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奉林 | 为李兆良教授新著《郑和环球测绘与科学治史》出版序
https://mp.weixin.qq.com/s/SJmK8zxqtOdNqs_3LP_HQg
2024-06-03 10:44
李兆良教授是活跃在国际史坛上的一位有实在学力和创新精神的有建树者,以自然科学的严谨、大胆与敏锐,勇立国际史坛潮头,在美洲华侨华人、郑和研究、西方科技史、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发出空谷足音,做出了不凡的成就,确立起他的史学地位,使他有条件成为既在东方历史、又在美洲历史方面的大胆探索者和实践者。李教授出版的《郑和环球测绘与科学治史》,是他多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大结集,钩沉索隐,考订精详,为国际史坛贡献了新篇。
李兆良教授是生物科学家,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研究历史,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不多见。正因为如此,他具备的这种条件别人无法相比,在东西交通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别人无法企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注目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研究东方外交史的缘故,我多年前就与李教授相识,读他的著作《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和发表的许多论文,是我敬佩的一位学者。2013 年 11 月应邀来外交学院讲学,与他近距离接触,一起讨论问题。我佩服他的眼光、胆识与才智,深感他是一位大胆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块园地,树起了一面旗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他正在做着正本清原、廓清历史迷雾的艰辛工作,推动着国际东方外交史研究不断向前奋力迈进。
在这部材料充实且有新理的《郑和环球测绘与科学治史》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考古发掘材料,弥补了既有文字材料的不足,把分析与史论建立在充实的材料基础之上。使用新材料,展现新成果,打通了东西交通史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樊篱,把东西与古今贯通起来,构建了自己的体系,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叙事客观、准确,令人耳目一新,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同类研究的水平与动向。从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治学上的不凡成就,达到了一般人无法达到的高度。我之所以敢这样说,是我阅读了全书之后的真实想法,没有半点的虚饰与夸张,看到到他在研究上的用心用力与贡献,不知老之将至,洋溢着锐意创新的努力。
李教授研究的领域极为广泛,既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老问题,也有大家感到陌生的新问题,甚至还有我们比较忽略的一些大问题,构成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问题群。这些问题在他的著作中都已经一一地呈现出来并抛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这些问题在今天拥有的重要性。他的许多观点令人刮目,精致细密,气象不凡,如“以往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20 世纪中国考古发现多方面打开了人类历史从没有见过的历史,考据追溯到一万年甚至更早”;“世界通用数字源自中国,是所有科技的基础”,“数字的发明是计算的基础,科技离不开度量衡计算和源自中国的数字”;“所谓西学东渐,其实是东学西传”等等,这些绝非偶发的谠论对于读者来说都是别开生面的,令人倍感兴味,也是作者多年深思熟虑的结晶,今天读来令人振奋。
任何一个新开辟的研究领域,只有极少数的天才在做着开拓性的创新工作,而大多数人并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与价值,科技界是如此,社会科学研究界也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李教授是一位学界的先知,在别人没有起步的地方起步,在别人还没有关注的地方予以关注,做着十分有益的开榛辟莽、执戈前趋的开路工作,目的在于把欧洲人颠倒的几百年历史再颠倒过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这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坚实的材料,同时还要有胆识与魄力,顶住来自多方压力的勇气。对于这一点,恐怕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做到的,然而李教授已经做到了。在我看来,他的《郑和环球测绘与科学治史》是立得住、扛得住和顶得住的著作,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毫不含糊地做到了这一点。
《郑和环球测绘与科学治史》内容充实,学术史论引人入胜,在当前东西方关系及学术发展的转捩点上,希望有更多的这样好书问世。学术要创新发展,必须不断地总结和继承前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关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方面。在书中可以看到,李教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研究,以年逾七十老翁的一己之力吁请人们重视历史,汲取历史经验,倡导开放精神,在选题、取材范围、材料的使用与分析以及学术史论上,洋溢乐观向上、生动活泼的探索精神,我衷心祝贺李教授的著作问世,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读到这部著作。
是为序。
2023年9月17日于珠海校区文华苑
李兆良按: 本文收入拙著《郑和环球测绘与科学治史》。陈奉林,前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华侨华人历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日本史、东亚史、东方外交史。 自2013年陈教授邀请到外交学院做报告,每次我到北京都被邀请做报告或提交论文予《东方外交史》论坛。陈教授还多次做访谈,发表在《中国国家历史》等学刊。陈奉林教授是东方外交史领域的前驱。他是中国历史学界最支持的一位,非常荣幸,衷心感激。
北师大有优秀历史学传统。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 1912 年称北京高师史地部, 1928 年单独设系, 1952 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烺、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赵光贤、柴德赓、刘启戈、陈正飞、张鸿翔等在此辛勤耕耘过,奠定了北师大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兆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674084-143689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