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飞
学术界的文革遗产
2010-4-9 00:01
阅读:6444

学术界的文革遗产

2010.04.09

今天大陆学术界的问题,其实主要是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

看了侯成亚先生这样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大学一年级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哲学文章的优秀青年,经过十年文革的洗礼荒废了做正经学问的机会之后,在评职称的时候还要用当年的这种东西充数这样的辛酸往事,就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大陆学术界学术标准会这么差。

《侯成亚先生之快意恩仇录》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034

侯先生的经历只是当年的一个标本而已,事实上绝不能说他是其中最差的。正因为当年他们那一代人这样滥竽充数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学术传统被严重割裂,才导致了今天大陆学术界的现状如此糟糕。

侯先生进大学的时候,我父亲刚从一所五年制的大学毕业。我问过他当年为什么没有去研究所或留在大学。他回答说他在做大学毕业论文的时候到图书馆去查近代史资料,旁边有专人看着,只准看教授指定的那一页的报纸,翻到另一页多看一眼都会成为政治错误。他说他当时就觉得既然研究历史不能够去看当年发生了些什么,只能证明上面说的东西正确,哪还不如去干点别的。所以他一直说,他们那一代人是没有办法做学问的,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在这个问题上,他的确是我见过的最有自知之明的人。

事实上,大陆学术界的问题的确是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给今天制造出来的难题。

前一段时间读张培富教授《海归学子演绎化学之路——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史考》,掩卷之后最为感叹的事情就是现在中国各大学教授在海外获得正儿八经的博士学位的人,绝对数目还不如解放前的多,就更别提相对比例了。

《中国科学精英:一代不如一代?》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010

尽管如此,现在还时不常会有像浙大涂博士一样的海龟因为生活没有着落而去跳楼的事情发生。

中国学术界的希望是在的,只是要从文革的后遗症中走出来,绝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事情。

期望不要过高,悠着点儿,慢慢来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鸿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6-31018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