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飞
Tenure制度是普通研究人员的敌人吗? 精选
2012-12-24 04:33
阅读:26133
标签:何毓琦, 西西弗斯, 达摩克利斯之剑, Tenure制, 普通研究者
Tenure制度是普通研究人员的敌人吗?

2012.12.23

有人把Tenure简单地理解为“非升即走”,然后很多人就吓得不行,觉得要是自己没有机会Tenure,这辈子就完了。

这其实是对Tenure制度的最大误解,也是一些人借来煽动人们反对Tenure制度的武器。也是我观察人们对《国内学术界为什么要用Tenure考评制度来拯救?》博文的反应和评论时得出的结论。

《国内学术界为什么要用Tenure考评制度来拯救?》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645080

Tenure制度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其主要的目的和结果却很简单:一方面是给能够达到一定的高水平独立研究的研究人员以更为稳定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把那些没有办法完全独立,水平稍差的处于进退两难的研究人员解放出来。

国内的研究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最感痛苦的事情,相信就是没完没了的评价和评比。国内学术界几乎所有的内耗,其实都来源于此,大家还欲罢不能。很多人认为这只是领导的错,实际上这是没有稳定的Tenure制度的必然结果。Tenure制度,正是把所有人从没完没了的评价和评比中解脱出来的良方。

在Tenure制度下,进入Tenure轨道的年轻人,只需要在5到7年的时间里面证明自己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领导独立研究小组的能力,最后不管通不通过Tenure评价得到一个更高的学术职位,都不需要再面临随时被评价和评比的折磨。

在Tenure制度下,那些通过Tenure评价或则终身职位的人,在彻底退休之前,责任和压力永远都不会得到解脱。这在哈佛大学何毓琦教授几年前的几篇博文中有清楚的描述。这里经他老先生的允许我把他的《On Tenure and Tenure Track-关于终身职位和预备终身职位(中英对照)》博文引用一遍。

关于“终身职位”和 “预备终身职位”
 
近来科学网经常出现关于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讨论,我想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1. 在美国大学,年轻教师获得“预备终身职位(tenure track)”且达到学校设定的标准后便有可能获得终身职位(tenure)。一般有“预备终身职位” 的大学都设有终身职位基金,许多州立大学的终身职位更是通过了州立法机构批准。某种程度上,通过“预备终身职位”获得终身职位相对容易。而在诸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牌学府中,预备终身职位的标准仍很高。
 
2. 获得一流大学,特别是像哈佛、斯坦福这种私立大学的终身职位意味着要与全天下的人一决高下。若有其他更好的候选人,那么即使你已经获得了该校预备终身职位且非常优秀,也不会被授予终身职位。招聘委员会将尽可能寻找最佳人选。系里对本系教师的长处和短处了解更为全面,因此本系教师在竞聘终身职位中并不总是比外来人士占有优势。因此,被任命为非终身职位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并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因为学校可能调整岗位设置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哈佛等一流大学,未获终身职位绝不表示失败,不必为此而感觉脸面无光。据我所知,哈佛曾有四分之一的内部候选人获得终身职位,而未获终身职位者之后有的摘得其专业领域的重要奖项,有的当选院士,也很成功。
 
3. 可见获终身职位难易程度因校而异,一流大学的标准绝对是世界一流标准。
 
4. 最后,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终身职位只能保证职位获得者的言论和质询自由(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恐共情绪发酵的上世纪50年代,哈佛曾竭力保护一批左翼教员不受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政府骚扰)。但是,如果不能获得科研经费,终身职位也不能带来工作上的安全感与满足感。
 
5. 无论如何,终身职位都不是终生的职业保证。事实上,哈佛对终身职位的官方表述是“无时限的任命”,即没有明确的终止日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任命不会“终止”。犯有重罪或道德堕落者仍会被解聘。如果整个系都被取消,终身职位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我记得70年代耶鲁大学取消运筹学系时,该系一位著名学者就只能另谋出路。

何毓琦《On Tenure and Tenure Track-关于终身职位和预备终身职位(中英对照)》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296395

何毓琦《Chinese Translation of US Academic Life》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65-2157.html

何先生说:“如果不能获得科研经费,终身职位也不能带来工作上的安全感与满足感”,还说“无论如何,终身职位都不是终生的职业保证”,更说“在哈佛等一流大学,未获终身职位绝不表示失败,不必为此而感觉脸面无光。据我所知,哈佛曾有四分之一的内部候选人获得终身职位,而未获终身职位者之后有的摘得其专业领域的重要奖项,有的当选院士,也很成功。”。这最后一条,我在前面的《国内学术界为什么要用Tenure考评制度来拯救?》博文中提到的Joeffrey Wilkinson就是最好的未获Harvard的tenure而获得重要奖项的最好例子之一。

但是那些在一般学校也未能获得Tenure的人怎么办呢?

那些在一流名校没有拿到Tenure的人,很可能经过一定的努力还可以在非一流名校拿到Tenure。那些在一般学校也未能获得Tenure的人,的确会失去自己今后独立研究的机会。但这同时也把他们从一条自己走不通的路上解脱了出来。他们可以选择改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或者到其他的较大的实验室或者研究组去做非PI的研究工作。他们照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和帮助培养研究生,只要这些研究工作仍然有足够的收入养家糊口,反而落得轻松,可以做不少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再也不需要为申请经费和学生培养这些事情独立地负全责。反正有工作就有三险一金,该退休就快快乐乐地退休了事。

这难道不比很多国内现行体制下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独立不成,不独立也不成的生存状态要好很多么?很多人在目前国内的体制下,就算混到了个所谓的教授职称,还不是如林中祥兄和喻海良兄所说的那种“贫民教授”,除了给教授这个职位增加不受社会尊重的借口,难道真的会很快乐么?

