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玉
读李桂梓老先生《两由斋自选集》有感
2025-7-10 18:16
阅读:576

谪仙降世 太白再来

—— 读李桂梓老先生《两由斋自选集》有感

一周前,我在天涯诗社群公告中得知李桂梓老先生的《两由斋自选集》,便向安冬梅女士请购。前天下午,书终于寄到,一同寄来的还有一本《侯垣诗存笺注》。我迫不及待地连夜读完了《侯垣诗》,而后在昨天和今天,又一口气拜读了李老先生的《两由斋自选集》。短短两天,接连读完两本佳作,内心满是震惊,尤其是李老先生的诗词作品,更是深深地震撼了我。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在现代人创作的古诗词中,除了毛主席的作品,大多数都难以与古人比肩。然而,拜读李老师的诗词后,我的看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李老先生的《两由斋自选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诗词曲约有 500 首,此外还有楹联以及书信等。其文学水准之高,在当代实属罕见。

我对李老先生的古风诗尤为喜爱。像《青海行》《天山行》《梦游蜀国吟》《梦游珠峰吟》等几篇古风,其艺术水准完全可以与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名篇相媲美。而那篇古风《陇坂谣柬怀仙词长》,更可与屈原的《离骚》交相辉映。李老先生的古风长句诗,洋溢着意气风发之态,情感奔放热烈,行笔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气势磅礴恢宏,仿佛滔滔江水一泻千里,颇有太白遗风。

李老先生的诗词作品自然真挚,皆为信手拈来之作。他的诗词中饱含着真情实感,是内心自然情感的流露,毫无半点做作之态。无论是古风还是律诗,都具备这一显著特点。例如在七律诗中,寒窗卷去一帘雨,陋室拂来两袖风,描绘出清冷孤寂却又不失洒脱的氛围,那雨那风好似就在眼前,且妙在喻示:一生淡薄、两袖清风;云中鸟雀入深树,岭上牛羊归暮村,宛如一幅生动的乡村暮归图,宁静祥和之感扑面而来;三分病骨难胜酒,一颗痴心唯嗜诗,直白地倾诉出对诗歌的痴迷,病痛在这份热爱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这些诗句都是真情实景的自然呈现,信手拈来却充满力量,就如同武林高手,随意拾起一片树叶都能化为克敌制胜的武器。

其诗词不但通俗流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情调高雅、意境幽深,堪称通俗与高雅完美结合的典范。随便翻开一首诗,都能发现这样通俗而又高雅的句子。金盏一朝斟美酒,玉壶千里寄冰心,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传达出高洁的品性与真挚的情谊;闲听玉笛吹清夜,卧看风帆着远天,清新高雅的格调中,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意境悠长的氛围,同时又不失自然通俗。这些诗句令人读后,如同饮下琼浆玉液,甘美无比,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李老先生的诗词还心存大爱,温暖着人间。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秦安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其诗词字里行间都深深烙印着对家乡的眷恋。每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词,都流淌着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与朋友的诗词对答中,他热情洋溢,关切之意溢于言表;面对香港回归、放射火箭等国家大事,他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李老先生是一位热情温暖、心怀大爱的现代诗人。

此外,李老先生文化底蕴深厚,写作技巧娴熟。他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深厚的学术积淀使他对古典诗词的格律、韵律、用典等技巧了如指掌,运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他的诗词严守格律规范,平仄协调,对仗工整,却又毫无刻意雕琢之感,自然流畅,彰显出对古典诗词传统的尊崇与坚守。而且,老先生还善于将秦安的历史文化融入诗词创作,使得他的诗词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秦安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有力载体。这也是我们这些晚辈后人对先生尊敬有加的重要原因。

李桂梓老先生的诗词,完美诠释了 诗品即人品 这句话。他的作品既有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又有当代文人的精神担当。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打动了无数读者,其真挚的情感与高尚的品格也深深感染着人们。读他的诗,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又如同与仁者同行,在那墨香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山河的壮丽、人情的温暖、风骨的刚正。李老先生的作品,无疑是当代诗词中的佳作。晚辈我尊称先生为 谪仙降世,太白再来,想来并不为过

作为诗词爱好者,我们对先生的才学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应当向先生学习,继承先生的学风,让中华民族的文脉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帝王将相不足道,唯有诗魂传天下,先生的学风精神,以及他对生活的热情态度,将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在诗词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衷心祝愿李老先生身体康健,吉祥如意! 

2025.07.10 

 

图21.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成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836712-149319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