同想办法面对解决。

我强烈建议,对男生,爸爸要站出来主导孩子的培养,不能缺席。我认为教导孩子的前提是家长言行一致,再要求孩子。我的第一个智能手机坚持用了7年,孩子在初高中没有自己的智能手机。

七、高中在省重点就读的意义:兼论高考的上限和下限和目标

进省重点优班的意义,在于有好老师,同学中很多高端战力,有各种榜样,有学习好的朋友,会刺激自己提升上限、警惕下限。特别感激孩子高中班主任武老师和各科老师,各位老师师德好、能力强,班级的班风正、学风优!

孩子所在省重点高中的非配额班一个班的中考成绩差距不超过2分,但是,高中入学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最高和最低会相差200分!而且成绩垫底的孩子,很难(不是绝对不可能)突破到中上游。高一基本决定了后续成绩排名。一个是能力确实不行,另外就是信心被摧毁了。高考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150分!有些孩子初中纯靠补课考上省重点,自身学习能力和心态有很大问题。

成绩的上限和下限。实力决定了下限,实力+努力+运气决定了上限。高中成绩波动很正常,除了一直优秀的学生。但是实力强的孩子,即使平时甚至高考发挥不好,也不会太差,不会掉到下游,这就是下限。如果实力+努力+运气都具备,问鼎全校前几、全省前100甚至清北都有可能,决定了上限。

孩子的实力不强,即使非常努力+超常发挥,高考也很难非常好,这是上限;如果不努力,会很差,这就没有下限了。

平时考试就要训练自己心态平和,知道自己的上限和下限,不用奢望有奇迹和意外。做到最好的成绩和状态在高考,可以起起落落,但做到最后的“起”或者“平”而不是“落”在高考。

但是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孩子学校高考成绩最好的几个孩子,不是中考成绩最高的那些学生。

 

八、密切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变化:要有动态和欣赏的眼光

孩子初中不太爱学物理和化学,认为就是死记硬背,差一个字都不想,没有乐趣。我非常认同!高中后,突然对物理很有感觉,成绩一直不错,甚至考到年级前列。

写字以前一般,突然开始自己练字,写字很好看,学校书法二等奖。语文作文很多次是班级甚至年级考试的高分范文,在班级朗读。发现孩子的作文能力比我高中时强。

数学方面,其实孩子对不同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不相同,不要一棍子打死。很多时候,掌握的差异在周考能表现出来,表现好的应该适时表扬。

英语方面,单词、短语的积累很重要,临近高考去补和赶上几乎不可能。

高考如果要考高分,不能严重偏科。2024年是黑龙江高考第一次改革3+1+2模式及化学生物赋分值的第一年,他一直认为尤其要注重语数英物,化生赋分可以稍弱,我认为孩子的策略是对的,因为孩子学校这两科赋分后基本达85-90分。有些孩子重点抓化生,导致语数英物丢分多,整体成绩不理想。

 

九、班风很重要,也论家委会的作用

很幸运,孩子的初中和高中班主任以及各位老师都很好。班主任武老师和各位老师对待家长和学生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不偏不私。班里同学不论成绩好的不好的,老师们总是有事论事,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对班级公共事务贡献大的家长,经常表达感激;对家里有事情正常较少的,也表示理解,不会冷言嘲讽。

班任有自己的思想,比较开明,班级管理高效有实效。孩子班级是年级里最活泼的班级,有一天晚上停电,孩子们开了一晚上的演唱会!

我也做了孩子所在高中班级一年半的家委会“带头人”。家长们和家委会非常团结,拧成一股绳为班级服务好。孩子在初中时,疫情期间,我组织了一次孩子的学习经验线上交流会,家长们反馈很好。我在高中又组织了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让期末考试总分和单科前三名同学,介绍经验。据我所知,这样做的,在孩子初中和高中都是独一份。我想,班级的孩子们都受益,班级才会更好,是不是?

 

十、超越高考,重在成长

高考完,很多孩子填志愿茫然无措,孩子不知道想学什么,志愿是家长给填的,为了学校的名气,为了热门专业,为了不浪费每一分?!但孩子上学后失去了兴趣!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科研兼顾孩子兴趣而非一切以工作为出发点选学校和专业。自己感兴趣的才能学好,而且到了大学兴趣还会转移呢。某些网红的高考报考节目,我从来不看。我不想把大脑借给别人来做决定。儿子的高考志愿完全是自己搜索填报的,只是最后给我看,确认了一下。

高中和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段,一个事件。工作后没人太在意你的出身,更看你的能力和表现。如果太看重成绩,心理出问题,上大学后家长鞭长莫及,怎么办?去学校陪读看护着?

大学是孩子独立生活、培养兴趣、完善三观的场所,如果大学还就是为了父母、为了成绩、为了考研,没有“成人”,还是巨婴,对自己和未来没有任何打算和计划,上大学有什么用?

所以,在高中就需要让孩子有内驱力,成人并全面成长。

“人”字,意为两条腿自立,“长”字,意为支持探索。

 

最后,希望看到文章末尾的家长们,希望孩子不补课高考照样考出好成绩的家长,试一试我在文中讲述的“引导式培养、互动式信任、爬坡式提升、长远式成长”的教育孩子的思路,在这个内卷时代打造局部不卷的特殊微环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甘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915402-1505735.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