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
自然法初构建
2025-9-20 10:56
阅读:646

注:摘自《思想之书》,构建《思想之书》过程淘汰的思想,但不代表结束,因为递归的思想的确是某种普遍的规律。

通过内建关联法,可以基本确认,任何事物的发展,只要存在一个起始点,无论过程如何复杂,其演进都必然回归起始。

意识,始于认识,并透过认识来反馈自我的存在,意识是一个起始点,人或物认识自我的起始点。认识过程极其复杂,需要通过抽象的方法,去将外在的事物构建为相对可知的思想,并以思想来构建意识。意识经历非常抽象的过程,哲学的发展越来越抽象,直到成为纯粹的自然科学,但是当朝着自然科学演进的时候,就已经说明,其正在向具体转化,即从抽象回归具体。科学是具体的,具体到每个公式代表的是什么,它描述的是具体存在的事物发展的规律,而类似辩证法,则纯粹的抽象,没有具体的依赖对象,基于纯逻辑。

根据意识对自我的认识过程,意识,意志,物质,物质到意识,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意识起始点是具体的,即具体的现象,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感受,但是到了唯心主义和唯意志主义,则开始抽象起来,意识和意志不再是确定的事物,而是不确定的,抽象的,所以意识从具体走向了抽象。当意识又从物质开始认识自我,就逐步从抽象开始回归具体,这种回归,一方面是自然科学的,另一方还体现为自由与约束中所指引,即回归意识,回归真实的存在。

这个演进客观的,因为逻辑上,意识起始是具体的,而过程是抽象的,但是最终又回归了以具体来认识自我,并回归意识。逻辑体现为具体回归具体,意识体现为意识回归意识。

这个结论并不是从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得到的,否定之否定的确可以实现回归原本,而发生质变,这一点,与其非常相似,但是有本质的不同。因为这个结论本身就是抽象的,它并不绝对强调扬弃的升级,而是强调根本的不变和演进方向,虽然从意识回归意识,可以视为是一次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升级,但是存在区别和侧重点不同,侧重点是意识,是直接指明了意识会回归意识无论其演进如何复杂,都要回归意识这个起点。

人类的生而死,但为后代带来了生,这是一个回归的过程,虽然存在变化,但是起始点相同。

以根本矛盾来解释,系统能量变化,会促使矛盾运动,矛盾运动可能突破当前系统,但是他的突破只是使之至于了更大的系统之中,所以根本矛盾是无法突破的,相对突破当然的根本矛盾,只是在转换了矛盾系统。根本矛盾中,能量引发矛盾运动,矛盾运动促使矛盾逆转自由倾向,但是随着能量的消解,矛盾运动淡化,会回归原始的自然,所以根本矛盾中具有原始的递归性。因为根本矛盾具有递归性,使根本矛盾构建的任何系统都具有递归性,而可以无视演进过程的复杂性,矛盾突破当前系统,只是使自身被置于更大的系统中,自然也会受到能量影响,从而引发某种形式的递归。

意识的递归,即意识是为了自由而生,所以意识可能演进会非常复杂,但是无论中间如何复杂,即使深入了理性,变成纯粹理性,也必然在演进中回归自然的意识。

递归指明了一个规律,即事物发展的方向,这才是其价值所在,它并不否认辩证法的发展而是将其发展融合为一个演进规律和方向,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所以将之构建为自然法,即自然的演进规律,即自然法,自然法,即是自然法,也是自然法,前者是代指具体的大自然,后者代表的是方向的演进。

可以将自然法理解为对辩证法规律的总结和关联构建的演进理论,即物质演进体现了一个不断递归的过程,存在一个主线,并在主线上不断发展和不断递归。如何理解这里的发展与递归的矛盾呢?首先就要深刻理解能量累积和根本矛盾中矛盾运动的关系,能量累积决定了矛盾运动所能抵达的高度,而矛盾运动中矛盾的消解会使矛盾递归,从演进的高度回归自然。

