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st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star

博文

《易经》解密《封神》72

已有 2021 次阅读 2018-10-30 10:5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毒手大王玉兔


吴权爬上不朽桂树升入月宫,月桂的根就被炎帝吹火烧死了。吴权的弟弟仲庸知道自己失去了成仙机会,就迁怒于经常与吴权妻子缘妇来往的炎帝后代伯陵,为了让自己称王有根有据,居然谎称伯陵与缘妇长期通奸,养了三个私生子,杀了伯陵,于是缘妇与子女们就被迫流亡,后人称她为怨妇。嫦娥在月宫寂寞已久,本有下嫁吴权之意,见到仲庸如此虐待爱慕缘妇的伯陵,就怀疑吴权犹如仲庸,对爱情的独占欲太强,怕自己有前夫后羿,婚后引起吴权猜忌不和,就让吴权在月宫做了苦工。

能让司马迁赞誉的人不多,吴太伯是其中一人。《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吴太伯乃勾吴国之始君王、吴文化之始祖,民间也一直盛传着泰伯三让天下的动人佳话。如果《山海经》中的吴权就是吴太伯,那么他绝不会杀死缘妇的暧昧男友伯陵,应该是仲庸迁怒伯陵而杀之。

第一让,生一让(太王病,采药不归):按照当时的惯例,王位应传长子,泰伯身为长子,本是无可争议的当然继位人。他觉得“季历贤”,当他知道父亲希望有贤能的子孙继承他的事业时,毫无怨言,顾全大局,自己就干脆避让,托词为父采药为名,与二弟仲雍奔赴西镇吴山(今宝鸡陈仓区)隐居起来。

第二让,死一让(太王死,丧事后远奔):泰伯到达吴山后不久,其父周太王去世。他与仲雍奔丧回到岐邑。在此期间,季历和众臣求他接位。泰伯坚决不从,料理完父亲丧事之后,即远奔江南吴地(今无锡梅里一带),使三弟季历得以顺利地继承王位。

 第三让,又一让(断发文身,示不可用,终不归):季历继承王位之后,果然不负众望,大展雄风,整肃朝政,拓土开疆,使周人迅速发展起来。但却遭到商王文丁的嫉恨,趁季历进贡献俘之机,将其软禁致死。泰伯得知噩耗,再次返回岐邑奔丧。料理完丧事后,众文武又一次要他继承王位。他拿定主意,依然没有答应,而是坚决支持侄儿姬昌继承王位。姬昌即大名鼎鼎的周文王,果如周太王所预料的那样,文王把周人带上了兴盛之路。

吴太伯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四月初四(约公元前1165—前1074年),立国“勾吴”,以国为氏,第一位吴国君主,在位49年,卒于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葬今江苏无锡鸿山(古称皇山)。

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太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为“故吴”,但这一说法没有历史记载,在当地也无古城遗址,只是无锡今天有人这样推测。现在不少学者推测,太伯奔吴是去了西岐附近的虞国。相传太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太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一作百渎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太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受到后世所敬仰。

blob.png

 

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位,而仲庸却没有被封为圣人,可疑之处就在这里。太伯葬于梅里东(今鸿声镇)的皇山(后名鸿山)南麓。周武王灭商后,派人找到仲雍的后人周章,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君主。太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我们知道,西王母是只收女徒,不招男生的,但因为掌握不死仙丹,不少求仙心切的男人居然不顾西王母丑陋,以各种方式向她求爱,企图获取不死仙丹,于是有不少西王母蓄养小白脸的传说。仲庸为了求仙,除了让吴权先行爬上不朽桂探路,还收买了被西王母医好的玉兔,让玉兔开设医馆招徒炼丹。玉兔本来是杂食的小白虎,兽性难除,就经常炼制毒药对付人兽,像《山海经•西山经》里汉水发源地的树蓇蓉,有黑色的花朵,吃了能让人有避孕绝育的功能,也是玉兔炼制出来,并传授给丹朱的后代赤绂、朱绂的。玉兔还在各方国培养了大量毒手大王,所以九侯女就被各方国来的命妇们投毒流产,自己反而被诬陷为投毒元凶而被关押,九尾狐部落又给妲己婚宴的腊肉投射毒箭而被比干发现,导致九侯、鄂侯被迫造反而被捣成肉酱。后来,西王母发现玉兔作怪,就利用奥运会算计玉兔,让玉兔成为嫦娥的打工奴才。兔与毒,发音接近,就隐藏了天大的秘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668877-1143558.html

上一篇:《易经》解密《封神》69
下一篇:《易经》解密《封神》73
收藏 IP: 116.224.10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