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陈学雷兄以及和吴健雄袁家骝先生的老照片

已有 13239 次阅读 2008-1-16 22:28 |个人分类:奇闻逸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陈学雷兄以及和吴健雄袁家骝先生的老照片

2008.01.16

一张老照片

前一段时间在科学网博客看见陈学雷兄博客上的照片,觉得很眼熟。我在11月底回成都开会时在父母家看过去的照片,看到我们几个人和吴健雄、袁家骝在纽约领事馆的合影,回来后就给他的博客留了下面的话。

因为我回来之后没有找到那张照片,所以也一直没去看他给我留言的回复。今天偶然看到他下面的回复之后,就在自己家里翻箱倒柜地找那张照片。可是我翻遍了所有的影集也没有找到。最后还是太太提醒我可能是当年读江才健的那本《物理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的时候放在里面做书签了。于是又翻箱倒柜地找这本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将其缉拿归案。

这张照片摄于纽约42街的中国领事馆内。照片上的时间是1996年8月7日,不过我找出来的请柬上写的时间是1996年8月6日。究竟是两天的中的哪一天,我已经记不清楚,不过我印象里好像是比请柬上的时间推迟了一天。

照片上的几个人如下。前排从左至右:方凯(哥大化学系,原武汉大学),吴健雄先生,袁家骝先生,黄颖(哥大化学系,原中国科技大学);后排从左至右:陈学雷(哥大物理系,北京大学),本人,陈章(哥大物理系,原复旦大学)。

其中的黄颖和方凯是一前一后的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会长。黄颖就是十年前杨澜的那本《凭海临风》中的照片上的那位与她在哥大大门前合照的哥大小帅哥。在杨澜同学刚到哥大的时候,黄颖同学代表学生会给她提供了一些帮助。后来黄颖同学和其它一些同学还因此上了春晚的海外镜头。几年前在北京的哥大同学聚会的时候,杨澜还向我问起黄颖的近况。

书归正传,吴健雄先生于1997年2月16日在纽约去世,那个时候我已经不在纽约。所以照片上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她。

照片在这里,回头就给学雷兄email过去。

摄于1996年8月7日(版权所有:王鸿飞)

下面是在学雷兄博客上的留言:http://www.sciencenet.cn/blog/陈学雷.htm
**************************************************************
留言人:[游客]hongfei
标题:  时间:2007-12-12 7:12:21
个人主页:
留言内容:
学雷兄,前几天在旧照片中找出来一张1996年我们几人和吴健雄、袁家骝在纽约领事馆的合影。不知道你是否还有那次相关的照片。什么时候应该聚一聚。

博主回复:
鸿飞兄:
真的吗?我好象没有。很遗憾的是我没有和吴先生的合影,虽然我曾经有机会和她谈过一次话。要是你有,可否发给我一张?那次之后好象没有多久吴先生就去世了。
对,我们什么时候聚聚吧!
****************************************************************

Days with Wines and Roses

那天照相之后,我们在中国领事馆大吃了一顿丰盛的中西餐混合的自助餐。现在想起来,我就到网上找到那首曼陀凡尼乐队的Days with Wines and Roses贴在这里,不然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记忆。

曼陀凡尼乐队Days with Wines and Roses音乐链接:http://www.maidee.com/program/752877

Youtube上Andy Williams演唱的Days with Wines and Roses链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lGA6b-DoX4c

Youtube上Frank Sinatra演唱的Days with Wines and Roses链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nAyeho4TpI8&feature=related

这首Days with Wines and Roses是Henry Mancini在1963年获得奥斯卡奖的最佳乐曲。是为由Jack Lemmon主演的同名电影所作的主题曲。

电影Days with Wines and Roses的信息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55895/

江才健的两本传记

江才健的这本吴健雄传,花了8年的时间写成,按杨振宁先生的说法,是好得不得了。杨先生说:

“中文的科学家传记,往往写得肤浅幼稚,使人不忍卒读。本书以严谨忠实的态度写出了吴健雄教授的为人及她成功的背境,为此类传记书开了一新纪元。”

这恐怕正是杨振宁先生后来也让江才健替他写《规范与对称之美》传记的原因。可惜杨先生的那本传记,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因为大多数人客观地认为是溢美之词超过了事实允许的范围,后来果然引发了轩然大波,至今未了。

实际上江才健多年的老朋友,一位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十年前对他的吴健雄传的评价可能更客观一些。他说(大意):“江才健一开始只想写一本吴健雄的传记,不过他越是收集材料,就越是对吴健雄这个人充满崇敬,所以对他写出来的这本书,也要有所取舍。”

上面说到的这位华人科学家正好是我的博士后导师。

2004年我在上海和江才健先生谈到过一点他写的杨振宁传,当时这本书已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交谈后我的总体感觉是他的确很尽心地写出了这本书,但同样可能因为他对杨振宁先生过于崇敬,还可能他自己大学是数学专业出身,没有亲自做过科学研究的缘故,所以书中的内容取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读者对于该书的内容同样特别需要有所取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6-14571.html

上一篇:科学与人文价值
下一篇:伟大的书及纽约往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