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不能姑息养奸----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5)

已有 2869 次阅读 2016-6-2 06:58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不能姑息养奸----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5

武夷山

对翟保平“2007之剽窃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5-13549.html)的评论:

   即使大环境不好,在小环境的塑造上,教师还是可以起作用的。当年我给本所研究生讲英语课,头一堂课我就说,凡是平时用功的,万一期末考试没考好,我也不会与谁过不去;但谁若作弊,我毫不留情!事实上,我们这个班没有一个人作弊,而且大家都感到挺有收获。只有一个学生说,上了我的课收获不大。我公开表扬他说真话。这位学生后来去了美国,回国探亲时仍来看我。
   
本所曾经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有合作,他们每年派老师来讲一门课。有一次,美国老师发现有两份计算机打印的答卷完全一样,立刻判了两个零分。学生哭哭啼啼后,倒是我们研究生部的老师去替学生向美国老师求情。中国的很多坏风气就是由这样的仁慈与好心酿成的。所谓姑息养奸是也。

   今记:李云帆博主前不久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原则,有每个人的坚守。在做决定的时候,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可。我经常会想,如果我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办?我会不会通融?会不会放他们一马?还是坚持“正义”?

   我理解李博主的思考。我想,到底什么是合适?对于个人,与对于集体或社会,答案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环境,答案也不一样。某些被原谅的人,可能心怀感激,今后成为“好人”。这就是说,原谅对于这个人是合适的。但是,社会风气正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情酿成的,这样的原谅多了,社会风气就可怕了。这就是说,原谅之举对于社会是不合适的。另外,如果一个社会总体上风气还算好,出现个别的“放水”也没啥了不起;若社会风气已经极其糟糕,则每一次新的“放水”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导致社会崩溃的导火索。

对王鸿飞“做研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16184.html)的评论:

   现在,什么都要讲成本,讲绩效,于是有人要求图书馆的藏书、订刊都要密切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的口号是永远不会错的,可是,简单化地理解满足用户需求,就可能剔除某些书籍,或停订某些期刊,因为近年来这些书刊无人问津。我们一定要记住:1、用户自己事先也不知道到底需要哪个年代的文献。鸿飞兄的博文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查到的是1942年的论文。多年来,很多读者到我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查阅早期的文献,尤其是70年代的文献。2、科学计量学上有所谓睡美人现象,即一篇文献发表多年后根本无人引用(按一般的看法,这个文献没有价值),然后,突然有一天获得了第一次引用,以后逐渐甚至迅即形成引用高峰,居然成为热门文献。如果我们在文献收藏上短视的话,等睡美人文献苏醒之时,恐怕已经找不到这篇文献了。应当承认,这类短视行为在国内图书情报机构还较普遍地存在着。这也是我国自主创新的软肋之一,连别人是否做过都确定不了,何谈自主创新!
   
博主回复:我国可能需要专门的图书馆和信息保障法来保证和规范公共图书和信息。查了一下,好像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法与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工作自2002年以来一直没有什么进展。武老师应该想一点办法推动一下

对杨玲“不存在合理的垃圾,但存在垃圾合理(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38-15168.html)的评论:

   “垃圾食品不是毒药,只是容易使人发胖;垃圾基因却原来不是垃圾,只是生物学家一开始不明白它有什么用;照希特勒看来,犹太人都是垃圾人类了。但是对于各种作假必须给以狼狼的打击!

对刘俊明“物理人生(40)--您科普了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15-14989.html)的评论:

   谢谢博主夸奖。建议每个研究生导师都像我文章中提到的那位美国教授那样,要求自己的学生将学位论文的选题意义试写成一篇科普文章,不搞弯弯绕,尽量不用太专业的、太玄的概念,不是为了发表(若有发表价值当然更好),只是让其他同学看看。如果别的同学居然看不懂,要么说明自己的表达能力太差,从而需要好好下功夫,要么说明这个选题根本有问题!
   
遗憾的是,有好些导师们自己都在用玄而又玄的概念唬人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81853.html

上一篇:悼念蔡永顺老师
下一篇:土耳其学者提出的全球城市创造力指数
收藏 IP: 106.120.40.*| 热度|

17 钟炳 吕洪波 冯兆东 徐令予 李本先 李杰 谢平 陆绮 逄焕东 范运年 鲍博 侯成亚 蒋永华 李泳 宁利中 杨正瓴 xliang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