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已有 7777 次阅读 2007-12-23 10:55 |个人分类:自言自语|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2007.12.23

前天见到一些20年前一起学习和游乐的同学和朋友,所以要唏嘘一下和青春与人生有关的事。

相聚是缘分

上周五晚上和十个左右大学同年级但不同系朋友聚了一聚,讨论明年大学毕业20周年的聚会计划问题。

我们那个时候大学生少,全国一年招不到30万人,我们全校整个年级才只有650人左右,除了已经牺牲的和没有念完的,大概也就还有不到600个了。现在的学生如果要搞全年级聚会,一定会有好几千人,不会比开奥运会容易协调,要全年级聚会不太可能搞得好。而我们却只有全年级聚会才能搞得起来。

因为人少,所以虽然不同系,那天见面的十来个人都还彼此面熟。有趣的是其中一位老兄就和我住在一个小区中,以前上学时还很熟,但我这好几年就楞没在小区内碰见过他。怪哉!

好汉不提当年勇(一)

我们这帮人在一起,肯定会说世道不古。当年上科大的学生,大都是各个省的前若干名,各省理科状元去科大的总在十七八个,一半以上。

我当年虽然没有到全省前几名的程度,也有自己值得吹嘘之处。我上科大时在本系班上年龄最小。我在报高考志愿时是科大第一,清华北大第二第三。这种“豪气”,现在说来不仅科大的学生自己不会相信,全中国都找不到几个人会相信,基本上会觉得我当年是疯子。

面对现在科大在全国高校中老三、老四、老五的现状,我们这帮人在一起,当然会说起如何重振科大雄风之类的话题,只是各人的见解不同。

那时花开

前几年我研究组有一个美国研究生来做暑期研究。临走时他问我为什么中国学生普遍毕业很多年以后谈起自己高考和当年的学校还很在意。因为他看来在美国大学毕业几年后,哪里毕业就没那么重要了,大家也很少提起。

其实这没有什么为什么。只要在中国考过大学,上过大学,自然就明白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自己所上的大学在自己身上的烙印有多深。

当然,在中国上大学之前对大学了解少,上学期间一般也不允许转学,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

好汉不提当年勇(二)

我个人觉得自己这么聪明的人,只要上了任何一个相当好的大学,就会很好。当年我们那600多人,到了哪个学校,哪个学校会不牛?

不过和今天拼了命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的未来一样,事实上这600多人未见得都有多大出息。其实客观地说,这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很有出息,大大超出了社会平均,只是其中绝大多数人远远未能达到当年自己和周围的人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已。

这也并不能排除其中少数人大大超出了自己和周围的期望。比如前几天看到新闻上说同系比我高两级的江平学长,以前经常在楼道里大家一起下四国大战的那位,现在是华尔街上最有名的年入逾亿的百位顶尖交易者之一。而且这里的亿按我的理解是指美元,而不是区区人民币。1994年底我在Stanford大学的足球场上见到江平,他刚好才转行在Stanford念商学院,现在想来,时间也不算太长。

说不定江平老兄现在还时常在网上下四国大战。话说回来,当年我在纽约时的校友和朋友在华尔街的少说也有好几十个,也不是人人都象江平同志这么成功。这也是我没有弃笔从戎的原因之一。

关于江平的《年入逾亿 美华人入选华尔街百位顶尖交易者》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7-12/10/content_7226508.htm

What you get is what you want

我已经不太确切这句话是否可口可乐当年的广告词。人们常常以为令人满意的人生不过如此。不过也有人认为更令人满意的人生是:What you get is more than what you wanted。

如果真这样,那就只有傻瓜最幸福。所以我觉得还是把want和wanted都改为tried更合适。

这样幸福人生就是:What you get is what you tried。

那么更幸福人生就是:What you get is more than what you tried.

教授和学生谁重要?

从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来看,我早已经认为好一点的学生和差一点的学生差别不大。因为相比之下我从来没有看见高考和大学好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事业中就一定会更好。

我觉得关键是看一个人是否在需要引导的时候有没有最好的人来引导他。我们当年那一批人,有很多很自以为是,后来也是没有做些什么。好的学生需要有更好的老师来引导,因为在更好的老师面前,再聪明的人也没有办法自以为是。如果在最好的老师面前,学生还能逐渐变得自以为是,那他不成精也就没有道理了。

因此,中国社会和大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少最好的学者和教授,而并不缺足够好的学生。我这并不是在把学生学不好不能成材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学者和教授。只是问题真的在于选拔和培养学者与教授的制度。

可惜的是,我们周围很少人能够真正认识到在社会中良好的选拔和培养学者与教授的制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选拔和培养官员与干部。

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就只能是即使是已经得到天下最好的可造之材,最后也绝大部分人归于本来不应该的平庸。当年的科大是如此,现在的北大和清华也是如此。

英雄不问出处,庸才方论出身

我这样说,绝没有把这几个名校都一棍子打死的意思。我只是想说,英雄不问出处,庸才方论出身。

对我自己来说,最好的也见过不少,最差的也无法轻易摆脱,基本上是得其所哉。

来日方长,谁知道还有什么更有意思的事情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要是事先知道,就不好玩了。一点谱都没有,当然不免会是随波逐流。

明年同学聚会的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现些什么令人惊异的人生故事。我们自己作为过来人已经走上了相对固定的轨道,倒是不太有所谓。不过比我们更年轻的人或许可以把这些作为自己人生的一面镜子。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6-13164.html

上一篇:白色圣诞
下一篇:IQ、EQ和女明星的三围-数字和指标的暴政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