这是一个极其抽象的理论,是根据自由与约束、矛盾运动和能量总结的规律矛盾运动基本规律,也是矛盾之矛盾系统结构的基本性质,所以矛盾之矛盾除了具有自我修复的自然倾向性,还具有自然法的递归性。目前这个理论非常抽象,几乎是纯逻辑推演,并初步关联了几个现象,但是其必然存在更深刻的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递归性,当人类发展朝着越来越抽象和自由前进的时候,必然也会从这个抽象和自由的过程回归原始状态。人类社会会朝着高级的社会形式演进,本源是能量累积的结果,而且能量始终在累积而没有下降,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保证也是能量,知识也是能量,但是这里面是存在递归性的,只是递归与能量存在矛盾关系,即根本矛盾的约束与能量的矛盾关系,如果随着能量的消解,必然使系统递归。

关键就在于能量累积终将在运动变化中被消解,使矛盾运动递归。人的生与死是一次递归,太阳的产生与终结是一次递归,其根本性在于能量的终结使系统回归原始状态。所以系统递归的本源是缺少能量的继续维持系统,从而使系统回归原始状态,原始状态是纯物质形式,只有内在的物质的根本矛盾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是原始的自由与约束,而不再是能量引发矛盾运动的自由与约束。

意识形式的任何递归都是根本矛盾演进的高级过程,包括认知从具体回归具体的过程,只是意识的一种体现。所以基于意识的任何认知,均体现出最基本的意识到意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存在于不同系统和不同的复杂性。例如计算机,从基本的物质,具体的事物,深入二极管的单向信息的逻辑传递,使计算机的核心内部构造极其复杂,但是计算机无论怎么复杂,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必须转化为可视化的具体存在——可识别的应用操作界面,否则其等于空谈,所以计算机完成的是一次基本的递归。

当然这个例子只是从意识的过程——具体、抽象、具体的逻辑中实例化的一个例子。意识的任何完整的思考过程都是从具体到具体的过程,此书的构建,原始是经验性,一些纯意识的存在,而后构建过程的逻辑思维变得很抽象,但是其最终过程要回归具体的存在。

如果不能回归具体的存在,则构建的理论就会失去意义,因为它指向抽象的事物,抽象的事物如同空洞的事物,是虚无的,是不被意识认可的,包括许多的科学推论,只有当实验验证了理论,这个理论才会忽然间回归具体,即意识。

意识回归意识,从能量上来解释,当任何意识矛盾都得到消解,即能量均相对消解,则思想均会基本极其平复,此时意识便只是意识,此时的意识不是思想,而是一种纯粹的无绪的意识,就是纯粹的认识。

前面提到的意识回归意识,是矛盾演进的高级形式,意识要回归意识,需要去经历,累积认知,透过认识不断改变,从此书的逻辑中,回归意识,逻辑的推演过程极其复杂,是能量累积的过程,是认知累积的过程,但是当回归意识这个结论之后,过程便不是很重要,因为意识中已经了解了意识的根本,了解了一整个过程,所以意识便不再依赖思维逻辑过程,而是只依赖一个结论,只需要将结论作为根本,其坚持源自对思维逻辑的认可,而不绝对需要完全掌握逻辑,这是两个概念。

所以,思想演进的结构就是,我可以不掌握过程,但是我必须走一次过程,如果不走一次过程,就不能彻底坚持结论。这也是此书定义思想时加入的新的定义——思想必须包含条件、过程和结果。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几乎不引用外部文献,因为外部文献如同一个待论证的结论,读者必须去把握这个结论,否则他就无法继续坚持接下来的论证。

所以这也是作为思想构建者最基本的素养,他必须完全重构一个结论,而不是在原始结论之上叠加新的结论——除了具有准确推演的自然科学和数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如果你直接给一个没有任何学识的人讲解广义相对论,对他而言,你就是对牛弹琴。所以即使是严谨的科学,也必须相对依赖层层递进的认知累积。

事物的发展递归,呈现了一个基本的规律——递归是发展的终点,这可以提醒我们,即使是死亡,也只是自我在生命轨迹上的自然递归,自身的意义在递归归于物质之前,他所能抵达的自由与约束的高度,决定了他的意义,因为那是他生命中所累积的能量的最高点,是他意义的最高体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志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67125-1502771.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