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经济发展 从合作体制和机制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国两制”。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体制的这种差异性可以在区域合作中产生制度互补收益,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同时制度差异性也会在区域合作中产生制度摩擦成本,也会成为推进大湾区建设和合作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追求制度互补的收益最大化和制度摩擦导致的制度成本最小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中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追求的目标。 原文 :《如何更好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 作者 |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 陈广汉 图片 | 网络 1 善用“两制”之利,增加制度互补收益,实现区域合作利益最大化。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和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扮演独特作用的制度基础。善用“一国两制”架构下粤港澳三地制度的互补优势,将香港和澳门的国际化营商规则、高度开放的市场体制和国际商业网络与广东集中力量办大事、决策执行力强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体制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独特优势。要增加制度互补收益,就需要加快广东和珠三角的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的对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建立起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 在大湾区建设中,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以及风险管理中的功能,建设亚太区域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要素,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葡国家之间商贸服务平台和以中华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广州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作用,全面增强贸易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养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发挥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都。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大湾区其他城市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具有竞争力的节点城市。充分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和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增加区域合作中制度互补性收益,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 善用市场机制和法制手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创新合作体制机制,降低区域合作的制度成本。 “一国两制”在保证香港和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的同时,也给香港和澳门融入内地和珠三角发展以及粤港澳三地的要素流动和社会融合发展造成了困难。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和社会融合发展还要克服许多体制机制的障碍,需要珠三角城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大湾区城市之间市场和社会管理体制对接,关键是推动珠三角与港澳营商环境的对接。香港和澳门在社会管理方面也有许多经验值得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城市学习和借鉴。 从体制方面看,内地市场的不断开放对于香港和澳门是一把双刃剑:内地市场开放一方面为香港和澳门经济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内地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会使港澳的独特优势弱化,香港和澳门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发挥独特作用。从产业发展看,香港、澳门与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产业分工体系已经从早期制造业内“前店后厂”的垂直产业分工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水平分工。在制造业“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体系中,香港和澳门依靠市场、资金和管理等服务优势,结合珠三角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在合作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随着珠三角经济发展,港澳与珠三角的产业分工从早期制造业的垂直分工向产业间的水平分工转变,香港和澳门与珠三角产业分工中主导作用和优势相对下降,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更是如此。香港和澳门需要发挥优势,吸引国际创新要素,跟上全球科技创新的步伐,增加创新优势,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和珠海的横琴自贸实验区以及香港与深圳、澳门与珠海的跨界地区可以成为大湾区合作体制机制、营商环境和社会管理制度对接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探索利用市场和法制手段,从民生出发,破解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合作中难题的新模式和体制,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两制”差异、把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57期第1版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