林中祥《别指责中国的‘平民教授’!!!》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645260.html

喻海良《平民教授、贫民教授、疲民教授》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645457.html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那些没有Tenure的研究工作,其收入不能太低。这当然是需要比较普遍地提高各种层次研究人员的收入水平才能做到。但是,在目前的制度下,比较普遍地提高各种层次的研究人员的收入水平这件事情却是最难做到。这是为什么呢?

在目前中国的学术制度下,看起来谁都有机会,但实际上又谁都没有保障,不同层次和研究水平的人常常在一起混战。在目前的收入分配方式下面,所有人的基本收入都很低,实际收入却起伏很大。不少人根本不应该拿到那么多所谓的绩效,比如有些连篇累牍发表乱七八糟的文章的人,居然可以收入达到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很多人因为绩效收入低,实际收入也非常的低。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分配制度,而且缺乏起码的公正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就需要一个随意性不大和基本收入能够得到保证的制度。

《学术评价:都是绩效惹的祸》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643606 

在目前的制度下,最糟糕的事情还是在于研究人员的一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那些看来有望却实际无望的升迁机会上,常常就像西西弗斯受罚不断地向地狱附近的山上推石头而石头又不断滚下来重推一样,永远不得超脱。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为难以忍受的煎熬和惩罚吗?

在目前国内的学术制度下,人人都没有安全感,每天都在担心工作和收入的稳定性,难道这不是我们每天都感受到的事实么?说实话,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可能受得了这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研究人员,不管他自己是否有高超的抗糙能力,真的会受不了这样非人的折磨。

至少在世界上那些实行了Tenure制度的地方,大家从来不会受到西西弗斯这样周而复始的折磨。因此,尽管人们知道Tenure制度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比较残酷,有的人会失去将来独立研究的机会,但这种残酷和中国学术界目前的这种残忍状况相比,却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在中国学术界目前的状况下,很多人照样是从来没有独立的希望,而且几乎就没几个人有多少安全感和稳定的保障。因为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保障,自然而然地大家就很容易进入相互折腾和相互折磨的常态。

更为重要的是,Tenure制度并不只是那些获得了终身职位的人的安全和稳定的保证,它还能为所有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提供安全和稳定的保护。

目前大学教授在行政和政策面前缺乏总是无能为力,其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缺乏Tenure这样的制度保证。Tenure所保证的终身职位能够保证职位获得者在行政和政策面前言论和质询自由,一方面能够使得国内学术界和高等学校目前越演越烈的行政主导机制受到有效的平衡和抑制,另一方面具有终身职位的人在自己的安全得到保护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好地在行政面前维护没有Tenure的群体和学生的权利和利益,因为有Tenure和没有Tenure的群体之间本来就有互补和相互支撑的关系。在目前国内学术界,正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有安全感,结果非常容易在每有风吹草动的时候,研究人员和教师之间就会被行政方面和希望浑水摸鱼的力量挑动起来相互对抗,使得行政方面渔翁得利,轻而易举地对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控制。

另外,Tenure制度也可以帮助克服目前中国研究人员队伍组成中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目前这种倒金字塔结构的成因,主要还是因为中低职称层次的研究人员缺乏安全保证,所以没有人能够安分。这种状况正是目前这种学术体制的自然结果。在Tenure制度下,其自然结果正是相对少数水平较高和独立研究能力强的研究人员会成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大多数的人会安心于不同层次的研究岗位做好研究,而不是去乐此不疲地谁也不服谁,相互内耗,使得行政和管理方面有机可乘地整天挖空心事来控制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

事实上,在没有Tenure的制度下,几乎所有研究人员头上都悬着一只随时会落下、而且落下之后还会立刻再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Tenure评估再恐怖,它却最多只是一只在一定的时间会落下并且被永远移走的温柔一刀。这是那些反对Tenure制度的人永远不会告诉普通研究人员的。

对于优秀和普通研究人员来讲,难道后者不是明明白白在事实上更好的出路吗?

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和教师,平庸的人比比皆是,但无耻的人并不多,学术界从来就没有比政治肮脏过。有些人整天把学术界的人描述得非常不堪,同时又鼓动平庸的人不去正视自己和整个学术界的问题,误导他们把行政主导给学术界带来的坏处,寄恨到学术界有水平的学者们身上,并且用行政主导的学术界里面根本从来就不存在的权利和利益去挑动他们反对学术界的精英。这类人基本的心理动机其实相当阴暗。他们一方面可能是在给自己找精神胜利,另一方面更可能是总希望有一天能够浑水摸鱼,以他们的搅和能力去获得利益。这些人喜欢混淆事实,挑动普通研究者和学术精英之间的矛盾,这和文化大革命里面那些造反派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他们其实一直都在觊觎他们从来就不应该有的学术界的话语权。

有一件事情很清楚,由精英和有成就的高水平学者主导的学术界,总是行政主导的体制所不愿意出现的东西。如果学术界不由经过严格挑选的高水平的学者来主导,这样的学术界只能是行政力量刀俎下任人宰割的鱼肉。这也正是今日中国学术界可悲的现实。

相关专题:Tenure track在中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鸿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6-64575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7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